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樱花灵瓶 / 第十七章 柳如寄托子陆孤舟

第十七章 柳如寄托子陆孤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清朝末年,邯郸郊外的柳家庄,村里私塾先生柳如寄家门紧闭。家中的小童华不时从门缝向外面窥探。两日前,一些冒充义和团的散兵游勇,经过此地。村里家家户户的粮食、禽畜被劫掠殆尽。柳如寄家也未能幸免。
  忽然,一个人影来到柳家门前,“当当”的扣动着门环。吓的华慌忙向院里跑去。此时的厅堂里,柳如寄正在发着牢骚,“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如今生逢乱世,想过个太平日子都成了奢望!”,妻子薛氏和十岁的儿子柳岸坐在一边,,静静的听着。
  见华慌慌张张的跑进来,柳如寄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老,老爷,外,外面有人敲门!”华惊慌得有些语无伦次。
  “家中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抢的了,除了书和老爷我的这条命。你打开大门,放他们进来就是!”柳如寄恨恨的说道。并示意薛氏带着儿子到内室暂避。
  华跑过中庭,打开大门,见门外站的是一身穿道袍的中年男子,心安了不少。连忙避到旁边,将来人让到门里。
  来人毫不客气,大踏步走了进来,到了中庭就大声喊道:“如寄兄,别来无恙啊!”
  柳如寄正在屋里生闷气,想着怎样怒斥这些散兵游勇一番,猛然听到这个声音,不由得心中大喜,赶紧迎了出去。
  四目相对,二人竟然都有些眼眶湿润。
  “孤舟兄,你这一去年,终于回来了!”。言语间竟有些哽咽。
  来人急忙走两步,握着柳如寄的手,二人相携望厅堂里走。来人边走边急切的问道:“岸儿可好?嫂夫人可好?”
  “都好!都好!”柳如寄忙答道。
  来到厅堂,柳如寄吩咐华,赶紧去唤薛氏母子出来拜见贵客。
  来人俗名陆孤舟,与柳如寄是莫逆之交。两家从父辈开始便是通家之好,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只是一人崇文,一人尚武,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情。他们相约大比之年,一个参加文试,一个参加武举。日后可以文武合璧,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功业来。
  大比之年,两人顺利通过了童试,有了秀才这个功名。他们信心满满参加乡试,却意外的名落孙山。年之后再考,仍然榜上无名。他们从弱冠之年考到了而立之年,乡试就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龙门,挡住了他们的求进之路。
  陆孤舟最终悟到人世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索性披发入山,去终南山寻仙问道去了。
  柳如寄也放弃了科考,在乡里办起了私塾,以教书为生。
  后来,陆孤舟访道归来,在柳家庄十里之外的雾云山结庐而居,潜心修道。春秋之际则会外出云游,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柳如寄已经结婚,夫人薛氏贤良淑德,日子过得简单而幸福。不外出云游的日子,陆孤舟常来柳府做客。柳氏伉俪,也偶尔携带清酒小菜,到陆孤舟的茅庐盘桓,请教一些养生吐纳之法。
  柳如寄婚后第年,薛氏诞下一子。陆孤舟为他取名柳岸。取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之意。陆孤舟喜欢柳岸,这柳岸与陆孤舟也投缘,襁褓之中时,无论怎样哭闹,一见到孤舟就会咧开小嘴笑。再大些,能蹒跚学步了,见到陆孤舟来家,就会依偎在他身边。如寄夫妻见这爷俩如此投缘,索性求孤舟将柳岸收为义子。
