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截胡诸葛亮开始 / 24:孟建,石韬,崔均

24:孟建,石韬,崔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荆州四大世家,同气连枝,互有姻亲。
  这些事情,不出三五天,就可以传遍整个襄阳城。
  刘修去了一趟隆中,找了诸葛亮,此后南下江夏却月城,不出几日时间,便让黄祖俯首称臣。
  这番功绩,显然是让四大世家有些摸不清楚刘修的路数。
  此外。
  蔡夫人也意识到一点。
  自从她离开一会儿,刘修便趁虚而入,与刘表相谈甚欢。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便是霍峻入江夏,刘表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好了许多,甚至可以下地行走。
  这般变化是蔡夫人没想到的!
  一时间,这毒妇居然有种对刘修下手的心思!
  襄阳城内外一些细微的变化,刘修也看在眼里。
  一些穿着打扮贵气之人,会多看自己两眼。
  气质儒雅,举止一板一眼的读书人,看到刘修也会投来关注的视线。
  便是路边的犬,感觉都多吠了两声。
  …
  这日。
  刘修正在府中撰写书册。
  包括了兔子练兵法的具体操作示意,奖惩机制,以及江夏郡的防御,对江东地区的侦查等等。
  这些事无巨细,刘修统统写下来。
  “黄祖父子,皆是一郡之才,甘宁,苏飞有勇少谋,霍峻此子擅长防御,进取不足,事事还要我亲自出马。”
  刘修这些日子里一直在连轴转。
  一会儿指导黄祖操作卖盐之事,一会儿又要指点江夏郡防守事宜。
  甘宁练兵也需要求教自己。
  到了江夏的霍峻,事无巨细,每三日一报,忠诚之心如大日昭昭。
  江夏郡已经进入正轨,但一些都是刘修一人之力驾驶这辆马车,一不小心就会偏移了方向。
  “现在诸葛亮还不愿为我效力,庞统等人亦是心高气傲,在我没有夺得荆州部分权利前是不会投效。”
  “徐庶被曹操骗走了,孟建,石韬,还有崔均倒是可以试试招揽!”
  在诸葛亮的朋友圈里。
  徐庶,庞统,肯定是最高级的人才。
  孟建,石韬,还有崔均这三人虽然低了一个层次,但也都是一州之才,管理一郡之地绰绰有余。
  刘修略微思索了一会儿,决定书信一番,“这三人均是州郡之才,均有气节,得各个击破才是。”
  孟建,和石韬,均是寒门出身。
  他们渴望做官,却也不愿在一个风羽飘雨之地做官。
  后来刘琮投降之后,孟建被封为凉州刺史,兼任征东将军,“孟建长期在荆州游学,思念家乡许久,可让人去汝南带一瓶家乡土回来。”
  招揽孟建,刘修选择用感情牌。
  如果可以的话,刘修也愿意帮忙将孟建的父母兄弟,以及朋友请到荆州,不信孟建不“感动”!
  石韬亦是追寻了徐庶的脚步,北上曹营,在魏武那边当了个典农校尉,负责曹营的农业以及后勤。
  刘修想了想,也没有提及招揽石韬,而是写下了几行字,“吾有一书,名为《齐民要术》,大致以‘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用之以节’为核心,诚邀广元前来府中一观,交流学习。”
  喜欢农业,擅长农业?
  一本《齐民要术》,不得给石韬迷得鬼迷心窍。
  另外,刘修接下来要对农业进行改革。
  石韬是必可不少的一位人物。
  至于刘修哪里来的《齐民要术》?自然是读的书,记在了脑子里。
  虽然有些事情没记太清楚,但完全可以凭借这半吊子的内容将石韬拉到自己的阵营之中来。
  这两人均是有当官之念,招揽起来相对容易。
  至于崔均,太尉之子,心高气傲,得另寻出路。
  刘修回忆了一下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崔均在曹操拿下荆州之后,便消失不见,显然是对官场失意。”
  “这种身怀韬略,且是上层人士出身的顶尖人才,突出的就是一个见惯了黑暗与腐朽,得给崔州平一个不一样的思路。”
  州平州平。
  取得应该是九州太平之念。
  前太尉崔烈显然是有一颗报国之心,平天下之意。
  如此的话,刘修便有了思路,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策论,旋即将这三份书信分别装进信件袋子里。
  “汝南之土,与荆州之土,大有不同,前者相对较干,且颜色偏深一点的褐土,而荆襄之地则是黄褐色,且较为湿润。”
  湖北和河南两地相差不远,前者是长江流域,后者是黄河流域,土质有不少的差别。
  这点细节,刘修自然要把握清楚,第一时间让刘彬派遣心腹,亲自前往汝南一趟,取当地土壤回来。
  刘修还特意嘱咐刘彬,“此事务必要派遣一位心腹之人,前往汝南的麦田之中取一捧黄土回来,如果可以的话,带一串麦穗。”
  如今是秋日,北地自然是金黄一片。
  虽然已经过了秋收之日,可剩余一些麦秆,麦穗还是会的。
  细节做到位。
  还怕孟建不投?
  想到这里,刘修心中期待。
  “这三人,想必是一同行动,要给的话一起给。”
  刘修计算了一下快马加鞭,从襄阳到汝南再折返回来,大概需要十日时间,便不着急下手。
  趁着这段时间,刘修觉得自己可以先把《齐民要术》的一些主要卷,以及记下的内容写下来。
  到时候石韬来了,刘修也不至于被说成“骗子”。
  三日时间。
  一晃而过。
  自从刘修在三日内收回江夏之后,荆州世家便没见到刘修出门,一直窝在自己的府邸之中。
  一时间,刘修身上的注意力也小了不少。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
  黄祖的第一批江夏玉盐,已经在江淮一地与当地世家勾搭上。
  在见识到江夏玉盐的品质,以及吹嘘的“延年益寿”的功效后,这些恨不得自己多活几年的世家大族,纷纷购入玉盐。
  至于价格昂贵?
  在一阵扯皮之后,自然是给了一番优惠的“人情价”。
  一石一百缗!
  一石相等于一百二十汉斤,相当于今天的三十公斤、六十市斤。
  也就是六十斤十万钱!
  这个价格已经非常离谱了。
  可江淮那边的世家们却是趋之若鹜,丝毫没有觉得昂贵,甚至觉得他们还赚了,可以再倒卖!
  这一批钱财,和之前说的一样,江夏留一半,送到襄阳一半。
  第一趟,刘修就净赚五十万钱。
  这相当于一万兵马一个月的俸禄!
  就在刘修为得到这一波不小钱财之后,黄忠和魏延两人也从长沙紧赶慢赶,抵达了襄阳城。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