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战国资本家 / 第77章 出使韩国 五

第77章 出使韩国 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郑邑城墙夯土结构,高约三四层楼高,最高的达五六层,基宽像一条十车道的大主干道,东西横向望不到尽头,将整个城邑包裹其中。
  北宫是石墙,更为恢弘。
  人从宫墙下走过,就像蝼蚁走过楼梯边缘,渺小而卑微。
  今天是春分,一个昼夜长短相等的日子。
  韩王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去南宫告天祭祖,祈求风调雨顺。
  卯时,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宫城南门鼓声大作。
  巨大的宫门嗡嗡地打开,宫门外数以万计的人呼呼地跪伏在地,山呼:“我王万岁!”
  韩王出宫了。
  队伍前后各上千宫卫,旌旗对对,甲仗森森。
  跟在王辇前后的是数以百计官员,象牙笏板,旒冕衮衮。
  还有无数宫女、侍者,襟袖轻盈,缓带轻飘。
  笙簧俱奏,箫管齐鸣。
  “这韩王会享受。”
  高兆远远地在路口看着,很艳羡。
  “高副使,你不能拦王辇!”
  就在高兆要过去时,刘修手中拐杖一顿,大声斥道:“你这样只会让我们东君丢脸!”
  “韩王不见我们,刘公你天天问我要办法,瓦子和郑女的事也毫无进展,我现在只想到这个办法。”
  “老夫今后不问你便是,可任务呢?”刘修脸色阴沉。
  “两百万钱我输得起。”
  “你!……岂有此理!”刘修气得手中的拐杖再次顿地,扭头就走。
  “你明知他说的任务是指解释东君立场和复平阴缑氏归周国,他才不在乎你和猗士衡的对赌。”鲁仲连认为不该逞口舌之快。
  高兆耸了耸肩。
  “他管着东国运输,我们迟早要跟他谈判的,没必要客气。”
  刘修这边,
  “父亲,宏旷有些困惑。您说过韩王这一个月不见我们,便是最大的宽容和谅解,我们的出使任务都算完成,为何还要如此逼他高兆?”
  刘修旁边,一名年轻官员低声疑问。
  “那小子的任务……得逼他完成。”刘修觉得有些心神不宁,又扭头望向高兆。
  那边高兆跟两位陌生公子聊上了天,揖来揖去的。
  年轻官员不知道复平阴缑氏归周国这个秘密任务,有些懵:“他和猗士衡的对赌,我们为何要帮忙?”
  刘修却是不管他,喃道:“这小子行事一向胆大妄为……不行,得看着他。”
  又折了回去。
  “这两位是?”
  他手指两位年轻公子问高兆。
  他五十多岁,东室大夫,雒阳名儒,在后辈面前有资格摆架子。
  “韩,韩非。”
  “冯劫。”
  两名年轻公子自我介绍,朝他行天揖之礼。
  “刘修。”刘修只拱了拱手。
  那自称韩非的有些口吃,他对这种残缺之人感到鄙夷,只是多看了眼冯劫就转向高兆,说:“今天我看着你,以免你真做出拦驾的丑事。”
  “高,高公子,你,你也要拦驾?”
  “原来如此!”
  韩非瞪大了眼睛,冯劫很兴奋。
  “没没没,我只是来看你俩拦驾的。”高兆绽出和煦笑容。
  今天是拦驾日吗?刘修也瞪大了眼睛。
  “你们这是?”
  “韩公子心有抱负,想要劝说韩王,改‘独尊术治’为‘法治、术治和势治三者兼用,长短互补’,可惜上书数十次都没有回音,决定今天拦驾。
  冯公子同样上书数次,胸怀戈马而不可得,决定一同行动。”
  高兆朝刘修解释,还眼神示意了下两人手中紧紧抓着的竹卷。
  刘修望向韩非,口吃,长马脸,光秃秃的额海上此时紧张得冒着冷汗,怎么看都没有国士之相。
  再看冯劫,身形单薄,同样没有一点将军气概。
  “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他语气嫌弃,责怪高兆把如此珍贵的出使时间浪费在结交这些人身上。
  冯劫望向韩非,显然是通过他认识的高兆。
  韩非仰头想了想,“好像是几天前高公子登门拜访……对了,高公子,韩非无籍无名,您为何会认识我?”
