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万历 / 第十六章 登基大典

第十六章 登基大典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翊釴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这时守在他旁边的不是张宏,而是陈娘娘。
  “母妃~,我头疼。”
  朱翊釴眼眶一红,病了一天一夜的委屈如野草一般,疯狂生长,顿时觉得自己哪儿哪儿都不舒服。
  他这副模样,弱小无助又可怜,很容易让人生起呵护欲。
  “釴儿莫怕,御医来给你把过脉,说你已经退了烧,只要别再受风,很快就会好起来。”
  陈娘娘似乎有些百邪不侵,神色淡然,唯有眼底有淡淡的忧色。
  朱翊釴有点不甘心,从被窝中伸出右手,从床榻边摸索过去,想要牵手。
  可是陈娘娘的距离有点远,着实牵不到啊。
  “母妃~。”
  朱翊釴眼眶中凝起一团雾水,再次哑着喉咙喊道。
  “母妃在。”
  陈娘娘叹了口气,伸出右手让眼前的少年握住。
  少年的手是热乎乎的,一握住到陈娘娘温度适宜的柔荑,就宛如在沙漠中缺水的旅人遇见了绿洲一般欣喜。
  朱翊釴觉得头不疼了,腰也不酸了,心中的杂草也被拔掉了。
  “娘娘,药熬好了。这药,徐院使说了,殿下醒了就要喝的。”
  张宏双手端着盛了半碗药汤的白瓷碗,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
  他那谨慎的模样,仿佛端的不是治风寒的药汤,而是能救人一命的仙药一般。
  “母妃用过晚膳了没?”
  朱翊釴一边喝着陈娘娘喂过来的苦中有甜的药,一边问道。
  “用过了。”
  陈娘娘脸上虽有疲惫之色,但仍然风采依旧。
  “昨夜辛苦母妃了。为了照顾我一宿未睡。”
  朱翊釴吞下一口药汤,一脸孺慕的说道。
  “不碍事。”
  陈娘娘依旧惜字如金。
  半碗药汤很快就喂完了,陈娘娘将空碗递给张宏,然后掏出手帕,细心的给床榻上的少年擦拭嘴角的汤汁。
  “母妃去歇息吧,我没事了。”
  已经充满电的朱翊釴,虽然有些不舍让陈娘娘离开,但更心疼陈娘娘一直不休息,怕她熬坏了自己。
  “没事。”
  陈娘娘摇摇头。
  “好,那我先睡了。母妃,等我睡了,你也快去歇息。”
  朱翊釴乖巧的点头,随后又伸出右手,握了过去,等到手中传来了熟悉的温度,才闭上双眼。
  不多时,床上的少年呼吸变的均匀,显然已沉睡。
  陈娘娘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一旁又陪了一个多时辰,才轻轻抽出自己的手。
  将少年的手轻轻放回被子里,又整理好被子,确认不会漏风,才对张宏仔细吩咐几句,随后离开。
  第二日,得知大皇子受了风寒的消息,仍日日在先皇几筵守孝的宁安公主一脸担忧的前往清宁宫看望。
  确认了朱翊釴已无大碍的宁安公主,叮嘱几句之后,又开始和大侄子相商赚钱大计。
  送别了依依不舍的宁安姑姑,精神大好,觉得有些无聊的朱翊釴又遣人向李芳询问“蜂窝煤计划”的进展。
  得知蜂窝煤样品已经造出,燃烧效果很好,且西山那边大都属于皇庄,李芳只花了几万两银子就把剩余的地都给买了下来。同时还招了许多衣食无计的贫民,现在正日夜兼程的增加产量,好在陛下登基后,将蜂窝煤在京师推广。
  朱翊釴又问起了那些贪污受贿的管库太监,这才从李芳那里得知黄锦断尾求生,向新君献上了上百万两银子、十多处宅院、千顷良田。
  这让他不由感慨,有权了,这钱也来的快啊。同时他向李芳提出,那些下狱的太监不急着处死,可以让他们去西山挖煤。
  听了这个建议的李芳,连连赞道:“大皇子真是宅心仁厚!”
