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诸子百家史话 / 第19节

第19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日期:2021-12-1721:49:26
  品茶论道:关于封建
  
  什么是封建?
  现代人提到封建,一般是指陈旧的理念或观点。
  但最初的封建并不是这样的。
  最初的封建起源于周天子统一天下之后,按照参展部落的战功,对参与伐纣的各个部落首领进行封赏,允许他们在封赏的地区自行建设城池,这个行为简称为“封建”。
  可以看出,最初的“封建”其实是有两个意思。第一层意思,分封土地;第二层意思,在分封的土地自行建设城池,宣誓主权。
  
  相比奴隶社会,封建的统治方式,无疑是文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日期:2021-12-1819:44:21
  品茶论道:谈一谈儒家的人生追求。
  这里,田舍郎想要谈一谈,从古至今,儒家学派的终极追求。
  到底是什么。
  公元前549年,鲁国有一位名叫叔孙豹的大贵族,在谈到人生的意义时,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叫做三不朽。
  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人世间只有三样伟大的事业,可以使人生不朽。这三件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这也是,儒家学派的终极追求。
  何谓“立德”?就是根据天地间的根本法则、自然之理,设计出人间的理想秩序、人类的行为规范。按照道家的说法,黄帝就是“立德”之人,因为黄帝设计的治理秩序,完全是顺天之道;按照儒家的说法,周公就是“立德”之人,因为周公建立了理想的礼乐制度;按照墨家的说法,大禹就是“立德”之人,因为大禹治水,是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人类的根本大道;按照法家的说法,则他们自己就是“立德之人”,因为他们当政所实施的新法,就是顺从天道、应时代而建立的人间的理想秩序,人类的行为规范。
  
  何谓“立功”?就是顺天道,因人事,按照那些“德”的要求,在人间建功立业。按照道家的说法,无为就是立功;按照儒家的说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立功;按照墨家的说法,为他人谋利益,就是立功;按照法家的说法,为国家富强而尽力就是立功。
  何谓“立言”?就是既没有立德,也没有立功,但说了一些话,影响了天下人去立德、立功。道家认为,什么也不说,就是立言;儒家、墨家、法家三家认为,教授弟子,著书立说,就是立言。
  这个三不朽的思想,在叔孙豹的时代,可能在知识分子中,已经深入人心,从一百多年前的管仲到三百年后的吕不韦,都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有了使命感,也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可惜,叔孙豹这个人的生平事迹,已不可考。
  
  日期:2021-12-1819:57:40
  哈哈,更正一下。
  本来上一节,品茶论道,是写到孔子的故事,想要讲一讲,儒家的人生追求。
  但写下来在发现,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岂止是儒家的追求。
  简直是古往今来,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
  日期:2021-12-1820:00:25
  叔孙豹这个人呢,的确是牛人。
  话说,如果说儒家的人生追求,除了这三不朽之外。
  似乎也只剩下,张载提出的横渠四句了。
  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万世开太平。口气甚大。
  
  但这似乎只能算是后世儒家学子的追求。
  若是仅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期,似乎还是三不朽更加合适一些。
  日期:2021-12-2008:08:54
  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不可不谈。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荀子说,自强不息。
  
  但,田舍郎这几天边写孔子的故事,其实也在一直思考这,如何讲述孟子、荀子的故事,若是说得多了,难免喧宾夺主。若是说的少了,感觉体系又不完整。
  纠结呀。
  日期:2021-12-2023:24:17
  接正文丧家之狗篇。
  危难之中最见人的胸怀,唯有胸怀大志者,方能长远处之、从容对之,而心地促狭、自私自利者,则难免惊惶失措,露怯出丑。
  
  像孔子,岂止是胸怀大志,他是将天下众生装在胸中。
  然而,田舍郎在读到这这一段时,却感觉到孔子欣然的笑容里,透露出一种泪光吗?这样一个忧国忧民而又品德高洁有着大学问的知识分子,却要处于一种“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境地,这又是谁的过错?
  这也就是所说的,礼乐崩坏!而孔子,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专制而又霸道的世道,建起一个平等而又自由的人的世道来。
  在陈住了三年,恰遇吴国侵略陈国,陈国政局混乱,孔子师徒又不得不避兵离去。这一年是公元前四八九年(鲁哀公六年),孔子六十三岁。
  日期:2021-12-2223:22:05
  接下来,就是孔子周游列国最困难的时刻了。
  
  这是在去往楚国的路上,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遭遇到了缺粮的窘境。
  孔子此刻的经历,也佐证了这个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道理:世间成事者,超世之才不过其次,坚韧不拔之志,方为首要。
  屡屡碰壁的孔子,想到了楚国。
  它的辽阔的幅员,它的国际地位,都会为孔子提供一个甚至比齐国还要大的政治舞台。在去往楚国的过程中,孔夫子一行人,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遇到了粮食断绝、没有食物的重大困难。断粮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连续七天。跟从的弟子有的饿病了,有的饿得已经站不起来了。当然,还有一种不安的情绪正在弟子们中间蔓延。碰壁也好,艰苦也罢,总是在坚信着老师、跟随着老师。可是如今死亡的威胁正在慢慢逼来,而前面又没有一丝光亮。
  
  不安之中,当然隐含着一种动摇。
  孔子越发地镇静与安祥了。也是饥饿相煎的孔子,不停地给他的学生们讲课,不停地给他的学生们朗诵诗歌、唱歌、弹琴。这需要更大的消耗、更多的体力,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这一切都因为有着一个巨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而成为可能。
  大家被老师感染着,在饥饿中度过着一个又一个时辰。孔子知道弟子们因为连续的断粮,已经在心里产生了不满,也有一种紧张与害怕在纠缠着弟子们。他想,这样的机会也是很难得的呢,不妨将此困境作为一次特殊的教学实验、特别的学术研讨吧。也许,他们会在心里记忆一辈子,并让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一次真正的提高。
  圣人就是圣人,而孔夫子与其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内,关于君子、小人的现地教学,记载在了论语之中,很多专家学者,有着振聋发聩的解读。
  
  笔者这里不再班门弄斧,有感兴趣的同志们,可以参见“易中天先生、南怀瑾先生、钱穆先生等”的著作。
  田舍郎这里,只是想以自己的解读,去引导大家了解孔子的生平,如果能够激起读者的兴趣,自己查阅文献,更加深入的了解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田舍郎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日期:2021-12-2423:37:51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