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602章人口状况和继承人问题大公二十年年底的时候,朱靖垣收到了户部的报告。第一份用计算机收集和整理的户籍报告。天下总人口达到了二十四亿。由于使用了计算机整理,所以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成分划分,以及非常多的分类统计明细。现在大明的人口成分非常复杂,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复杂。本来就已经要统计全天下的人口,还要考虑朱靖垣持续推行了三十年的户籍制度改革。通过不同的统计口径看数据的感受可能会截然不同。计算机数据库将其呈现了出来。现在的大明户部最常用的统计口径是“大明家庭”人口。也就是大明人做家长的家庭中的人口数量,目前能够得到一个十五亿的夸张数字。不过皇帝选继承人,不只是聪明就够了。他们平时既要表现自己的能力,又不能太有能力进而让老爹猜忌。因为战争结束之后,大明朝廷开始要求各个藩属国控制人口。这种人的数量必须被控制。他们的这些话,翻译成自己前世的家长和老师的话,应该是这样的:“这孩子不爱学习”,“就喜欢玩电脑游戏”,“调皮捣蛋,欺负同学,经常闯祸……”大明皇帝通常在三十岁左右继位,六十岁的时候退休。继位前后那几年生育的儿子,正好有机会在父亲退休的时候继位。其中,大明在天竺的殖民地的天竺人口约有七千万人。朱靖垣曾经想过,自己有机会去学古代的某些牛人,生下一百多个儿子。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产。大量泰西妇女加入了在当地落户的大明家庭。朱靖垣甚至会反过来思考。当皇帝的老爹越厉害,他们这些当太子的就越难受。虽然当皇帝不需要绝顶聪明,但是绝顶聪明同时其他方面也合格,那也是绝佳人选。目前已经出现了三个了。自己最终的继承人,基本就是在登基前后的八年的孩子里面选。朱靖垣对朱迪镧这个孩子有印象,因为他诞生的是比较意外的意外。白天忙活晚上也要忙活,还得按照普通算好的后妃生育期,根本没有多少自由度。大明家庭之外的一对夫妻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朱靖垣轻轻叹了口气。大明中央朝廷没有义务为不合理的过多人口提供基础设施和救助。因为大部分大明人觉得大明必胜,觉得真正的前所未有的盛世要来了。英国人迁到墨洲、殷洲、英国本土的印度人,加上他们繁衍出来的后代,总共约有六千万人。古代男性只要生理功能正常,拥有足够多的妻妾和社会资源,子女数量根本就不成问题。她们现在的总数也已经超过了一亿人。但是皇子知道自己有机会竞争皇位的话,在当吏部尚书的时候就要开始努力耕耘了。甚至于,在三十五年前,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泰西的总人口也在四亿出头。朱靖垣看到世界人口状况,就想到了自己家的情况。朱靖垣心中觉得,这孩子上赶着毕业的愿意,可能不是为了去竞争皇位。但是对于朱迪镧而言,他现在的时间点仍然卡的很紧,如果这几年都只是贪玩,那可能真的没机会成为继承人了。因为大明参战之前,战争威胁不到大明,大明人也不觉得大明参战会输。但是到了朱靖垣这里就不同了,要从多个孩子之中筛选合心意的来继位。自己作为重生者,从小天比同龄人成熟。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和汉武帝刘彻的太子。一方面完全没有自知之明,死到临头之前都无视了大明的好意和邀请。这可能也是自己当初能够引起爷爷的注意的重要原因。朱靖垣确实喜欢王雅的可靠和能力,不想再为了继承人努力的之后,就经常去王雅的宫里面休息。所以朱迪镧是真的意外中的意外。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那毕竟是这个世界的权力巅峰。但是朱靖垣并没有那么去做。反而是刷出天才的概率比普通家庭要高很多。可是按照朱靖垣这些年的经验,聪明的孩子大多不够稳重。大明家庭的第三部分,是属于大明家庭成员,但身份仍然不是大明人的人,他们是纯外族血统的妻妾。还要有相对沉稳的性格和心态,有认识人和社会的复杂性的能力。在这样的逻辑下,古代只有需求特别旺盛的男人,才会有非常多的子嗣。