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登月的火箭还未飞到月球,关于“小行星防卫计划”和登月工程的讨论就已经席卷全国。受到刺激的股市指数也像坐了火箭一样一飞冲天,一扫几年来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长期低迷的现状,人们都明白,伴随着火箭上天的不仅仅是那一艘载人飞船,她的意义已经不再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了月球那么简单。
国防大学一间教室内,关于“巨灵神”机甲的具体指标讨论会正在进行,与会的人员中没有将军,没有科学家,甚至没有一个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的只有前来进修和攻读学位的大学生和中低级军官们,这是他们兴趣小组的活动,话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偏离到了“巨灵神”上面来了。
“要我说,机甲,就是能飞的坦克呗,坦克有什么,机甲也就有什么,我们有等效一米多厚的“叹息之壁”,也有125送上的“一米阳光”,翱翔于九天之上的机甲,才是我们坦克兵的最强武器,只要坦克能飞行,那么我们陆军,就永远是你们的老大哥!”一位穿着陆军迷彩的某合成旅机械化步兵营前任连长打着趣说。
“好!很有精神!真不愧是我们的老大哥,可坦克上天,也亏您想得出来,您要坦克上天做什么?您开着机甲冲锋吗?现代空战可不需要拼刺刀了,还得是把机甲按照我们空军的指标来,飞行速度2马赫,具备超巡和超视距作战能力,可以搭配无人僚机执行作战任务。”一位身着空军迷彩的原歼击机飞行员中校说到。
“要我说,机甲还得归我们海军,你听听星舰配属机甲,星际战舰,一切战舰都归我们海军,战舰配属武器也是我们海军的,机甲的设计指标得按照我们海军的来,我们海军也有航空兵和陆战队,再说,地球上毕竟是海洋比陆地多,机甲对于海洋的适配性要大于陆地的适配性,顶多兼顾一下陆军老大哥和你们空军的指标,再说不是有两型吗?空战性的兼顾空军指标就行了。”一位身着海军制服的前海军舰载机飞行员说到。
“现在打仗都是靠什么?火箭军!东风浩荡,使命必达,你们哪个军种能脱离我们火箭军的羽翼?看看宣传片里那一排排的东风,你们就知道什么叫做国之羽翼,如林之盛;我都觉得我们火箭军应该改名叫做羽林军,那次战略规划不是我们火箭军洗地,空军踹门,海军登陆,陆军扫尾?再说,第一批的机甲还不是得靠火箭打上去,我已经决定了,机甲什么指标都不要,就要一个,那就是快,高超音速再入大气层,五倍六倍音速起步,十倍八倍不嫌多,什么叫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们就是了。”火箭军迷彩的人也不甘寂寞的发言。
“拜托,机甲,分为空中型和双足地面型,两者可以通过自带的模块互相转化,并由同型发展的无人型号,这些指标要求都不是给你们火箭军准备的,你们就玩玩你们的高超音速弹头和钱学森弹道就好了嘛,六七倍音速怎么进行空战,上面的人怎么受得了?怎么进行机动?”空军迷彩听不下去了。
“机动?狗斗?为什么要狗斗?因为你傻吗?现在你们的空空导弹射程是多少?高超音速的无人侦察机能飞多远?预警机和无人僚机A导B打,你们有人战机只需要指挥无人机作战就行了,你要飞得慢点,追的上无人机吗?怎么进行作战?”火箭军的人反驳道。
“飞得快又怎么样,快的过无线电波吗?我们的电子战吊舱可以全方位的压制地方,你以为的隐身战机是什么?是你雷达屏幕上那只以两倍音速飞行的鸽子?我告诉你,真正的隐身战机是我在你的雷达屏幕上放喜羊羊,看着你雷达到时挺热闹的,但就是找不到那个点是真正的我,我们空军的飞机,只要够快就行,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高超音速,徒增指标难度,他机甲只要飞上天,就得归我们空军管,尤其是你们火箭军,海军,快死了这条心吧,机甲这玩意儿怎么也轮不到你们两位玩,你们要他有什么用?下海里抓鱼?还是飞到地方头上抱着核弹冲下去?,这机甲还得归我们空军玩,到时候我们在成立一个新的兵种,就叫他轨道空降兵吧最起码和空降兵一个级别,两者遂行不同的作战任务;我觉得这样挺好,诸位,谁赞成谁反对?”空军迷彩继续说到。