  高兆白了他一眼。
  都一起吃食游玩有六七天了吧。
  他没有回答,而是望向官道方向。
  韩王的八马车辇正徐徐驶近。
  车辇是完全敞开式的,车上四周各站着四名宫卫,车下两边各护着百名,守卫森严。
  几人所站的路口距官道百米远,韩非和冯劫顿时严肃起来。
  八马车辇逐渐驶近,笙乐逾响。
  两人身子摆正。
  手中的竹简被抓得嚓嚓响。
  “两位真的考虑清楚了吗?此番行动成与不成,都是滚刀的大罪,值吗?”高兆突然发问。
  两人顿时怔愣,扭头望向他。
  这几天相处,高兆没有一句话劝阻。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高兆实在想不出适合当下的优雅诗句了,反正大概是那个意思。
  而滚刀的大罪,不是常人能够接受的。
  “高公子的意思是周游列国,寻找属于自己的伯乐?”冯劫若有所思起来。
  “是的,两位都是旷世奇才,都还年纪轻轻,大有时光可以闯荡,此时徒丢性命,不值得啊。”
  高兆摇头叹惜,“此处不识人,自有识人处。若全身伤残,甚至是没了性命,他日就是有伯乐也相遇不上的。”
  韩非和冯劫沉默了。
  “刘公,可否向东君推荐?”高兆忽然问刘修。
  “可,可以吧。”刘修很不情愿,这两人一看就是韩人,有些敷衍。
  “或可前往秦国,他们现在有召贤令。”鲁仲连在旁边试探。
  随从插话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两人瞧了他一眼,没有责怪,只是摇头。
  “为何不可?”高兆问。
  “我父亲两个月前就是在上党战死的,我怎可食敌之禄!”冯劫咬牙切齿。
  “秦,秦之虎狼,不断蚕食我韩……近百城,此仇,此怨,不共戴天!”韩非同样很气愤。
  高兆不由地打了个寒颤。
  冯劫,秦始皇时期的御史大夫,他哥哥冯去疾是右丞相,两人与李斯一同上书秦二世,谏言停建阿房宫,减省戍役,以舒解民困,被投狱治罪,后自杀而亡。
  他俩的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上党前郡守冯亭。
  两年前韩国在秦国大军的威逼下,要献上党给秦国求和,冯亭不肯,携城转投赵国,引祸东向,这其中有没有韩廷在暗中操纵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在长平之战中,冯亭死在了秦人的斩刀之下。
  但冯劫冯去疾两人最后还是投奔了秦廷,为家仇国恨的敌人服务。
  韩王之昏聩,就此可见一斑。
  两人当时空有才能而投报无门的绝望,高兆现在想想都觉得窒息。
  “哼,天下之大,我就不信遇不上伯乐!”冯劫将手中竹卷往地上一扔,悲愤地甩袖而走。
  “高,高公子您说得对,天涯何处无伯乐,我还是回去……著书吧,或许我王有朝一日,会看得到我的书。”韩非也是摇头,落寂地转身而走。
  “要不来我樱城?”高兆问。
  两人顿时停步。
  同时扭头望向他,眼睛连眨。
  高兆此前见韩非的身份是求学列国的寒士,当然,只是话没有说完全而已。
  “樱城现有城卫两百,半个月后会加到四百人,不久的将来我会扩充到一千人的规模,到时候的主要行动是扫清周边北邙、东崤、熊耳之山匪,合适冯公子您一试将才。
  樱城百姓现有六千人,多是上党南逃的韩人,韩公子可在樱城一边著书,一边试验‘法术势三治合一’的效果,若验证真为可行强策,他日韩王必定摆驾恭迎。”
  “樱城?”两人双眼发亮,又两两互望。
  周国似乎没有这座城邑。
  “位于邙山上清观山脚,三个月前那里是一片荒芜,后来不断容置上党饥民,现今已是六千人的大邑,高公子为全城主事,可为两位一试抱负,老夫能作证明。”鲁仲连在一旁释疑。
  自从被高兆“誉”为白衣骑士后,他喜欢上了穿和高兆一样的黑色衣服,把贵士常穿的鹿裘送给了庆轲,自己整天葛衣麻布,朴素低调。
  对于韩非冯劫这两位现在是籍籍无名的后辈,他对郑卫之音更感兴趣,所以高兆去韩府或冯府时只有庆轲陪同,他只在游玩郑邑时才凑下热闹,也是全程不怎么说话。
  所以两人一直以为他这个糟老头是大约马夫的存在,随从。
  此时听他这般语气,两人眉头皱得紧紧,疑望向高兆。
  “我义父,齐人鲁仲连。”
  “鲁仲连?!!”
  “你义父?!!”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