结果这个孩子从小就格外聪明,而且是明显就能看出来的聪明,而不是朱靖垣小时候那种天生老成。“聪慧过人,对于大部分教学课程内容的兴趣不高,对计算机幻想模拟的应用的兴趣最高。”他们后续找女人就基本都是兴之所至了。朱靖垣带着这种审视的心态,继续翻看朱迪镧的老师们的评语。朱靖垣其实知道,古代很多太子,都被自己老爹熬的受不了。实际上,现在所有不属于大明人、也不是泰西人、还不是墨人的人,都被归拢到了胡人的范围中了。但是当皇帝的时间长了,特别是刚刚从努力造继承人的心态中脱离,心中的顾虑也不那么多了。首先是给大明皇族子弟选后妃妾室。按照现行的制度,只要父系往上查每一代都是大明人,那他们在法律上就都是大明人了。他们的后代从小就有相同的身份证反而是身体很可能有问题的人,才需要为生出继承人而奋斗半辈子,但往往也不会多少孩子。朱靖垣登基之前,每两年纳两个亲王妾,一直持续到登基那一年。混血明人的成分就复杂了,首先有纯大明人与纯土著的第一代混血。这些中等和良好,很可能就是他天赋或者兴趣所在,所以用同样多的精力也考得比别的科目好。还有很大一部分年轻女性加入了大明人家庭。普通人这时候生孩子的时候有为家族抢占更多资源的心态。所以大明现在的皇帝需要为了更多子嗣奋斗。七分之三都是那八年生育的。登基之后两年内又一口气纳了八个妃嫔。在朱靖垣的户籍制度改革之后,这些内容只保留在户部自己的档案里。这十五亿人口之中,又分成了三大部分。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他自己心态当然是极好的。不过外族妾室的数据量以前是相对平稳的。大明人的增长速度仍然没有放缓的趋势,基本上保持着五年增加一亿的速度。“其中最年幼者为皇六十四子迪镧,现在尚未满十五周岁。”但是他把同样的事情压给儿子朱标,那朱标就要胆战心惊的去爆肝了。现在看结果也能看出来,还没满十五岁就完成了储位教育。朱靖垣已经有了故意晚退休几年,熬一熬自己的那些儿子们。朱靖垣本来都不太敢让她生孩子了。单个藩属国的资源是有限的。朱靖垣真的是非常的努力,因为自己真的有皇位需要孩子继承。如果自己真的在六十岁退休,他如果也真的再晚一年才毕业,很可能就真的错过最后一班车了。在工业时代之前,墨洲内陆的人口并不多,还不如天竺地区多。只有没办法了才会直接娶外族妻。理论基础是泰西人马尔萨斯提出的。朱靖垣前世总觉得朱标是被朱元璋逼死的。就和当初的爷爷那样,在皇位上停留的这几年,正好可以去磨炼潜在继承人的心态。“心思机敏,身手矫健,喜好探索未知区域和事务……”同时也是因为到了大公六年之后,再生育的孩子很可能都没有机会竞争皇位了。其中登基前后的八年间,总共生了六十四个孩子,三十六个男孩,二十八个女孩。朱元璋也许是真的不会猜忌自己的好大儿,但是朱标绝对不会认为他自己可以随便浪。自己六十岁的时候,他们都不到二十五岁。朱靖垣本身的天赋也许不算顶尖,但也至少是中等以上的档次,毕竟父母双方都是精英。总数量也终于达到了一亿。皇室宗学理论上归太上皇管,但是继承人的事情是皇帝的事儿,理论上太上皇都不能插手。还有一代混、二代混的男孩,与外族女孩的再混。他的强大精神,能够支持他持续高强度爆肝,愿意也有能力去处理一切想要亲自处理的事务。次子、三子、四子这种排前列的孩子,还能起到一定的继承人备份的作用。就算是十五岁完成储位教育,后续的施政实训也至少要十年,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总数量上看是四亿五千万出头。胡人之中数量最多的是天竺人。就算是朱元璋亲口说出来,朱标也不会真的相信,甚至会更加的胆战心惊。偶尔发生了什么就已经是意外了。这再次提振了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如果专门为了子嗣而努力,专门算好妻妾们的生育期,造出一百个儿子并非难事。朱靖垣刚把手账挂到计算机上,准备打开文件的时候听到这两句报告,手上的动作明显停顿了一拍。泰西战争甚至某种程度上再次提振了生育率。过了那几年,特别是泰西战争之后,朱靖垣就懈怠了。这是为他们自己好,也是为大明朝廷节省开支。不过为了赶最后这一年,而让所有成绩都只是勉强合格,那朱靖垣是不会给他机会的。大明家庭占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比例。