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南朝宋主 / 五十四 诛心

五十四 诛心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鲍照第一次听这种“新诗”,但虽然是第一次听闻,他的文学素养也让他明白这首“新诗”的不简单。
  其实刘诞先前就有抄词的想法,只是对于这种比较新的东西,文学素养差的根本不知道好坏,于他打出名声没用。
  所以刘诞当时便想到了鲍照。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已经死了,颜延之已六十好几,未必能接受新东西,只有鲍照还比较年轻,能接受新事物,学东西也快。
  鲍照听了以后,想了半天,然后惊讶道:“殿下于诗文已然登峰造极,却不想竟然还能开创如此新体。这新体十分好,不过与诗体似乎不像,可取另外的文体名。”
  刘诞点点头,道:“我想把这种文体,叫做词。”
  “诗词歌赋。”鲍照若有所思,随后点点头,赞同道:“殿下真乃大才,今日开了词之先河,且先河一首即是顶峰,臣佩服之极。”
  刘诞微微一笑,没有反驳,道:“我其实还会一些。”
  说完,又和鲍照讨论起来。
  刘诞谈起苏轼、柳永的词各几首,后又谈了几首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龄他们的几首诗。
  刘诞聊一首,鲍照听一首,鲍照越听,越觉得震惊。
  鲍照完全不敢相信,一个人竟然会写如此多的好文,而且风格各异,题材多样。
  这样的人,天才都已经不足以形容。
  刘诞聊了几首,转头看到鲍照目瞪口呆,以为自己聊过了,问道:“鲍公,我说的有不妥之处?”
  鲍照摇摇头,道:“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他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若是谢灵运还在世,看了殿下诗文,他断不敢如此狂妄。即便他与曹子建加起来,也及不上随王殿下。”
  刘诞道:“鲍公过誉了。”
  鲍照摇头道:“过誉与否,天下自有公论,殿下这些诗词,可刊印出去,让天下人都瞧瞧。”
  鲍照这话,正合刘诞心意。
  这些世家门阀向来自诩很会吟诗作赋,刘诞今天就是要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击败他们。
  这就是杀人诛心。
  所以刘诞道:“此事便交与鲍公,另外,我会与建平王商讨,上奏父皇,任用鲍公为祠部功曹。”
  祠部功曹,管理国家的礼仪,祭祀及文化事物。
  这官可不小,鲍照连忙感恩道:“臣谢殿下恩情。”
  刘诞道:“盼公尽心任事。”
  这两人最后的对话,让在场的两波人各有喜有忧。
  喜的是蔡兴宗和吴喜,他们两人是刘诞一路,如今刘诞把鲍照拉了过来,对他们以后行事大有裨益。
  因为鲍照现在可以说是文人领袖。
  忧的则是那些门阀子弟,他们嗑药磕得正迷糊着,自己的助力居然就成了别人的羽翼。
  刘诞看了一眼任昙绪他们这些门阀子弟,没有多说,带着鲍照、蔡兴宗、吴喜三人一起离开春香院。
  至于巷子里那些门阀子弟,则全部打入监牢。
  ……
  建康城中,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更加热闹。
  在鲍照的大力推行下,但凡有点文化的人,都在传阅刘诞在春香院所做的诗词。
  那些自诩精通诗赋的门阀中人,心态彻底崩了。
  他们向来自诩清虚,忘情山水,流连青楼。
  可是现在青楼都在唱刘诞所做的词,毕竟凡有井水处,皆歌柳永词。
  士兵将领们在王昌龄的边塞诗里找到认同。
  普通百姓,则在杜甫和白居易他们的诗里找到代入。
  至于门阀想要的狂,你再狂,你能有李白狂?
  刘诞在方方面面碾压了他们。
  而且,刘诞的碾压,还不是苦心孤诣,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部下,在一两个时辰之内顺手所做。
  这种精神上瓦解造成的伤害,不亚于刘诞推行的改革。
  ……
  建康宫中,卜天与把城中的事尽数报给刘义隆。
  刘义隆听后,高兴得开怀大笑。
  这些世家门阀虽然明面上服从皇族,但是因为刘裕的出身,这些门阀心底根本看不上他们刘家,只觉得他们刘家都是武夫。
  这种鄙视一直持续到他们刘宋灭亡都没有扭转。
  后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道:“顷世乱离,衣冠之士,虽无身手,或聚徒众,违弃素业,侥幸战功。吾既赢薄,你惟前代,故置心於此,子孙志之。孔子力翘门关,不以力闻,此圣证也。吾见今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大则陷危亡,小则贻耻辱……习五兵,便乘骑,正可称武夫尔。今世士大夫,但不读书,即称武夫儿,乃饭囊酒瓮也。”
  颜之推活到隋,那时候世家门阀都没落完了,但是他依旧将军旅之人称为饭囊酒瓮,十分的看不起。
  所以在刘宋,刘义隆能清楚的感受到这些门阀的鄙视。
  而他们刘家,也因为这有点自卑,刘裕之后的刘家人,确实都跟着附庸风雅,尽心诗文,想得到世家门阀的认可。
  但诗文一路,要想成为大才,非天赋不行,所以导致他们的附庸风雅有点“东施效颦”的意思。
  但是现在,局面扭转了。
  因为刘诞的随手一写,许多名篇横空出世,那些世家门阀的家学渊源,故作清高,此时显得就很可笑。
  这毫无疑问大大涨他们老刘家的面子。
  刘义隆高兴之余,连忙让人叫来刘诞。
  刘诞自春香院回去后,一门心思还在想着如何推行改革之事,对这事没怎么放在心上,也没过问。
  毕竟抄的嘛,虽然别人不知道,但是他心里还是有一道小坎。
  所以对于刘义隆的突然召见,刘诞莫名其妙。
  刘诞来到西殿,躬身给刘义隆请安。
  刘义隆高兴道:“休文,你有如此才华,却藏到如今,何不早早露出本事,让那些氏族瞧瞧。真可惜,朕应留着谢灵运的性命,让他见识见识你的才华。”
  谢灵运被刘义隆杀死那一年,刘诞刚刚出生。
  刘义隆的这个问题,虽然是无心提起,但是刘诞要答不好,未免有藏拙之嫌。
  刘诞想了想,回道:“父皇,翰墨文章乃小道,儿臣本志不在此。自古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儿臣只想上报父皇,下恤百姓。”
  作为一個执政者,刘义隆对刘诞的话深感认同。
  不过因为当下的情形,他认同之外,还有一点别的意见。
  (感谢书友“墨上画微染”的打赏,感谢支持。)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