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明京师,皇宫上书房内。
建文看着挂在墙上的地图,按照时间来算,此刻朝廷大军已到了北边。
朱棣得知李景隆作为主帅,肯定会以北平为诱饵,他自己率领主力出城寻求战机。
朱棣绝对不会想到,建文在背后阴了一把,悄悄将徐辉祖送到李景隆军中,接替李景隆指挥大军。
朱棣离开北平,使得北平城兵力空虚,挡住李景隆的进攻不成问题。
但要挡住徐辉祖这样的名将,无疑螳臂挡车,自寻死路。
至于朱棣,北平沦陷,他就等于是被拔了牙的老虎,还不是任由别人蹂躏。
宁王朱权那边,建文派铁铉、盛庸一同前往,接手大宁军务,顺带给宁王朱权挪个窝。
至于朱权会不会反抗,这点建文一点也不担心,他让铁铉学朱棣,诓骗朱权离开封地。
至于朵颜三卫,这个就更好办了,一群贪婪的蒙古雇佣兵,给他们足够利益。
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抛弃名义上的主子宁王,宣誓对大明皇帝的忠诚。
朱棣能拿下朵颜三卫,还不是因为他们是一群见钱眼开的主,在朱棣强大的金钱攻势下缴械投降。
能用钱摆平的事,那不叫事!
建文现在要做的事,便是静等北伐的结果。
“魏国公是否已到南军大营,接替李景隆挂帅?”
建文紧盯地图,头也不回问道。
“按时间来算,魏国公此刻应该与燕逆交手。”
贴身太监答道。
“齐泰来了没有?”
建文转身问道。
“正在门外候着!”
贴身太监答道。
“宣他进来!”
贴身太监领命,转身走出上书房,把外面的齐泰叫了进来。
“臣齐泰,参见陛下!”
齐泰走进上书房,向建文叩拜。
“免礼平身,赐座。”
建文让齐泰起来,命人给他搬把椅子。
“谢陛下!”
齐泰谢恩落座。
“爱卿觉得李景隆能否战胜燕庶人?此次北伐,是否能够顺利?”
建文问道。
“臣斗胆,李景隆此人能力不足,又无领兵征战的经验,要想平定燕逆,怕是不太容易。
不过好在,朝廷这次出兵三十万,有着人数上的优势,再加上其麾下有平安、瞿能诸将相辅。
想来要拿下北平,平定燕庶人叛乱,应该问题不大。”
齐泰说话的底气有些不足。
李景隆是个纨绔子弟,寡谋而娇,色历而馁,素不知兵法,齐泰很看不上他。
也觉得派李景隆出马,是一种错误,但事已至此,再说些风凉话,又有什么用。
要是现在临时换将,对于整个战局未必有利。
眼下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希望李景隆不要太废物,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能赢朱棣。
“问题不大,也就是说,还是会出现问题,那倒不如把李景隆换了,派个合适的人做主帅。”
建文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此时换将,将对整个局势不利。”
齐泰急忙开口阻止,他那里知道,建文早就派人去将李景隆替换,现在说不定已经和燕军打起来了。
建文相信,很快就会传来捷报,朱棣一家都会被打包送到南京来。
就算不是活的,死的也没有关系,他才不会像朱允炆那样优柔寡断。
“既然爱卿反对,那就不说这些了,朕这次叫你来,是有件事跟你说。
朕打算设立内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朕的左右。
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辅佐朕处理政务,成为朕的顾问。
这是朕草拟的内阁名单,你看看!”
建文将桌上准备好的名单,递给齐泰。
齐泰急忙起身接过,打开一看,他齐泰的名字也在上面,共有六人。
这六人分别是齐泰、黄维、胡俨、练子宁、杨寓(杨士奇)、解缙。
齐泰有些不解,为何内阁大学士里没有黄子澄和方孝儒,这二人可都是当代大儒。
尤其是方孝儒,更是读书人的榜样。
齐泰觉得,这两个人应该入选才对。
“陛下!臣斗胆进言,黄子澄、方孝儒……”
齐泰起身,拱手向建文推荐黄子澄和方孝儒入阁。
“行了,朕明白爱卿的意思,朕之所以不让他们二人入阁,自有朕的道理。”
建文摆手,打断了齐泰的话。
所谓内阁,不过是皇帝的私人顾问,除了跟皇帝亲近外,权利并不大。
不让黄子澄、方孝儒入阁的原因,无外乎是这两人太坑。
尤其是黄子澄最坑,削藩建议上从来没有半点正确性可言。
给出的建议,基本上都是错误,这样的人要是入阁,听从他的建议,只会落得个亡国下场。
朱允炆就是太听黄子澄的话,才最终导致丢了江山,建文可不想步朱允炆的后尘。
方孝儒是读书人的榜样,这两人最多也就做做文章,参与机密政事,还是不要让他们两参与的好。
看在他们忠心耿耿的份上,虽然他们二人不能入阁,建文也会授予他们大学士的称号,他们依旧是是自己的心腹。
“以前我们削藩的手段太过激进,才导致朕的四叔起兵谋反,为了防止下一个叛乱出现,朕决定改变削藩的策略。”
建文继续说道。
“陛下打算怎么办?”
齐泰急忙问道。
“以后削藩,只削去藩王的护卫,不削去他们的爵位,依旧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这样一来,不就不会引起各地藩王的反感,他们也就不会反叛朝廷,不管怎么说,藩王也是朕的叔叔,兄弟。”
建文决定,以后削藩就采用柔和的手段,将他们的兵权全收了,圈养起来。
“陛下!周王等几位王爷,都是被削去爵位,贬为庶人,其家眷等一律软禁。
如今,陛下要改变策略,诸王未必会感念陛下恩德,反而觉得是因为燕庶人起兵,才逼迫陛下退让。
这样反而会激起更多藩王反叛之心,臣觉得既然削藩,就要一削到底,永绝后患!”
齐泰不赞成建文的做法,之前那么狠,现在却要装什么好人,这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建文没有听齐泰的反对,依旧决定削藩采用柔和的手段,给藩王们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