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臣御史中丞费仲有本启奏!”费仲一脸正气的样子,出列拜道。
费仲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陕中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只能挖草根,吃树皮,饿殍遍野啊!”
“陛下,臣附议,还望陛下下旨,赈济灾民,以收民心。”尤浑也一同拜道。
如果不是知道他们二人是什么德性,怕是很多人都以为他们是关心民间疾苦的贤臣。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天灾人祸,祸不单行,这是要亡国的前兆啊!
灾情有倒是真的,但是再怎么也不至于饿殍遍野,长安仓的粮食都够关中地区吃到下一代人了!归根结底还不是灾区官员不作为,乱作为?或者有人想从赈灾事宜中捞油水。
“准!”
“魏忠贤,拟旨!陕中大旱,不可小视!特拨款百万两白银赈济灾民,同时令长安仓开仓放粮!”朱启直接下旨道。
魏忠贤傻了,费仲和尤浑也傻了,满朝文武无不嗔目结舌。
问都不问清楚,直接拨款百万两,话说国库里现在真的有那么多钱吗?皇帝的私人小金库倒是有那么多,难不成皇帝要用自己的钱去救灾?
“陛下,万万不可啊!”
和珅体态丰腴,大腹便便,一双鱼眼瞪得老大。
“陛下上体天意,下体民心,救济灾民,实乃明君f所为。”
“只是微臣听闻陕中确有旱灾,但绝对没有费仲大人说的那么严重!陕中尚有长安仓,长安仓内有多少粮食,朝中没有人此微臣清楚,绝对够关中乃至天下百姓吃个几年!”
“陛下,这治理不当,当属雍州刺史无能,理因斩首,以儆效尤啊!”
和珅的一番话条理清晰,显然要比费仲尤浑以及一些只会说“附议”的大臣有用得多。和珅虽然贪财,但还是有忠心的。
“和大人怕是不知道吧?长安仓仓守淳于琼不久前酗酒误事,导致长安仓粮食被焚毁大半!淳于琼已被雍州刺史司马师处死!”尤浑看了一眼和珅,淡淡地说道。
“什么?”
不光是和珅,就连朱启也是一脸震惊。
朱启实在没想到天下第二大粮仓的守卫居然是淳于琼这个狗东西,淳于琼死一百次都不足够,但这么多粮食可是说没就没了!
等等,雍州刺史是司马老贼的儿子司马师?不行,他留在这个位置实在太危险了。
“陛下息怒啊!司马师虽有罪,但罪不至死啊!况且司马师乃太傅司马懿之子,太傅已历朝,劳苦而功高,请陛下念在太傅的份上,免其一死!”不出朱启f所料,很快就有人为司马师求情。
“太傅,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朱启饶有兴致地看向司马懿。
“逆子司马师全凭陛下处置,老臣绝无异议!”司马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这个皮球踢回给朱启。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免除司马师雍州刺史一职!太傅年事已高,当享父子人伦之乐,令司马师即日回京!”
“陛下英明!”
……
“贾似道!”朱启突然喊道。
“微,微臣在!”贾似道身子一颤,上前拱手道。
“朕记得没错的话,淳于琼好像是你举荐的吧?”朱启起身,负手而立。
“贾尚书!”
“陛下恕罪,微臣有眼无珠,错识恶贼,以致百姓蒙难,有愧于陛下,请陛下责罚!”
贾似道跪在地上,实在想不明白,以前天子对于这些事不是改日再议就是漠不关心,怎么今天就跟变了个人一样。
“贾似道,你识人不明,罚俸一年!朕念你年事已高,不予重罚!”
“谢陛下恩典!”
“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恐怕拿不出百万两白银,陛下是不是要?……”和珅突然提醒道。
不光是和珅,几乎满朝文武都以为皇帝会拿自己的私房钱出来赈灾。
“诸位爱卿都是国之栋梁,为大秦都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朕相信诸位爱卿都十分愿意为朕分忧!”
朱启表明了态度,就是要这些大臣捐钱。
“陛下,老臣教子无方,老臣心甚愧,愿意捐上毕生积蓄一万两表达臣对大秦的拳拳之心!”朱启话音刚落,司马懿便站出来说道。
“太傅有心了!太傅的忠心朕还是知道的!想当年还是太傅背着朕去上朝的!”朱启淡淡地笑道。
司马懿也不知道朱启为何突然提及旧情,若是真的念旧情,怎么会直接把他儿子的官职一下午撸掉了,天知道他为了让司马家的人外放付出了多少努力,一下午都付诸东流了!但是话都说出口了,收是不可能收回来的。
“当得不为人子!”不少大臣在心里骂司马懿。
司马懿这样一搞,他们不捐也得捐了。别看他们随便都能拿出十万两来,但要让他们白白拿出几百几千两来,都跟吃了奥力给一样难受。
“臣也捐一万两!”
“俺也一样!”
司马懿开了头,左右两个丞相也不得不掏钱,还不能比司马懿少,不然他们面子往哪放?
太傅和两个丞相都带头捐款了,其他大臣再不捐就说不过去了。
有了这些“慷慨大方”的“忠臣良将”的鼎力支持,再加上国库原有的钱财,百万也是凑齐了。
“诸位爱卿还有事启奏吗?”朱启坐下来问道。
“臣有本启奏!”
看到此人出列,就连朱启都皱起了眉头,只因此人身份特殊,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地位却非常高。朱启也要看看此人到底想整什么幺蛾子。。
“陛下,臣以为大秦各地之f所以盗贼猖獗,百姓流离失f所,官员腐败,乃是因为刺史权力太小,难以节制各地郡守,难以处理州郡之间意外的变故。臣建议重置州牧,代天牧民!”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