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你要过得开心一点!“
谈话已经过去几天了,但这句话迟迟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消散。
突如其来的真诚让我猝不及防、怔在原地。“
开心点?
我一过得直都不开心嘛?好像是这样的!“
我苦着脸,意识到自己平日的麻木,竟连自己的感受都忽略了!
于是我便开始苦恼,如何让自己开心点呢?
我似乎早就失去了对于生活的热情,在假期靠着游戏度日,在学校按着校历行动。
整日浑浑噩噩,不知所措。
我似乎有很多事要干,“考研”、“考公”、“四六级”、“期末考”……
我似乎一直都在回应着他们的期待。
可我想要什么呢?自己想要做什么呢?
我在脑海中搜寻着答案,一片空白。
我以前似乎想做什么,好像也有过一些期待,但都被什么淹没了呢?
我没有答案,“别被观念束缚,没人会为你人生的不幸而买单。“
在谈话中他如是对我讲。我便开始重新思考一切,我做的都是对的嘛?
我做的真的都很好嘛?我依旧没有答案。
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其实自己根本没有作出选择,只是一昧听从“都是为你好的指挥”,而不断走到今天。
我并没有自怨自艾,在几岁十几岁的年纪听从父母的建议安排并不是件错事。
但我已经到了该独立的年纪,我的受教育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为我提建议的人,仍习惯于依赖的我应该学会独立了。
尽管父母对我绝对没有坏心眼,是人生中为数不多值得信任的人:尽管他们长期扎根社会,对社会的认识比我要深刻许多,但我依然要试着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
这应该不是叛逆,这或许是成长。
当我们与习惯了呵护你保护你的家人意见相左时,不要忘记他们只是想尽其所能去让你过得开心,更不要大放厥词地来批评他们的错误,甚至于伤了他们爱你的心。
告诉父母,我只是想过得开心一点,你们的建议安排并不能让我过得开心,只会让我感到痛苦与折磨。
尽管这并不是你们的本意,也绝非你们的错误,但我自己要学着独立,学着去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想,我或许是缺少自主选择才让我整日黯淡。
自小我便十分“懂事“,按照他们期望的那样生活至今。
似乎从小我就在妥协,在
妥协中我舍弃了小孩本该有的任性可随之一同舍弃的还有自主选择的生活。
孩童式的任性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立决策呢?
尽管他们对生活的基本常识都认之不清,尽管他们的任性在成年人看来都是一种麻烦,但那也是他们基于自身思考所作出的选择。
自幼的早熟让我深知父母生活的不易,想让自己能够使父母开心,为其苦难的生活增添一些慰藉。
所以打小我就养成了许多让父母“省心”的生活习惯,在外生活报喜不报忧,出门很少让父母买零食,从不向父母要零花钱,一一回应父母对我抱有的期待……
但渐渐的,我开始质疑生活的意义,我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每天过得并不开心,父母对我的期待也越来越多,自己身上的“重担“也越来越重。
每每听到父母对外人说这个孩子是多么多么省心,是多么多么好的时候,我才会意识到“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但在其余的时间里,充斥在我人生的只有“虚无”二字。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我过在“虚无”的世界里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我的生活,这是被人选择好的把我强行安置在里面的的生活,我不是电视剧里的演员,也没人能够为我的生活导演。
生活本该是美好的,有价值的,充满意义的。
但我似乎从未真正“生活”过。
让我拥抱真正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