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重生天启1621 / 第四章 影响

第四章 影响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明朝从立国至今已有200多年,而北京城身为明朝的都城,已有几百年没遭遇过大祸,这几百年的和平也使得北京城成为了当世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而在今天,北京城也出现了一些不一样,天色还早,就出现了一群叫卖的人。
  “皇上亲自办的报纸,免费发放,可以观看国家大事!”
  喊话的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中年人,还不乏一些看起来身居高位的人,实在是让人有些惊讶。
  朱由校自然是想小孩卖报的,可现在终究是第一次,也没有多少人人报名,朱由校就只能让东厂的人跟锦衣卫的人,还有一部分雇佣的人叫卖。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下令贩卖,则是为了防止官员接机压榨百姓,根据朱由校这一年来的观察,明朝现在贪污受贿的现象非常严重。
  只要有一个名目就会接机压榨百姓,说什么加税,征饷,实在是让人苦不堪言。
  因此,在现在,为了防止这些情况,最好的事情便是不做,不给贪官污吏机会,对于朝政,则是维持现状,不增不减,同时打击贪污腐败。
  因此,报纸的事情人不够,朱由校也就下令东厂,锦衣卫进行,如果他们也接机生事,则直接会有清流上奏。
  这一年来,朱由校也发现所谓清流并没有后世所说的那么烂,还是有一部分有公正之心的。
  虽然能力堪忧,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发现问题却是挺合格,当然也少不了诬告,但那时候就是交给几方联合受理了。
  而东厂,锦衣卫之中,也有一些想上位的,想向皇帝表现,因此现在抛下了面子,也在街上叫卖,这些朱由校也都是知道的。
  于是报纸这个新奇的东西就步入了百姓的眼里,在听到免费之后,也都纷纷领了一份。
  北京城作为首都,识字率还是很高的,因此大部分人也都能看得懂报纸,引起了人们的讨论。
  赵城是北京城的一名秀才,在多次科举失败后,眼看家里一天不如一天,最后也就放弃了,不再专心读书,转而继承家业,开了一家书店。
  一方面为家里挣点钱,另一方面平时读书,以后再试试能不能考上。
  今天听到皇帝免费送的,自然是拿了一份报纸,回到自己的书店坐下来,开始看了起来。
  才看到一半,便不由赞叹,“这东西好啊,有了这报纸,以后哪还会有贪官随意加征。”
  “没错啊,”旁边是一位老者,是赵城的常客,经常过来看书,有时候也会买书。
  “我听说当今天子登基以来,不曾有过奢靡之举,”老者也来了兴致,开始讲了起来,“也不重视宦官,一年来没有宦官插手朝政。”
  “是啊!”赵城也是回答,“当今真是圣明,现在有了报纸,上面也写了朝廷的政策,你看这里。”
  赵城指着报纸的一点,“上面写着陕西黄河发生洪灾,免税一年,这正是让百姓知道,防止贪官敛财。”。
  “没错啊!”老人很高兴,“当今真是圣明,我大明说不定可以恢复万历初年那般繁荣。”
  老人年纪也大了,经历过万历初年的繁华,看着现在的世道,自然是有所不满的,而现在的皇帝让他看到了希望。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