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三十章
秋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虽每天按时服药,但收效甚微,伺候得无微不至也无济于事。
春节后的一天深夜,秋生展转反侧,难以入睡,突感心慌心跳,呼吸困难。吓的春妮忙给传山打电话,尽快去县医院进行抢救。
春妮紧紧拉住秋生的手说:“不要紧,一会让传山拉我们去县医院住院治疗。”
秋生说:“本想再陪你几年,但这次我觉得夠呛了。”
“别说丧气话,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好,肯定不会出事的。”
“不要难过,谢谢你春妮,这一生对我那么好,我觉的这一生也无憾了。”
春妮流着眼泪说:“你别吓唬我,我不让你死,你死了,剩我一人可咋过啊!”
保姆圆圈说:“叔叔,不会出事,到了医院有的是办法,比如吸上氧就不憋气了。”
县医院急救室内,秋生呼吸困难加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继而出现血压下降,经心脏彩超等检查,诊断为:左心衰竭,进行抢救。
紧张地抢救进行了一天一夜,春妮目不转睛地望着秋生,双手紧紧抓住没有输液管的左手不放,泪水默默流淌,嘴里不住念叨着:“秋生,秋生,会好的,会好的!”
传山和圆圆几次摧促她去休息会,她一刻都不愿离开。
传山和圆圆都用手机拍下这感人的画面:花白的头发、专注的目光、紧握的手、脸上的泪花。
突然,秋生睁开了眼睛,望了春妮一眼,几秒钟随即闭合,眼角流下一滴浊泪。
心电图监护仪成为了直线,输液管内液体停止了下滴,大夫给于心肺复苏术,急救药物治疗无果,享年七十四岁。
春妮扑倒在秋生身上,老泪纵横。
春菩萨陷入悲痛中不能自拔,整日默默不语,以泪洗面,子霖看着心痛,带她和圆圆去上海居住。
雪茹带姐姐游遍了南方的城市及山山水水,百般劝解,但春妮脸上始终难见笑容。
文迪、文静已上小学六年级,只要他俩放学回家,就一边一个缠着姑奶奶,抢着给姑奶奶讲学校的趣事时,春妮脸上才能绽放出笑容。
春菩萨在上海、成都、BJ住了一遍,无论在那里住,亲人们都想尽办法让她开心,以让她尽快从悲伤中走出来。
一年多以后,春菩萨回到南山村,往进小楼,物是人非,想起和秋生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又大哭一埸。
春菩萨不在村里的日子,村民们经常思念她,总觉得遇事失去依靠,没人帮忙参谋解决。春菩萨这一回来,村民觉得遇事心里稳,胆气壮。
时光荏苒,党的十八大以后,南山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村内脏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漂亮,路边每隔百米就放有垃圾桶,街道上还配了打扫卫生的村民。
国家给补贴,家家建有水冲厕所,改掉了千百年来厕所又脏又臭的面貌。
推行了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小病不出村”“大病不用愁”,解除了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看病难的老黄历。
南山村早就步入了小康,已经给周围村做着贡献,免费帮助他们建大棚,免费传授大棚栽培技术。
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生活仿佛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村民们的衣食住行也开始像城市一样:穿着讲时尚;住房讲宽敞;家电讲高档;吃饭讲营养;出门轿车代步;读书有书房;锻炼有场所;文化娱乐有地方,村民的各种素质明显提高。
讲话文明了;勤俭节约了;遵纪守法了;遵老爱幼了;助人为乐了;身体健康了……。
随着农村的土地流转,村内大部分土地集中到几户种地能手手里。
村民转让了土地,放开了手脚,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许许多多的副业仿佛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跟春菩萨几年的保姆圆圆结婚了,随着春菩萨年龄增长,子渊几兄弟提议,聘两位保姆照顾好春菩萨的日常生活。
春菩萨一如既往的在南山村奔忙着,播撒着爱,播撒着爱的种子,哪顾已年近八旬。
一天早饭后,传山又领儿子凯凯来看望春菩萨。
小凯凯已四五岁,长的虎头虎脑,脸颊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很是惹人喜爱。三天不来奶奶这儿,准缠着他娘或传山带来,来了就不愿离开。
秋凤把爷俩迎进屋内,说:“张村长,您先坐下喝茶,奶奶一会就下来。”
传山说:“先让你秋凤姨领你去楼上找奶奶玩吧!”
楼上卧室里,春梅边给楚奶奶捶腿边拉着家常。
凯凯上楼进屋就喊:"奶奶,凯凯又想您了。”
春妮说:“就俺凯凯会说话,快,让你春梅姨给凯凯拿糖。”
凯凯说:“奶奶,娘说的吃糖多了牙会被虫子咬坏的。”
春妮说:"那么给凯凯拿饼干吃行不?”
凯凯说:“行,奶奶吃凯凯就吃。”
小凯凯趴到奶奶面前,亲了奶奶一口,小嘴还念叨着:“真香”,逗的春菩萨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