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董亮主意即下,便立即展开了行动,找来唐甄与长叹一夜后,唐甄便上下奔走,将宣教科的精英抽调一部分。
然后董亮自去军中抽调一部分思想比较开化的军人,共同组建大同社。
准备将众治的思想在军中普及,每个连队都会陪一个社员,社员既不隶属于军方,也不隶属于官府,他相当于一个民间结社组织。
但是现在里面大部分人还是官府中人,比较这次改革是自上而下的。
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上层,最主要的便是董亮。
社长由唐甄代理。
董亮对于这个组织结构虽然还不是太满意,但也是眼下的最优解了。
这样结社,将军队的思想工作交给大同社,虽然避免以后官府异化后,依靠大同社借尸还魂,鸠占鹊巢,以众治之名,行独夫之实。
但是这也以为将军队的生死交给了大同社了,如果大同社腐化了,那又该怎么办?
全民开放结社?
那军队便会四分五裂,沦为党争的工具,文斗不成,便来武斗,完全是取乱之道,但是一个社团怎么自我净化,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难倒了千古无数伟人,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无解的答桉,只有不断地剜肉重生,才有可能历久弥新。
而眼下的大同社不过是个草台班子。
虽然董亮在军队里面不断宣扬,有行独夫民贼之事者,天下共击之!各个战士虽然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几个人当真却是不知。
最关键的是按照董亮独夫民贼的解释,他自己便首当其冲,将一国所有权力全部集中,如何不是?
于是董亮也顺势提出五年后,自己便会大政归还,将权力下放。
董亮做完这一切已经是七月份了,此时大清内部也开始一轮痛苦......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朱由榔也顺势采取这一措施。
而朱由榔也将大部分精力耗在了这上面,这也是他不希望与继社翻脸原因之一,这个摊丁入亩不仅在财政取得了重大成功,还顺势将两个藩镇晋王与泉王的财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削弱。
摊丁入亩在地方上虽然有人不配合,但在完全掌握了暴力机器的朱由榔面前那便是土鸡瓦狗,不堪一击。
稍有迟疑,便是屠刀滚滚。
所以大明在朱由榔的整合之下,完完全全地拥有了半个天下,其战争潜力比之大清已经是大大地超出。
岳乐知道若是不进行改革,以满人的数量,迟早会被大明赶回黑山白水,甚至身死族灭的下场。
但是清朝字啊入关的时候搞了一个跑马圈地,并且继承明制,这些被清朝贵族圈占的土地可是不纳税的,直隶、山东大量的土地都是八旗贵族的私产。
面对这种情况,岳乐当然是有心改革,也搞个摊丁入亩,将这些土地的税收收上来,但是采取这样的做法势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需要血腥的镇压,自己只是一个名义上理政藩王,是没有多少法理支撑自己改革的,也没有多少威望支持。除非董鄂氏权力支持自己。
但是董鄂氏非但拒绝了岳乐的这个提议,反而还泄露了岳乐的打算,说岳乐背弃八旗,打算将大清作为他岳乐的私产而四处破坏大家。
上层的八旗王公虽然明白岳乐这一举措的必要性,但是中下层可就不愿意了,大官你们当了也就算了,现在自己手里的饭碗也要强,自己怎么能忍,再加上董鄂氏拥有大义的名分,当今太子的唯一生母,大清皇后公然支持他们这些人,所以中下层八旗勋贵便团结在了董鄂氏身边。
一时间董鄂氏权势大涨,比之岳乐还要强上三分,再加上董鄂氏用了大......量商业行为与之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强大的利益集团。
这让岳乐束手无策。
在所有的尝试,示弱与交换都被董鄂氏拒绝后,岳乐终于看清了现实。
有董鄂氏这尊公然与他唱反调,岳乐什么样的改革都会胎死腹中,而且随着太子的成长,若是董鄂氏还对他怀恨在心,那么他死于非命是迟早的。
所以为了大清,也为了自己,岳乐准备殊死一搏。
量商业行为与之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强大的利益集团。
这让岳乐束手无策。
在所有的尝试,示弱与交换都被董鄂氏拒绝后,岳乐终于看清了现实。
有董鄂氏这尊公然与他唱反调,岳乐什么样的改革都会胎死腹中,而且随着太子的成长,若是董鄂氏还对他怀恨在心,那么他死于非命是迟早的。
所以为了大清,也为了自己,岳乐准备殊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