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说到奋斗,大家都不陌生吧?奋斗,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它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意志的态度,是一种完全自由的行为,没有任何限制。这几天,我问了问我的亲戚,整理了一下,给大家讲讲听。
第一个讲的是我太太祖父(我爷爷的爷爷),正是以为他年轻是时的努力,才使我们家在中国20世纪这个动荡的年代过上较为稳定的生活。
1900年三月六日,我的太太祖父,郭令铭出生在山东仁兆。父母皆为农商,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干活。耕种季,他跟着播种,除草;收获季,他与父亲将将近五成的作物交给官府,剩余五成,挑出三成好的出来卖。而在农忙过后,他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坐在火炉旁帮母亲捻针线,纳鞋底,母亲的眼神不太好使。而在剩余的几天日子里,他就找出为数不多的书来,细细的默读着。
一家子虽说不宽裕,但人少,且地也挺好,每年也都会有几两闲银子买点市面上的东西,过的很幸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郭令铭16岁那年,左邻右舍你一盆,我一桶往我们家泼脏水,使官府把大部分地都没收了,只留下了犄角旮旯里的一丛果树。好在,果树们非常争气,使一家人看到了转机,改行做起了果商。结出的果子又大又鲜美,官府老爷都是回头客。经济家底也逐渐的厚实。
正是同年,父亲北上,去京都看望好友,将店铺交给了郭令铭。在几年后的夏天晚上,郭令铭一个急翻身,拍了拍脑袋,咋咋舌,原来是忘了浇水了。他提着木桶朝地走去。到地边儿上了,蝉鸣乱耳。火把一亮,有一些蝉飞进了火力里,支楞几下,死了,熟了。郭令铭好奇的尝了一口,顿时一个想法油然而生……
隔了几天,铺子里出现了一个大木盒,里面有很多烤的蝉。他连夜抓了一些蝉回去,又用火烤熟了这些蝉,摆到了台子上。刚开始,没多少人来买,毕竟虫子那么小一个,能补充多点营养?也就一些小孩吃。
有天,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路过小店,看着蝉,不贵,十文五个(等于八毛五个),买了一份,扬言好吃。这有了个书生的评价,就有了更多人来买。又到了一年年底,扒拉扒拉,这儿银两钱钱一换,是做农商挣得一倍半呐!一家人欢天喜地的买了一斤半的猪肉,和了两斤白面,开开心心的过了个大年。
1925年,郭令铭加入了黄埔军校,1928年退出,又回到故乡,营业起了店铺。一家过的生活有滋有润,没被什么忧愁搅扰过。
同年10月,寒风凛冽,马上就要换季了,一家御寒的衣物也准备好了。这天,接待了一个外国人,没有看懂什么意思,但从他的动作来看,他应该是饿坏了。就从救他以后,家里就没出现过什么大风大浪,一直稳稳当当的,除了几年的收成不好。
我对我太太祖父不太了解,所以他的故事就到这了。奋斗可以伟大,也可以微乎其微,但只要是成功,过程就是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