  这次孤舟外出云游,前来辞行时,七岁的柳岸牵着他的手,送他到门外。像大人似的叮嘱他早点回来,小脸上泪珠扑簌扑簌的落下来。孤舟心下竟有些不忍,对如寄夫妇言道:“慧剑虽能斩断情丝,可这儿女之情实在是难斩哪!”。如寄夫妻笑道:“那您就早点回来!”。
  可这次云游,陆孤舟一去就是年。
  华匆匆跑到内室,说老爷叫夫人和少爷去前厅拜见贵客。薛夫人稍微整理了一下衣饰,便带着柳岸来到前厅。柳岸见是义父,万分惊喜,一把搂住陆孤舟的腰,一边流泪一边问道:“义父为何这么久不来看岸儿?”。孤舟紧紧搂着岸儿,一时竟也不知说些什么好。薛氏见孤舟来访,心里也说不出的高兴。对着孤舟施了个万福。说道:“您这次云游时间真是有点长了,岸儿每天都在我面前念叨您!”。
  这时,华提着一壶开水进来沏茶。柳如寄对柳岸说:“岸儿,不要缠着义父了。让义父喝杯茶!”,柳岸闻言,听话的离开孤舟的怀抱,站在一旁,可是手仍然紧紧拉着孤舟的衣服,生怕他再离开。孤舟心疼的抚摸着柳岸的小脑袋。
  薛氏说道:“你们兄弟这么久不见,有好多知心话要说。你们先聊着,我去准备晚饭!”。
  说完,招手示意华和她一起走出厅堂。薛氏来到内室,从床底下翻出她的首饰盒子。取出一支金钗交给华。让他去村里打听一下。看看谁家有米,换一些来,最好再能换些酒来。华接过金钗,连忙走了出去。
  不大一会儿,华扛着一小袋米,拎着一壶酒回来了。薛氏没有多问,赶忙淘米做饭。又炒了几道蔬菜。
  酒菜上桌,四人围坐桌边,边吃边聊,柳岸坐在孤舟身边,小手却一直牵着孤舟的衣襟。几杯酒下肚,柳如寄的苦水给顶了上来。
  “不瞒孤舟兄,前日里,一群散兵游勇过境,村中的米面禽畜,金银细软都劫掠一空,我们家也未能幸免,f所以只能用着粗茶淡饭来招待你了!”
  “我到不觉得吃惊,此次云游,见到处兵荒马乱,兵与匪已无两样,f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有些地方已经是十室九空,逃难的人络绎于途。”
  “唉!古语说的好,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逢此乱世,该如何自处呢?我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你也不必如此悲观,依道家之言,反者道之动,乱世之后必有盛世,只是要假以时日!”
  “以今日之时事来看,孤舟兄真是有先见之明啊。闲云野鹤,了无牵挂。太平时可隐于街市,战乱时可隐于深山大泽,享受桃源之乐!”
  “不能说我了无牵挂!”陆孤舟指了指身边柳岸。
  柳如寄会心一笑,道:“既然如此,那就难为孤舟兄,将这个牵挂带在你身边如何?让他学点拳脚功夫,也图在这乱世之中,求个自保!f所谓盛世修文,乱世习武,若他自保之余,还能能保境安民,也算是柳家之福啊!”
  “说来也巧,我这次云游,在终南山遇到一位高人,我与他一见如故。此人不仅知识渊博,还剑法通神。我当时就想,如果岸儿能拜他为师就好了!“陆孤舟说道。
  ”义父,您就带我去见见这位高人吧!“柳岸扯着陆孤舟的衣袖,露出了祈求的目光。
  ”只是儿是娘的心头肉,你这一去少说也得六年的光景。你得征得你娘的同意才行啊!“陆孤舟说道。
  柳岸转过头,再用祈求的目光望着娘亲。
  ”那你答应娘,一定要听义父的话才行!“薛氏说道。
  ”娘亲放心,我一定会听义父的话的!“柳岸忙说道。。
  陆孤舟在柳家盘桓了日,便带着柳岸上路了。刘如寄与薛氏一直送他们到村口。临分别时,孤舟突然问柳如寄,家里那个小厮是什么来历。如寄说,一年前的冬日,他下学归来,见一个衣衫单薄的乞儿,昏倒在自己家门口,就将他救到家中。乞儿自己说,他姓华,排行老,今年十五岁了,母亲早亡,父亲被贼人f所杀,流浪途中又与两个兄长失散,f所以自己到处乞讨为生。夫人见他可怜,就将他收留下来。孤舟低声说道,观此人面相,恐非善类。你们当有f所提防。
  孤舟说完,便带着柳岸与如寄夫妇挥手告别。`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