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 第六章 应对

第六章 应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洛阳。
  此时曹魏朝廷,尚不知道郭淮身死的消息。
  年轻的魏国皇帝曹睿坐在朝堂上,文武百官俱在堂下,其人审视卷宗,良久说道:“诸葛亮恃险固守,不易进攻。如今他竟然主动放弃防守,侵入雍凉,正宜诱敌深入,在雍州全歼来犯之敌。”
  “陛下英明!”百官齐声道。
  这个年轻的魏国皇帝,虽然登基没多久,但是表现出极强的政治手腕和成熟的理政心态。
  在他的治理下,先后将三位辅政大臣发往边疆,大将军曹真督雍凉,骠骑将军司马懿督荆州,大司马曹休督扬州,京师洛阳只留陈群一名辅政大臣。
  短短两年时间,曹睿就将权力收回中枢,完成了独揽大权。
  “英明个屁,诸葛亮来势汹汹,雍州有失不能预防,你们都有失谏之罪。”
  这位后世史学家褒贬不已的君王,此刻漠然望着朝堂群臣,他目光锐利,心中却不悲不喜,丝毫不起波澜。
  “陈群,陈群,人呢?”
  “老臣在。”陈群踉踉跄跄走出来。
  “敕命曹真,命他总督雍凉军事,诸葛亮大军已在祁山出动,箕谷方向的赵云、邓芝只是疑兵,继续耗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即刻提兵北上,不得有误。”
  “遵旨。”
  “还有,调遣郝昭前往陈仓,层层布防,以备万一。”
  “遵旨。”
  “还有,收拢两河兵马部曲,朕要御驾亲征。”
  “遵……什么?陛下要亲征?”陈群愕然,他没想到这位刚刚登基没多久的皇帝,居然有如此胆魄。
  “陛下万万不可啊。”朝众大臣纷纷下跪。
  “陛下千金之躯,岂能亲临亲为,万一损伤龙体,是大魏臣民的损失啊。”陈群急忙劝解。
  “朕听说,你们常私下非议,说朕有秦始皇、汉孝武之俦,然而才能却不能及?”曹睿厉色道。
  俦,匹也,类也,比拟也。
  言外之意就是,私下有人诽谤,曹睿像秦皇汉武一样穷兵黩武,但才能却远远不及。
  “陛下自登基以来,政通人和,上下一体,何人胆敢非议?陛下切莫轻信小人谗言,妄自菲薄,陛下之于大魏,如日方生。”陈群连忙下跪,泣不成声。
  “哼,亲征之事,势在必行,也并非全我意气,而是雍凉民心不定,张郃率中军恐有差池,我随后出征,一来可以抚慰民心,二来可以壮声势。”曹睿正色说道。
  “陛下,何不遣一忠勇智士安抚?何烦龙体,劳驾亲征?”陈群拱手而言,言辞恳切。
  “你是说司马懿吧?”曹睿冷笑道。
  陈群顿时噎塞,半晌默然。
  “朕知道,司马懿不满朕的安排,不愿枯坐宛城,父皇所任命的四个辅政大臣,只有他地位最低,朕还知道,你与他关系交好,此番求情是想让他出山。”曹睿侃侃而谈。
  曹睿当着文武百官,丝毫不忌讳在朝堂公开讨论,显然也存了打压的心思。
  “微臣不敢僭越。”陈群连忙跪下。
  “起来吧,你也不必为他求情。朕说过很多次,荆州必须守,他驻兵宛城,目的就是盯紧荆州方向之敌,此事干系重大,不能离任。”曹睿如是说道,语气多了几分柔和。
  宛城司马懿、淮南满宠、扬州曹休,三人各自率兵镇守一方,将长江以北的防线贯穿成一体。
  “微臣明白。”陈群拱手而言。
  “明白什么啊明白,你压根就不明白,不然也不会拐弯抹角给他求情了,我肯定不会应允。你回去写信告诉司马懿,让他打理好荆州,不要老想些有的没的,蜀军从北面进攻,吴国必然会在东面策应,一定要小心提防。”
  曹睿锐利的目光落在陈群身上,察觉到这名辅政大臣双股颤颤,旋即舒展眉头道:“这样吧,不劳司空费心了,我亲自写封书信给司马懿,以安其心。”
  “陛下圣明。”陈群五体投地。
  长久以来,蜀汉据守关中,并没有展开对雍凉地区的进攻意图,所以曹魏也疏于防守,对雍凉基本上放养政策,在雍凉三辅地区的兵力部署较为空虚,雍凉战区的驻军严重不足。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能够进攻中原的门户只有襄阳和合肥。
  襄阳是古战场,当年关羽从襄阳进军,水淹樊城,威震华夏,直接威胁到中原行在的安全,虽然事态最终得到控制,但襄樊方向的进攻,至今都让曹魏集团忌惮。
  合肥是扬州治所,也是东吴进犯中原的门户,孙权曾经多次对合肥展开声势浩大的作战,虽然结果比较容易,但也唤醒了曹魏集团的重视。
  曹魏军中最为精锐强悍的虎豹骑,就长期驻扎在合肥。
  襄阳-寿春-合肥这条防线,对于曹魏版图来说至关重要。
  从曹操时代,到曹丕时代,再到曹睿时代,几乎没有太大变动。
  然而,随着诸葛亮出祁山,雍州被撕出巨大口子,三辅地区也危在旦夕,长安彻底暴露在蜀汉的进攻范围之下。
  沉寂许久的雍凉大地,再度响起了鼓角铮鸣。
  魏、蜀、吴,三家对峙多年的防御格局,也终于被打破。
  “天下大变啊,攻守易势了!”曹睿感慨万千。
  ……
  “为什么叫赤甲军”姜维茫然问道。
  他望着眼前这些精锐士卒,没有一个人身穿赤红色甲胄。
  明显货不对板啊!
  “哈哈哈,伯约谬矣!”吴懿放声大笑,就连身旁的王平都忍俊不禁。
  “啊?”姜维挠了挠头,表现费解。
  “伯约有所不知,所谓赤甲军,并非身穿红色铠甲,而是因为一个地名。”吴懿解释道。
  “地名?”
  “在巴郡,有两座山,其中一座名为白帝,其中一座名为赤甲。”
  “所谓赤甲军,就是来自于赤甲山附近的乡兵,这些乡兵因为山势险要的原因,常常跋山涉水。这些人身材魁梧,更兼有武力,因此成为了军中精锐,被为带到了汉中,加以训练,于是得以随军出征。”王平耐心补充道。
  一番细致讲解,总算拨云见日。
  “原来如此!”
  姜维微微颔首,旋即持盾上前。
  “维愿领赤甲军,伏盾于阵前。”
  此言一出,众将士哗然。
  --我是耐心补充的分割线--
  “越巂郡,张嶷迁后,复颇奸轨。虽有四部斯臾及七营军,不足固守,乃置赤甲、北军二牙门及斯臾督军、中坚,卫夷徼。”——《华阳国志》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