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谍影:命令与征服 / 第1418章, 引进

第1418章, 引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都是疯子!”
  
  “它们都是疯子!”
  
  “疯子!”
  
  雅科夫斯基的咆哮在作战室里面回荡。
  
  这家伙喝酒了。两眼通红。
  
  张庸静静的坐着。
  
  不想说话。
  
  因为说真话要得罪人。
  
  但是他又不想说假话。
  
  地面上那么多飞机被摧毁,雅科夫斯基肯定是要负最大责任的。
  
  他居然没有命令所有飞机起飞躲避。
  
  难道是担心在空中会被日寇击落吗?
  还是觉得,自己有把握将来袭的十二架敌机干掉,保护机场的安全?
  现在深究已经没有意义。
  
  只能说,苏联红军目前的战斗力,也有点拉胯。
  
  高级指挥员,尤其是将军级以上的,都有问题。
  
  联想到其国内越演越烈的大运动,那些有经验的高级将领都是朝不保夕,似乎也明白了。
  
  能打仗的,会打仗的,都被苏联人自己干掉了。
  
  剩下的,都是明哲保身的,或者是溜须拍马的。
  
  结果……
  
  小胡子以为机会来了。
  
  一个闪电战,的确开局非常顺利。势如破竹。
  
  可是没想到,他这么一搞,反而是让苏联人清醒过来了。明白什么叫真金不怕火炼了。
  
  依靠搞运动上来的那些人,纷纷在战场上被干掉了。
  
  能活下来的,都是有本事的。能打仗的。于是大运动自然而然的就结束了。
  
  罗科索夫斯基这样的人才,就是这样崭露头角的。
  
  开局一张委任状。人员、装备全靠捡。然后打出一个超快晋升元帅。
  
  41年还是少将呢,44年就是元帅了。
  
  火箭都没这么快。
  
  可惜不是最快。有个华西列夫斯基晋升更快。
  
  但是,别人是真的会打仗啊!
  
  就好像是他张庸。随便到手三枚国光勋章。
  
  其他人眼红吗?
  
  当然。
  
  但是没用。
  
  你行你上。
  
  你也去击落一堆日寇战机啊!
  
  “张!”
  
  雅科夫斯基忽然停止咆哮。
  
  张庸这才缓缓睁开眼睛。侧头看着暴熊一般的对方。
  
  论战斗能力,对方可能不行。
  
  但是,对方有个好处,就是比较慷慨。
  
  既然苏联人不能公开展示战果,那就全部给他张庸。
  
  还有红星勋章,也是说给就给。
  
  人啊,真复杂。
  
  “达瓦里希,你说。”张庸平静回应。
  
  “我们要报复!”雅科夫斯基举起拳头,凶神恶煞,“我们要轰炸太原机场!”
  
  “好的。我全力配合。”张庸点点头。给对方一个定心丸。
  
  此时此刻,不给也不行啊!否则很麻烦。
  
  受伤的野兽,最是敏感。也最容易攻击人。还是无差别攻击。
  
  如果他现在拒绝,对方肯定会去找老蒋。
  
  老蒋现在也是有求于人,不得不低头啊!
  还好,不是今天。
  
  因为苏联人的SB2轰炸机被干掉了。
  
  想要报复,就要从国内调派更多的轰炸机。估计需要几天的时间。
  
  “达瓦里希!”
  
  雅科夫斯基上来热情的和张庸拥抱。
  
  张庸礼貌性的回敬以拥抱。
  
  好一会儿才分开。
  
  “拿来!”
  
  雅科夫斯基大声叫喊。
  
  有人端来一个托盘。上面铺着红绸布。
  
  红绸布的上面摆放着一枚红星勋章。崭新的。散发着金属光泽。
  
  苏联人的勋章,都是很有分量的。拿在手里,绝对是沉甸甸的。
  
  “张!”
  
  “我在。”
  
  张庸站起来。
  
  来到雅科夫斯基的面前。
  
  雅科夫斯基将勋章佩戴在他的胸前。
  
  然后……
  
  “西大林与你同在!”
  
  “西大林与你同在!”
  
  雅科夫斯基热情的宣布。同时高喊口号。
  
  周围的人都是热烈鼓掌。跟着大喊口号。声音一个比一个洪亮。
  
  张庸:……
  
  大运动果然不一般。
  
  一个个都有点魔魇。
  
  害怕。
  
  真的。
  
  幸好自己不是运动的对象。否则就惨了。
  
  不敢多想。双手恭敬的接过勋章。说了一些感谢的话。但口号实在叫不出来。
  
  他和慈父其实不是很熟。以后有机会再说。
  
  “张,随时等我们召唤。”
  
  “好。”
  
  张庸趁机告辞。
  
  来自成都机场的DC-3运输机到了。
  
  雷达地图显示,驾机的是个陌生人。没标志。但是应该技术非常不错。
  
  走出作战室。
  
  看到陈诚急匆匆赶来。
  
  “少龙。”
  
  “陈部长,有事?”
  