  一切都很顺利。
  就这样过了几日,年轻体质好恢复快的朱翊釴已经大好了。而这时,也迎来了朱载坖的登基大典。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大明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坖,在天下人的期待中登基为帝。
  病刚痊愈的朱翊釴固执己见,硬是半强迫半撒娇的让朱载坖答应让他参加这场登基大典。
  如此载入史册的盛事,朱翊釴怎么会让自己错过呢?
  天还未亮,朱翊釴就在宫女的服侍下穿上了崭新且隆重的皇子蟒袍,出了清宁宫东殿,前往乾清宫,去和已经搬至乾清宫的朱载坖一同前往仁智殿。
  头戴十二旒衮冕,身穿肩袖日月,背刺星辰山川衮服的朱载坖,一脸的雍容华贵,气势逼人。完全没有人半月前,嘉靖皇帝在世时的唯唯诺诺。
  朱载坖走在前方,朱翊釴随后跟上,身后是一大群随从,真可谓是浩浩荡荡。
  在大行皇帝几筵前,朱载坖亲告先皇。
  以朱载坖为首,其余人跟在他的身后跪拜先帝。
  礼官站在一旁,打开明黄的诏书,宣读辞藻雅丽的秀美文章。
  “父皇,朕如愿以偿登基为帝。
  你就算不喜欢朕,嫌弃朕木讷,想要废长立幼,又如何?
  景王死了,父皇你也死了,现在朕活着。
  只有朕才有这个资格登上皇位。
  人力有时尽,父皇你压了我几十年,可天下大势如此,岂是父皇你能阻挡的?
  父皇你可听到天下人的呼唤?他们在呼唤朕,呼唤朕这位新君!”
  朱载坖跪在几筵前,看着那死气沉沉的梓宫,眼中闪过一丝讥讽。
  一番礼仪过后,朱载坖又走向了皇极殿。
  所谓皇极殿,就是奉天殿。
  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直到嘉靖四十年,才将焚毁的宫殿重建完工。第二年,奉天殿改称皇极殿。
  朱载坖一步一步走向御座,他走的很沉稳,正如他在潜邸中渡过的那些年,一步一步走来,中间虽有险阻,但最终抵达御座。
  生在深宫,虽贵为皇子却活的战战兢兢。
  不得见生母最后一面,就连为生母服丧都不被允许。
  嫡长子出生,却被斥责在母丧中纵欲生子。
  发妻去世不过数月,就要被强迫再娶新妇。
  人人都称赞陈氏行止得体可母仪天下,可谁问过他是否愿意?
  生为皇子亲王,出入受人监视,圈于王府无故不得外出半步。
  生父在世,却信奉那可笑的二龙不相见,硬是狠着心不见亲子亲孙。
  他忍着这一切,踏着亲友浇筑的血路,走上了皇位,身后留下的是步步血印。
  朱载坖坐在龙椅上,神情肃穆,看着文武百官皆站在在他的脚下,行五拜三叩头之礼山呼万岁。
  这让所有人都臣服于脚下的皇位,真是让人身心荡漾,难以自持。
  就是这皇位,让他的父皇成为了非人。
  如今他登基了,他会如何?
  想到这里,朱载坖看向那人前的少年。
  我为皇帝,定会父慈子孝,让釴儿不复我的遭遇,安稳继位。
  朱载坖又看向文官前面的高大身影。
  我为皇帝,定会信任能臣,任他放手施为。
  朱载坖最后看向远处那望不到边界的宫城。
  这是朕的皇城,朕的大明。
  朱载坖一挥右手,站在一旁身穿蟒袍的黄锦立刻展开手中盖了天子玉玺的大赦天下诏。
  黄锦面向百官,朗声道:诏曰:“惟我祖宗,圣圣相承,至治鸿功,超越千古……共保昌熙之祚,播告中外咸使闻知。”
  这封大赦天下诏一出,象征着旧的时代过去,新的时代来临。
  在嘉靖一朝受到迫害的朝臣们各自蒙冤得雪。
  蒙冤枉死的官员,受到追封,蒙荫子孙。
  遭贬遭免的官员,视情形恢复原职,或加官进爵。
  往年对天下百姓的加派或免或减。
  等等善政不一而足。
  一诏既出,天下咸服,相互称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