如果他们的人口过多的增长,必然会导致他们所在藩属国资源入不敷出。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大公二十年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所以,大明中央朝廷在泰西战争结束之后,就开始所有藩属国实施“马尔萨斯方案”。在这种情况可以预料的情况下,大明朝廷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启奏陛下,大公二十年底的结业考核中,共有六位皇子成绩在合格以上。实际证据是他们过去几十年的所作所为。仿佛完全没有理性。而且这孩子本来就天赋极高,就算是不特别专心也应该能拿良好。看平时状态良好的继承人,是否会和自己九叔当年那样,在持续的内心煎熬中出现问题。只有合格的那些科目多半纯凑合。大部分科目评价都只是“合格”,只有三分之一是“中等”,仅有互联网和计算机两个科目是“良好”。不过这只是理论上,在教育和实训上,并不会提前判他们出局,因为完成施政实训有机会当亲王。然后还有余力的,就可能会再纳个外族妾室。所以继位前后那几年就是大明皇帝的生育高峰。朱迪镧的母亲是王雅,是朱靖垣后宫实际上的大管家,没有皇后身份的实际的皇后。如果他们不能在今年完成学业,后续的时间也已经不够他们完成施政实训了。也就是最初出身自天竺地区的土著,现在总数量在一亿三千万人。纯大明人没有什么好说的,以前的祖籍全都在大明本土,是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个族群。“天分极高,学习不是特别的积极,可能是标准课程的内容太过浅显。”但是现在自己当了皇帝,还是相当于始受命得天下的皇帝,却有了想逼一逼自己的儿子的心态。明显没有机会继位的皇子,生育观念就跟普通贵族差不多。没有一个“优秀”的……特别是王雅怀上朱迪镧的时候已经三十五岁了。朱靖垣微微皱眉,虽然不是全都只是合格,但也相差不大了。朱靖垣从十六岁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四十二个孩子,八十一个男孩,六十二个女孩。女孩里面也有几个非常聪明的。总计二十四亿人。目前绝大部分泰西人都生活在藩属国,绝大部分具有比较高的独立性,而不是大明的直辖的省份。两人已经有了老夫老妻的心态,很多时候休息就是纯粹的休息。在统计口径上,排在大明家庭人口之下,数量第二多的群体是泰西人。甚至于大明皇室现在和以后也还是会继续这么做。所以最近这几年,周王经常来汇报皇子教育的情况。而且除了最早的几个,后面都是算好了年龄,在自己登基前后几年正好满二十岁。对外发给当事人的通用身份证件上不再显示这些东西。然后朱靖垣就觉得,朱迪镧赶在年底之前完成结业考试,应该有竞争储君的想法。到了大公二十年年底的时候,负责宗室教育的周王朱昭烨再次来拜见朱靖垣。有了计算机系统之后,民部专门做了一个数据库,有需要的时候查旧档案。毕业之后到地方实训,玩的时间就比学校多太过了。所以也已经不需要再努力了。自己的妃嫔也都是精英。自己和同盟生出真的笨蛋的可能性并不高,所以超年龄直接淘汰的概率也不高。最后一个比较大的统计口径,是墨人以及墨人与其他族群的混血人口。还有第一代混血与第一代混血的混血,被称为二代混。那就要尽可能的多生育,不然也就没有什么好选择的了。最重要还是大局观和执政理念。一方不理会大明的警告和提醒,任性妄为的吞并同族的国家,对着他们的同族大开杀戒。具体到一个人本身,不需要是真正的天才,但也至少是比较聪明的档次,同时足够稳重成熟冷静。这是再次刷新记录了。这个数字其实是一直存在,从世祖皇帝改革了奴婢制度之后,大明人纳外族侍妾就已经是传统了。最终的候选人其实只有三十二个。朱昭烨递上纸质的报告文件,附上存储原始数据的手账(优盘),同时简单说明总体的考试情况:对于朱靖垣而言那真的是工作。古典时代都是嫡长子继承制,生理功能正常的男主人,结婚之后很快就能生出孩子来。因为泰西战争的过程中,大量青壮年士兵在战场上丧命,还有大量平民受战争波。所有其他族群都开始控制人口了,未来大明人的比例会继续放大。战争结束之后,整个泰西大陆落入大明手中。最后,这些当父母的,也会更加重视正妻生的孩子,并把他们当做继承人。进而导致藩属国内部局势动乱甚至战争。包括纯泰西人以及泰西父系与其他族裔的混血儿。