  “跟我来。”
  
  “好。”
  
  张庸跟在陈诚后面。
  
  上车。
  
  离开机场。
  
  来到一处不知名区域。
  
  感觉像是后世的招待所。又像是某人的公馆?
  周围很多警卫。都有枪。
  
  除了华夏人的警卫,还有部分苏联人警卫。
  
  张庸沉默。什么都没问。
  
  老蒋在这里。
  
  一切等见面了再说。
  
  “这边。”
  
  “好。”
  
  进入一个很大的房间。
  
  房间装修的非常奢华。水晶吊灯。波斯地毯。
  
  苏联人好像非常讲究这一套。
  
  房屋中间有一张很长的会议桌。南北走向。
  
  会议桌的两侧,分别坐着中苏双方人员。看样子似乎是在谈判?
  
  不过,气氛还是很安静的。没有争吵的迹象。
  
  可惜。不是帝林和罗明海开会。
  
  否则,他张庸就有机会充分发挥战斗力了。
  
  就他目前的臂力,随便砸一个烟灰缸,都能将人当场砸晕。
  
  老蒋不在。
  
  但是雷达地图显示隔壁房间有人。可能就是老蒋。他在隔壁房间旁听。
  
  毕竟是国家元首,一国之君,不可能亲自下场。
  
  亲自旁听,说明他很关心。
  
  否则,只需要陈诚将结果报告上来即可。
  
  谈判的主力,是何应钦。
  
  他身边的其他人员,也都是来自军政部的。
  
  确实,需要多少援助,需要什么援助,军政部最清楚了。清单也是他们开的。
  
  张庸想象不出,请自己来是做什么。难道是俄语翻译?
  
  肯定不是。因为现场有翻译。
  
  “何部长。”
  
  “少龙,坐吧!”
  
  “好。”
  
  张庸坐下来。
  
  心态平和。不急不躁。
  
  管他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啥。
  
  知道历史大局的人就是这么淡定。完全不需要患得患失的。
  
  无论中间的过程多么的困难,最后胜利都是属于我们的。华夏民族会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就是这样优越感满满。
  
  “何部长,叫我来……”
  
  “你先看备忘录。”
  
  “好。”
  
  张庸凝神聚气。
  
  默默看备忘录。
  
  然后眼前一亮。
  
  居然是一份引进伊-16战斗机生产线的协议。
  
  仔细看。
  确实是伊-16,不是伊-15!
  
  是比较先进的单翼机!
  不是性能落后双翼机!
  根据协议内容,苏联方面,将会在兰州,或者其他地方,协助建设两条飞机生产线。
  
  机器设备、生产资料、技术人员、试飞员,都由苏联方面提供。
  
  中方负责提供场地、厂房。还有后勤。
  
  没有提及协议生产飞机的数量。感觉就是无上限?
  
  “还有这事?”
  
  暗暗惊喜。喜出望外。
  
  历史书好像没写这茬?
  不对。
  
  有些解密资料有提到。
  
  都是吐槽国府空军是如何如何无能的。如何目光短浅的。
  
  别人苏联人都愿意提供机械设备,提供生产资料,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配套,帮忙修建飞机生产线。
  
  结果……
  
  被拒绝了。
  
  拒绝了……
  
  绝了……
  
  理由是,自己生产太慢了。不如苏联直接提供。
  
  你们将生产好的飞机,直接飞过来。我们接手就能用。然后直接投入战场。
  
  如果是要自己生产,多麻烦。耗时日久。
  
  忽然想到两句话——
  
  造不如买。
  
  买不如租。
  
  怎么感觉特别的熟悉?
  若有所思。
  
  颇为感慨。
  
  “少龙,你怎么看?”
  
  “我非常赞成引进。”
  
  张庸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丝毫都没有含糊其辞。
  
  没错。他非常赞成引入伊-16生产线。
  
  甚至是巴不得立刻就执行。
  
  须知道,那是最新的伊-16,不是伊-15啊!
  哪怕是伊-15,也是求之不得啊!
  
