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岳父朱元璋,我打造了日不落帝国 / 第三章 父皇都称赞胡文安是个难得的人才?

第三章 父皇都称赞胡文安是个难得的人才?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是。”
  太子内官李恒应了一声,就走出了文华殿大殿。
  不到一会。
  燕王朱棣就走进了文华殿里面,对着太子朱标拱手行礼道:“臣弟见过大哥。”
  “老四,你今天怎么有空来文华殿找为兄。”
  太子朱标站了起来,上前将燕王朱棣扶了起来,面带笑容地说道。
  “大哥,听说右丞相胡惟庸的独子胡文安极为了得,臣弟就想找你一起去看看这胡文安是不是真有三头六臂。”
  燕王朱棣嘿嘿一笑,对着太子朱标挤眉弄眼地说道。
  听到燕王朱棣的话,太子朱标莞尔一笑,说道:“你呀,为兄还不知道你的心思,你是想要借机出宫去玩一下吧?”
  对于燕王朱棣这一个自己一手养大的弟弟,他是最为了解的。
  虽然作为皇家子弟,贵为燕王。
  但是说到底,现在的朱棣,都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
  “还是大哥懂臣弟。”
  闻言,燕王朱棣面对敬重的太子大哥朱标,丝毫不掩饰的说道。
  “现在什么时辰了?”
  太子朱标沉吟了一下,对着燕王朱棣问道。
  听到太子朱标的话,燕王朱棣就知道大哥肯定是忙着批阅奏折,都忘记时辰了,就说道:“大哥,已经午时了,到了用午膳的时间了。”
  “午时了吗?”
  “今天就不在宫中用膳了。”
  “走吧,我们现在就出宫用膳,顺便看一看胡文安是不是真的有着三头六臂。”
  “为兄也是好奇得很。”
  太子朱标微微一笑,对着燕王朱棣说道。
  听到太子朱标的话,燕王朱棣楞了一下,说道:“大哥,你不是还要在文华殿处理事务,批阅奏折吗?
  没事,臣弟不急,臣弟可以等大哥处理完事务,再出宫。”
  他可是知道,太子朱标往日都是在文华殿简单用一下午膳,就会继续处理事务。
  一直到酉时,才会休息一下。
  “无妨。”
  “这些奏折也不急在一时。”
  “刚刚父皇还跟为兄说,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去看一看胡文安。”
  “父皇都是称赞胡文安,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既然你来了,那为兄现在就带你出去看看这个胡文安。”
  “等回来了,再批阅奏折。”
  太子朱标轻轻一笑,对着燕王朱棣说道。
  “父皇都称赞胡文安是个难得的人才?”
  听到太子朱标的话,燕王朱棣的脸颊上都是露出了惊讶之色地说道。
  他可是知道自家父皇的为人,从不轻易夸人。
  能够得到朱元璋如此夸赞,这一个胡文安,恐怕真的是极为了得了。
  “不过我们不能就这样出宫,要在文华殿换一身衣服。”
  太子朱标笑了笑,并没有回答燕王朱棣的话,而是笑着说道。
  文华殿作为太子朱标的办公,处理事务的地方,平时也放着有不少衣物。
  因为偶尔太子朱标在事务繁忙的时候,并不一定会回去春和宫居住,而是直接住在了文华殿里面。
  听及此话,燕王朱棣点了点头。
  他们要出宫的话,自然不能穿着现在的衣服出去。
  不到一会。
  太子朱标跟燕王朱棣,就已经是离开文华殿,乘坐马车,在太子内官李恒,以及一群换了普通护卫服饰的锦衣卫校尉的簇拥之下,朝着午门的方向而去。
  当然,太子朱标等人都换了衣服,太子内官李恒自然也是如此。
  燕王朱棣掀开车帘,一脸疑惑之色地说道:“大哥,我们是先去用膳,然后再去看胡文安?”
  在他想来,胡文安乃是右丞相胡惟庸的独子。
  如果是先去见胡文安的话,就不是从午门出宫,而是从西华门出宫。
  因为右丞相胡惟庸的胡府,就在西华门外不远。
  “去用膳,也是去看胡文安。”
  太子朱标对着燕王朱棣解释道:“这胡文安,往日的话,都是在午时左右前往桃源居喝早茶。”
  “桃源居?这是向往桃花源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之意啊!”
  听到太子朱标的话,燕王朱棣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一个桃源居,有点意思。”
  “是啊,这一个桃源居,就是胡文安名下的其中一个产业。”
  “据说这一个桃源居,现在才刚刚开业不久,就已经是极为火爆,受到了京城不少百姓的追捧。”
  “价格的话,也是极为公道,丰俭由人。”
  太子朱标点了点头,叹息了一声,忧国忧民地说道:“真不知道,我们大明朝什么时候,才能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记载的一样,百姓安居乐业,怡然而自得其乐。”
  听及此话,燕王朱棣脸色肃穆了起来,说道:“有大哥,有父皇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关心天下百姓,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迟早有一天,我们大明朝,也能够实现这样的一天。”
  太子朱标深深地吸了口气,脸颊上挤出了一缕笑容地说道:“好了,我们不说这个了,难得出宫一趟,我们也放松一下,就不说这个沉重的话题了。”
  “大哥说的是,大哥也不要太过于劳累,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劳逸结合,适当的放松,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天下百姓谋福利,治理我们大明江山。”
  听到太子朱标的话,燕王朱棣点点头,露出了赞同之色地说道。
  “说来,这个早茶,也是极有意思,锦衣卫的折子上面,称其开创了我们大明朝全新的一种饮食文化。”
  太子朱标轻笑了一下,对着燕王朱棣说道:“在锦衣卫递给父皇的折子上面,这一个早茶,就占据了不小的篇幅。”
  “早茶?”
  “臣弟刚刚就甚是疑惑,胡文安午时的时候,才过去这一个桃源居里面喝早茶。”
  “这都午时了,不是应该叫午茶了吗?”
  “而且,茶肆跟茶楼,可以说是遍布大江南北,竟然能够被锦衣卫称之为开创了我们大明朝全新的一种饮食文化?”
  燕王朱棣一脸惊疑之色地说道。
  茶肆,茶楼,或者说茶馆。
  在大明朝之中并不罕见,不管是普通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喜欢去。
  只不过普通平民百姓去的是茶肆,喝的是一文钱一大碗茶的大碗茶。
  而达官贵人,或者文人雅士去的是雅致清静的茶馆。
  但是早茶这一个词,以往确实是还没有出现。
  只是,顾名思义,早茶,就应该是早上喝的茶,而不是午时才喝的茶。
  午时喝的茶,就应该叫午茶。
  “老四有所不知。”
  “这一个桃源居的早茶,并不单指早上,一天之内,不管哪一个时间过去喝茶,都是叫早茶。”
  “这里面据说还有着一个故事,说是胡文安平时起来的晚。”
  听到燕王朱棣的话,太子朱标莞尔一笑,说道:“大家用午膳的时候,他才刚刚吃早膳。
  所以才会将其称之为早茶。
  因为桃源居的早茶,重点不在于茶,而在于各式各类的茶点。”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