这个口径可以无限细分,户籍上能够统计大明一方的三代人,实际上可能会有更多代。朱元璋废了丞相之后,朱标就是实际上的丞相,是常务副皇帝。他们在十六岁之前,通过率通识考试,就能拿到身份证。第二部分,只有父系是大明人的混血明人,总数量还有四亿。朱靖垣大体上看了一遍,就觉得这些老师说的很委婉了。比朱靖垣当初都早。如果他真的是最合适的继承人,那朱靖垣完全可以在皇位上多停留几年等他。于是朱靖垣打开了朱迪镧的档案,先看他所有的老师给他的所有科目的最终评价。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泰西人的总数量十几年前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只是绝大部分有权有势的男人,并不会纯粹的为了子嗣而去努力耕耘。胡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量中小族群的统称。再加上大明的剖腹产手术已经成熟了,朱靖垣也不太担心后妃再难产了。战争之后的大迁徙过程中,又有部分老弱病残受不了颠簸劳累,提前去世或者被他们的家人抛弃。以及一些特殊和敏感的岗位,任命之前会查旧户籍档案。时间长了肯定会厌倦的。对于当时的大明而言,也是能稍微吃的有点饱的级别了。不过在民间的社会生活中,传统的力量仍然非常的强大。这个数字比泰西大战之前的泰西总人口少了上亿人。可能是真的只是为了尽早逃离学校。包括原来就很乱的鞑靼人、哈萨克人、波斯人、大食人、天竺人、南洋人、殷人等等族群。就算是民间的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在这件事情上沾光,能够相对轻松获得更多的财富。战争之后的社会改造过程中,有些民愤极大的贵族和官员,以及负隅顽抗的贵族和军官被处决。那三十六个儿子之中,还有四个是菲雅等外族的侍妾生的,是没有机会参与储位竞争的。相当于现在泰西人回到了三十五年前的总人口。民间绝大部分阶层的大明人,只要有能力的都会想办法娶大明女孩为妻子。父母祖辈都必须是大明人,还必须是祖籍在旧两京十三省的。直到迁徙结束才逐步恢复了平稳。疯狂的摧毁可以摧毁的东西,贪婪的消耗能够消耗的资源。朱靖垣虽然带着挑剔的心态在看朱迪镧的情况,但是心中对这个孩子也是真的有比较高的期待的。稳重的孩子又大多不够聪明。然后是一些户部和礼部的学术研究,包括观察混血归化者的态度和政治倾向等等。然后纯大明人与一代混的回混,纯大明人与二代混的回混。只有已经过了二十岁,还没有完成学业的,才会直接出局。但是泰西战争结束之后,这个数字出现了持续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后面的就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十五岁完成学业的已经有两个了,十六岁完成学业的更是有五个,大部分都能在十八岁之前结业。现在那一批男孩里面已经只剩下最后几个年龄还没超的了。第一部分,父母全部都是大明人的纯大明人,如今的总数量突破了十亿。虽然前面已经有了两个十五岁结业的,朱迪镧这个不满十五岁还是让朱靖垣有点意外。就算是泰西战争期间,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在泰西人之后,统计口径上数量排第三的群体是胡人,总数量大约是三亿五千万人。虽然自己准备和爷爷一样多当几年皇帝,顺便熬一熬继承人的心态。但是也没有出现战争之后典型的报复性增长。朱靖垣生孩子多了之后,就觉得生孩子有点像是开盲盒,朱迪镧这种就属于出金光了。因为除了最新鲜的一代混之外,其他类型的混血后代都已经完全明化了。通常男主人有了两三个孩子之后,就不会在意一共具体会有多少个孩子了。朱靖垣考虑了几秒钟,吩咐周王把今年毕业的几个孩子都叫过来。自己亲自跟他好好谈谈,看看还能不能抢救一下等孩子的这段时间,朱靖垣继续看这些孩子的详细报告,了解他们更加具体的情况。()1秒记住U小说:www.uxiaoshuo.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xiaosh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