  他不知道慈父为什么忽然那么慷慨。但是,机会必须抓住。
  
  为什么?
  因为,世界局势,瞬息万变。
  
  眼下,苏联人还是愿意大力援助华夏的。希望用华夏制约日寇。
  
  所以,即使是伊-16战斗机生产线,都愿意赠送。
  
  没错,就是赠送。不要钱的。免费。
  
  此时此刻的慈父,是真真正正的慈父。一分钱都不要。
  
  主打一个,我出钱出武器,你们出人,帮我对付日寇。
  
  蜜月期。
  
  真的。妥妥的蜜月期。
  
  蜜里调油的时候,你要什么,他都愿意给。
  
  就像后来的156个大项目……
  
  然而,蜜月期总是短暂的。
  
  明年的诺门坎冲突,会改变很多人,很多事。
  
  在诺门坎冲突中惨败以后,日寇意识到北上不可能,于是改变策略。
  
  主动和苏联修好。双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然后华夏就被无情舍弃了。
  
  苏联援助没了。援华航空队也会撤走。
  
  这时候还买……
  
  只能买屁吃。
  
  美援又没开始,苏援又断了。
  
  1940年,可以说是最绝望的一年。对老蒋来说。
  
  国际援助没有。
  
  老汪另立门户。
  
  所以,有自己的一条飞机生产线,是多么的重要。
  
  发动机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估计是无法国产的。只能从苏联方面引进。但是其他部件都可以生产啊!
  只要在苏联和日寇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之前,想办法搞到足够数量的发动机,以后还是能继续生产的。
  
  无论如何,这样的好事,都不能拒绝。
  
  “可是……
  
  “没什么可是。这件事,我愿意亲自负责。”
  
  “经费……”
  
  “我负责筹措经费。”
  
  “好吧。”
  
  何应钦答应了。
  
  既然张庸大包大揽,那就这样吧。
  
  其实主要是不舍得出钱。前期工作需要好大一笔钱。
  
  没有几十万大洋,厂房,还有配套设备设施是无法修建起来的。包括煤电厂之类的。
  
  苏联人提供的飞机生产线的确没说要钱。可是煤电厂之类,肯定是需要另外掏钱的。
  
  没有电,你怎么生产?
  
  “少龙,你真的愿意负责飞机生产线的引进吗?”
  
  “愿意。”
  
  张庸肯定的回答。
  
  判断是陈诚来帮委座询问的。
  
  按照张庸的判断,老蒋肯定也是想要的。
  
  毕竟是免费的。不要白不要。
  
  难得苏联人这么好心。给一份免费的大礼包。
  
  但是,其他方方面面,确实也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老蒋也不想掏钱。
  
  或者说,他确实没有办法掏出钱来了。
  
  国库早就见底了。
  
  也就是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财政赤字的说法。
  
  否则,国府的财政赤字,恐怕已经是天文数字。
  
  都说新中国一穷二白。
  
  此时此刻的老蒋,也差不多是一穷二白。
  
  “那你负责签署吧!”
  
  “好。”
  
  张庸也不推卸责任。
  
  既然是自己的决定,当然是自己签名。
  
  于是摊开备忘录。在需要签名的地方,全部签名确认。同时注明日期。
  
  没错。就是我张庸的决定。我张庸会负责到底。
  
  但是,在兰州生产,的确有点远。这边的环境也不是很好。
  
  宝鸡怎么样?
  感觉挺好的。
  
  也是大后方。
  
  修建一个飞机厂问题不大。
  
  毕竟是在陇海铁路上。可以方便的铁路运输。
  
  当然,备忘录也就是大致的协议。具体细节,以后还要仔细研究的。
  
  苏联方面,肯定也会派专家前来帮忙考察。
  
  张庸看过横空出世。
  
  所以,自己只需要准备好经费即可。
  
  经费需要多少?
  五十万大洋?差不多吧。
  
  前期可能就是这么多了。
  
  后期如果有需要。以后再说。
  
  “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双方交换备忘录。
  
  张庸忽然看到何应钦递眼色。
  
  “何部长?”
  
  “少龙啊,所有油料都要我们提供的。”
  
  “油料?”
  
  “对。他们那边不提供油料。”
  
  “好的。”
  
  张庸不觉得里面有什么问题。
  
  油料……
  
  我有!
  
  不对。是系统有。
  
  联想到送油料,必须是依靠铁路啊!
  
  大西北这边,没有河流,船运无法到达。只能说依靠铁路运输。
  
  但是没事。
  
  系统既然连军列都能整出来,送点油料怎么啦?
  小事一桩。
  
  何应钦欲言又止。
  
  他觉得油料是很大的麻烦。
  
  反正,军政部目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既然已经提醒张庸,张庸没反对,那都是张庸的责任了。
  
  张庸歪头想了想。
  
  好惨。
  
  自己又给自己加活了。
  
  本来不是自己的事,自己又积极主动揽过来了。
  
  完蛋……
  
  以后想要躺平都不行了。
  
  但是,如果重来一次,他依然会将这件事揽下来。
  
  苦点,累点,都是小事。
  
  重要的是,在华夏境内搞一个飞机制造厂,造福子孙万代啊!
  想想就激动。觉得自己做得对。
  
  “咳咳。”
  
  “咳咳。”
  
  房间里面的人出来了。
  
  果然是委座。
  
  【未完待续】
  
  (本章完)
  
  
  (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