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3-8】
子夏问曰:“‘巧笑【1】倩【2】兮,美目【3】盼【4】兮’。何谓也?”子曰:“绘【5】事后素【6】。”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1】巧笑:刻意露出笑容。巧:加工。笑:开心表现在脸上。
【2】倩:原义指用草装饰,引申为,好看、漂亮。
【3】美目:故意修饰出好看的眼神。美:在头上装饰东西,妆扮,好看。目:眼睛。
【4】盼:用眼睛吸引人、勾引人。
【5】绘:在丝绸等织物上描绘、涂鸦,引申为,改变原来的本色、本质,装饰,造假。
【6】素:原色,大部分东西的原色为白色。
【译文】
子夏问:“《诗经》上说:刻意露出好看的笑容,故意用漂亮的眼神去吸引人。这是什么意思呢?诗经上不是说思无邪吗?这不矛盾吗?”孔子说:“审美之心人皆有之,这种修饰、妆扮、装饰,是为了让大家的感官放松一下,让大家感觉舒服。这种装饰最后还要回归原来的颜色的,还是要恢复本色的。”
子夏说:“那礼是不是也是这样子呢?大家迷失后,失去了原来的本色,这个时候,通过礼的作用,来唤醒大家的良心良知,让大家回归本性,回归本色。”孔子说:“商啊,你把我尘封的见解想法给唤起来了。我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
【3-9】
子曰:“夏【1】礼吾能言之,杞【2】不足征【3】也。殷礼吾能言之,宋【4】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5】。
【注释】
【1】夏:夏朝。
【2】杞:乞。古时候君挂在树上的器具,以谦卑乞求的态度请大家把自己的劳动所得的一部分放进去,来供养为大家看护度量衡、为大家主持公正公道的人。
【3】征:人拿着容器去收取。
【4】宋:送。给看护度量衡的人,盖个房子,让他在里面工作。旁边树上也挂一个容器,让大家送供养。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规章制度,我能说出来,杞里面的东西不足了时,君臣等政府官员们就拿着容器去向大家征收,那时所谓的征其实就是乞。殷朝的规章制度,我也能说出来,宋不足了,就拿着容器去向大家征收,那时所谓的征其实就是请大家送。所以啊,征的含义与其他的文字一样,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是不断地演变变化的。”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3-10】
子曰:“禘【1】,自既【2】灌【3】而往者【4】,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
【1】禘(dì):祭礼。禘,通常指集体活动的祭,皇家做的规模比较大的祭祀活动。祭,主要指家庭的祭。
【2】自既:自己干过的事。自:原义是指自摸,一个人叉开腿自己玩自己的生殖器。后来演变为自己。既:最早指人做饭,引申为干过的事,既成了事实。
【3】灌:古时照看火种的地方,放上罐子,装上水,如果火烧大了,就用罐子里的水灭火。引申为,输送,灌输,给予,汇报,告诉,告知。
【4】往者:已经过世的祖宗。往:同亡,人死为往,过去了。。
【译文】
孔子说:“禘,本来的意思是,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真诚地向祖宗神灵汇报,以借此方式来唤起自己的良心良知。现在那些搞祭祀的,我都不想看了。现在的祭祀已经失去它的真正意义了,纯粹是在亵渎祖宗,亵渎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