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成两兄弟和怪兽战斗的同时,高明高亮两兄弟也和怪兽对上了。
出现在北津地区的怪兽,是一头鸟头怪兽,它的嘴巴特别长,形成尖喙,如果被尖喙啄一下,肯定不好受。
“高明高亮的战术,名叫撕裂战术,他们双臂的攻击,不注重给怪兽造成伤害,而是注重在怪兽的外壳上撕裂一道口子,然后利用火炮精确瞄准,将炮弹打在怪兽的伤口上,达到致伤效果。接着,继续撕裂怪兽伤口,反复如此,最终击杀怪兽。”
听着杨卫国的解释,秦然不置可否,实际上,他不太看好这套撕裂战术,准确点说,他不看好的是在【地平线勇士】上使用这套战术。想要凭借手掌,撕裂怪兽的防御,这一点确实困难,如果换成【忧蓝罗密欧】的齿轮手掌或许容易得多。但是,如果换成齿轮手掌,又无法将火炮安装到手掌内,进行精确瞄准,最后还是会演变成【忧蓝罗密欧】那样,以火炮数量换击中概率。
或许,一个手掌设计成齿轮,一个手掌不改设计,这样更适合撕裂战术。
正如秦然所想,战斗一开始,高明高亮两兄弟就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被怪兽压着打,甚至机甲好几处地方,都被怪兽的尖喙扎出了窟窿。
但是,二十分钟后,转机来了。
怪兽的尖喙向机甲啄来的时候,被机甲右手给抓住了,同时,左手迅速跟上,给怪兽的尖喙里灌了几发炮弹。
轰,轰.....
几声爆炸,将怪兽的尖喙炸弯了,这让它失去了主要的攻击手段。
从这一刻开始,战场的形式终于发生了改变,之前是怪兽压着机甲打,而现在,是机甲压着怪兽打,如果不出意外,怪兽被击杀是早晚的事情。
......请嘉宾,等节目播出后,瞬间成了知名全球的人物,其名气,比那些天王影帝高出不知凡几。
将机甲驾驶员打造成明星,这是环太平洋组织的战略之一,但驾驶员毕竟还要参与训练,不可能天天都参加节目。
所以节目结束后,王成两兄弟又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之中。
直播带来的结果,大方向都是利好的,但也有部分人,他们的思想很反人类,居然觉得怪兽才是最完美的。
于是,怪兽神教诞生了,而且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在西方地区,完全不禁止这类邪教的发展,更让怪兽神教短时间内遍布全球。
相比外界的纷纷扰扰,秦然的办公室就安静了许多。
自从看过三场战斗后,秦然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将来机甲的设计,会不会是由驾驶员主导而非设计专家。
就比如原来电影中的【暴风赤红】,机甲的三条胳膊,肯定是针对三胞胎驾驶员设计的。
随着机甲战术的普及,驾驶员的个人风格更加突出,这或许是一件好事,但是也不一定全是好事。
毕竟怪兽的能力不是一尘不变的,驾驶员的战术不一定对每一头怪兽有用,如果被克制,那么下场会很凄惨。
想要不被克制,那么驾驶员必须学会更多的战术,随之,机甲的形态也会相应做出调整,到时候,机甲的风格就是千变万化,不拘一格。
真的到了那一步,机甲设计就成了依附于驾驶员的存在,专家只需要依葫芦画瓢,风格虽然各有不同,但技术上却难有创新。
这种现象,就如同秦然前世的影视行业,在影视创作的时候,明星占比太重,什么导演、编剧、摄影都沦为陪衬,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拍摄出的电影一部比一......部烂。
这种情况,秦然不希望发生在机甲行业。
机甲行业的正常生态是驾驶员去适应机甲设计,而不是机甲设计去适应驾驶员。
揉了揉额头,秦然觉得自己现在是想多了,机甲行业刚刚起步,哪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还是继续审阅教材吧。
可是,秦然不知道的是,就在太平洋彼岸,一场机甲内部的学术风暴正在酝酿。
而这场学术风暴的起因是因为驾驶员的人才太稀缺了,即便米国的人口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名靠前,但相对驾驶员筛选成功的比例来说,依然不够。
所以,米国专家另辟蹊径,在机甲设计上开始想办法。
其中,詹姆斯教授就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建议,那就是将机甲的模拟系统改成数控系统,这样不但能大大降低机甲操作难度,而且,两个驾驶员神教交换稳定性如果不低于一个极限,都能驾驶机甲,从而大大的提高驾驶员筛选成功率。
部烂。
这种情况,秦然不希望发生在机甲行业。
机甲行业的正常生态是驾驶员去适应机甲设计,而不是机甲设计去适应驾驶员。
揉了揉额头,秦然觉得自己现在是想多了,机甲行业刚刚起步,哪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还是继续审阅教材吧。
可是,秦然不知道的是,就在太平洋彼岸,一场机甲内部的学术风暴正在酝酿。
而这场学术风暴的起因是因为驾驶员的人才太稀缺了,即便米国的人口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名靠前,但相对驾驶员筛选成功的比例来说,依然不够。
所以,米国专家另辟蹊径,在机甲设计上开始想办法。
其中,詹姆斯教授就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建议,那就是将机甲的模拟系统改成数控系统,这样不但能大大降低机甲操作难度,而且,两个驾驶员神教交换稳定性如果不低于一个极限,都能驾驶机甲,从而大大的提高驾驶员筛选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