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知道历史是件痛苦的事,明明知道它将要发生,却又无法改变。
林飞现在就面临着这种痛苦,他站在虎家山营墙外,望着远处干裂的黄土大地。
明年是崇祯元年,陕北会爆发大面积的旱灾,比现在更严重。随后的崇祯年间几乎年年有旱灾,绵延到明朝灭亡。期间草木焦枯,作物颗粒无收,灾民遍野。
明史中,出现人相食三十四次,大部分都是在明朝末年。
天灾再加上朝廷腐败,苛政恶吏。
正应了那句: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粮食,是眼下第一重要的物资。接下来连绵的干旱。没有吃的,会让三秦大地变成食人炼狱。而林飞的目标不仅仅是自己有的吃。他还要生产出足以拯救整个大明灾民的粮食。
要想作物长得好,种子,化肥,土壤、水利、农药缺一不可。眼下光水源这一项陕北就不行,如果发生旱灾林飞也只能徒呼奈何。
他想清楚了,后续需要更换一个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根据地。现在要做的是先拿出一部分种子做试种。掌握方法。
林飞带来的是玉米、土豆和红薯的高产原原种,装于密封瓶中,里面还有硅胶干燥剂。这三种作物其实早已传入明朝,但只有沿海少量地区有种植。
原原种即育种家种子,遗传性状稳定,纯度在九十九点八以上。原原种培育出来的就是原种。原种培育出来就是良种,也就是最后农民拿来种的。
种子会有代际性状退化,到三代的时候产量大幅下降。因此需要制种和种植并行,散播或者杂交,筛选纯净株,源源不断的产出一代种。这需要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另外红薯、土豆的代际遗传会积累毒素,还需要使用脱毒快繁法。明代没法检测,只能拿禽畜试毒。异花育种的玉米则使用自交混种法。
林飞记得种植所需肥料是磷、氮、钾三种,对此他早有主意。烧荒后收集草木灰可获钾肥;挖鸟粪、禽畜粪可获磷肥;在田埂下种苜蓿可以固氮,也可以当牲畜饲料。
林飞每每一想到这些生物知识,就觉头疼脑胀,仿佛回到被考试支配的梦魇岁月。以上种种显然不是他能全部考虑到的,林飞也没亲自种过地,很多也是不知其所以然。
迫于生存压力他只能硬着头皮在饥民中找寻有经验的老农。并且详细描述他所要做的育种过程。
“你说的这些有点像徐子先《农政全书》中的内容。”从旁边晃悠的刘兆奎听了一会后,随口答道。
你看过?林飞惊喜过望,他抓住刘兆奎的肩膀使劲摇晃,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略知一二”刘兆奎这是在谦虚。他虽然只是个小知县,但他家族为松江刘氏,是个农学世家。与徐光启(字子先)交往甚密,这农政全书他曾看过原稿。还曾实际在自己家中田亩验证。
原先刘兆奎任蒲城知县时。心系黎民的他就曾去信回家乡要来了副本,仔细研读一番。无奈发现其中要求的良种实在太难寻,这才放弃。
刘兆奎思考片刻,张口说道,“你选那块试验田只会糟蹋了种子。制种就该找最肥沃的地方。另外天气、农时、风向,间距,水源都要考量。”
林飞大喜,这个文人居然懂行,他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让他研究这些生物知识比杀了他都难受,他只懂要求,并不懂原理。活马当死马医的林飞一把拉住刘兆奎,去往了他住的窑洞中细谈。
林飞很好奇一个知县为何懂种地,刘兆奎就老实的给他叙述了缘由。当松江刘氏、农学世家、徐光启这几个关键字一出。林飞一下双眼放光,恨不得抱着刘兆奎亲一口。
他稳下心神,先将脑海中所有相关要求写入一本册子中。向他挨个分说,也将刘兆奎的提议加入其中。两人在窑洞中挑灯夜战,彻夜相谈。
第二日从刘兆奎的窑洞出来后。林飞感觉众人看他的眼神都很躲闪,他很奇怪,拉住正要跑路的杨发。林飞还没说什么,杨发捂着屁股,高呼“我可是有家室的人”一溜烟就逃去了操练场。
林飞不明所以,也不去想,转头就去准备他的大事了。
他找到郑彦夫搭建了一个木台,装饰一番,然后召集众人来观礼。不就是要脸面么,登台拜相够不够有脸面。林飞知道刘兆奎就好这一口,而对于画大饼,他深谙此道。
林飞引刘兆奎上台,行拜相之礼。将三瓶原原种郑重其事的交给他,向众人大声宣布,“从今天开始刘兆奎就是我林飞的农相,凡农作田亩之事奚从安排。”众人皆茫然,只有杨发和狗子反应过来鼓掌。
林飞又转身拍拍刘兆奎的肩膀,“这些种子可以拯救天下亿万生命,你的名字必将永垂不朽。”
听到名字二字,刘兆奎恍惚间想起了什么。他只让众人叫他刘先生。他还有族人在朝中为官。不想暴露身份牵连家人。
随后刘兆奎晕晕乎乎的抱着种子下了拜相台,只觉像做梦一般。然后隐约听到林飞后面的话,交代他找寻适宜田地进行试种云云。
隔日,正在灰头土脸刨土的刘兆奎,口中大呼上当。昨天还在拜相台激昂四射。今天就挽起裤脚寻找田地。他深感被林飞所骗,上了贼船。
预料到他心中不满的林飞专程又跑来PUA。他走到跟前,真诚的望着这个心学信徒,按着自己的胸口证明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只说了一句就把刘兆奎所有抱怨堵回肚中。
被打了一番鸡血的刘兆奎一下又有了干劲。但他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临走时林飞向刘兆奎索要农政全书的副本,他要去完善那本小册子。当得知遗落在蒲城县衙时,林飞哪还按奈的住。当即召集两队杀手队,气势汹汹杀奔蒲城县而去。
林飞到后,向城墙喊话要蒲城知县回话。
可怜的蒲城知县,最近受不得惊吓,他小心翼翼的探出城墙问道“林头领,你可是来要粮饷,本县虽然现在没有,但是万事好商量啊。”
林飞高喊“不要粮饷,我来取经。”蒲城知县问清楚了林头领要的东西,火速从县衙取回书本,扔到城下。他哪敢不从,蒲城现在是要啥给啥,任君采摘的状态。
林飞终于拿回了农政全书,也果断撤队走人。让蒲城沿线的地主老财大失所望。
……
心满意足的林飞在回山时,又望向了广袤大地。
东北方向巍峨的群山遮蔽了他的视线。
十七年,还有十七年。
林飞知道,明军并不是他最终的敌人。此时的满清鞑子正在频繁入关劫掠。
明亡之后,他们更是掀起尸山血海,神州沦丧,打断华夏脊梁。
他紧紧的握住拳头。
山川异域,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