“嗯?我听到了什么?会飞的都归空军管?来来来,我们的陆航旅都给你,那边海军的海基航空兵和陆基航空兵也都给你,还有火箭军的大玩具,都给你,你敢拿吗?你这是要造反啊;我说各位?你们难道忘了?这机甲最终是不是要落在地面上执行作战任务?论地面作战,你们那个敢在我面前吱一声?看我不喊坦克来把你们一个个都轰上天?不把老大哥放在眼里,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目中无人了,你们呀,得出重拳。”陆军迷彩服已经开始挽起袖口了。
“得了得了,一个个都在这里想屁吃,争来争去有什么用?空间站和轨道武器站建成,空天飞机入列服役之后肯定会成立天军作为新的军种,什么空天飞机,轨道武器站,战斗机甲这些东西都会归天军管辖,说不定战区连指挥权都没有,我们在这儿操什么心?陆军的还是好好研究下机甲落地后你们怎么配合人家进行作战吧?毕竟机甲可比你们陆航的直升机强多了,能超音速,能悬停,还能拆楼,虽然比不上你们坦克皮糙肉厚,但是人家胜在灵活,别以后捞不着肉吃,还有海军的,空天飞机可比战舰实用多了,你们能装的人家也能装,人家在轨巡航还几乎不需要燃料,也不用求爷爷告奶奶去别地儿建基地给你们补给,拉上去个大型空间站就什么都解决了,我看啊,咱们都要没饭吃了,全都要转隶新的天军了,地面只要做好天军的补给基地就行了,以后你们空军就成为天军航天员的选拔基地,陆军就全部转职成为天军地面作战人员,海军,海军全部撤了吧,不需要了,我们火箭军还算有点用处,拉导弹的车子以后可以进山拉木头,唉!还是我们好。”火箭军的人趁着混乱发了言。
“啊~~~,天军的同志们,一定要给我报仇啊!”怨念的声音传了出来,拉仇恨的人终于得到了他期待的惩罚。
与此同时,“小行星防卫计划”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进展的进行着,第一次筹备会要求的各联络员已经到位,各课题组研发人员大部也已完成报到,来到新的研发中心开展工作,围绕课题组分布基地形成了八个比较大的研发中心,发展到后来形成了八个超大规模的区域发展中心,吸纳了大量的人口和就业,依托于刚开始的课题,这些城市也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和行业从业人员,就像是西安出来的人都喜欢去几个“重天”基地造星舰,开星舰。
突破总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传来,2030年还没有过完,空间站上面就传来了太空育种和无土栽培粮食作物取得稳定成功的消息,多次重复试验表明,我国选取的空间无土栽培技术路线是正确的,采用这条技术路线在育种,栽植到最后收获这整个植物生命周期都能较好的完成植物管护任务,并能取得稳定的产量,经过以前长期的选种和实验工作,现已选出了几种较为适合太空栽植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等六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的品种,所有作物的收获周期都在四个月左右,申请在现有空间站外增加大型实验舱段开展大规模种植实验,验证这些品种是否适宜大规模种植作以及拓展进行其他作物的种植实验,逐步攻克大部分粮食作物的蔬菜,水果的太空种植难关,一旦全部实验取得成功,那么太空种植的作物就将改写空间站以地面运输和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生产的食物来源的历史,极大的丰富宇航员们的食物来源,并为后续的星舰长途旅行和探索、研究、开发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乃至小行星带的工作奠定基础,毕竟以现有的科技手段来看,从地球出发前往太阳系最外围的海王星就要花费将近二十年的时光,一来一回就需要四十年,依靠星舰自身携带的食物明显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
太空种植的突破再新一次的“小行星防卫计划”例行组会上向全体参会人员作了通报,计划刚开始的第一年里,好消息一声接着一声的传来,人们都觉得,推动计划的实施实在是已经到了一种箭在弦上的感觉,如果不适时开展“小行星防卫计划”那么这些成就的光芒都会黯淡几分。
国力的持续增长,科技的接连突破,使的中国下定决心开启走向太空的步伐已经是到了一种一触即发的状态,只要我们及时的打开心中大门走出去,“小行星防卫计划”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