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成语生香之西周之前 / 第四十七回 防民于口甚防川

第四十七回 防民于口甚防川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周厉王实行“专利”被驱的教训
  诗曰:
  防民于口甚防川,厉王姬胡道不传。
  专利专为己牟利,官逼民反掀巨澜。
  各位贤达:
  国家一旦利己害民,就像山坡滚球,嗖嗖地,一会儿就滚下了山脚。
  言归正传。
  话说穆王后,经共[gōng]王(繄[yī]扈)、懿王(囏[jiān])、孝王(辟方)、夷王(燮[xiè]),周朝像坐滑梯似的,滑倒了厉王(胡)时期。
  据传,厉王乃黑煞星转世,出生时,冬天下起蛋大冰雹,牛马死得漫山遍野,长江汉水浊浪滔天。即位后,因贪财图利、穷兵黩[dú]武,特别宠信敛财能手、张牙舞爪的荣夷公。君臣二人实行“专利”朝廷制度,对内封山占水,禁止砍柴打猎、撒网捕鱼,断绝百姓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随意加重百姓负担。直闹得朝野危机四伏、民怨汤沸。
  那时,城外的农民称“野人”,城里的平民称“国人”。国人受够了厉王和荣夷公的暴虐,怨声盈巷满街、昼溢夜流。召[shào]穆公看到社会动荡不安,听到国人骂声如雷,就进宫劝谏厉王:“大王,‘专利’措施专利于大王和极少数官僚,已让百姓苦不堪言。若不亡羊补牢,及时纠正,国人很快就要暴动。一旦出了乱子,局面就很难挽回了。”
  厉王认为召穆公太杞人忧天、小题大做、谨小慎微了,哈哈大笑,说道:“鸡毛蒜皮之事,寡人自有办法对付!”于是,发号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新设“锦衣卫”机构,让成千上百“狼虫虎豹”刺探批评朝政之人。厉王曾对“锦衣卫”训话:“若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寡人,你们要立即报告,寡人会严惩这些刁民!”“锦衣卫”得了金口玉言,经常趁机敲诈勒索国人,谁若不听,就诬告他谋反。厉王听信诬告,杀了不计其数的国人。
  这样一来,国人果然不敢公开议论朝政了,就是碰到熟人,也只是“道路以目”。
  厉王发现“成效非常显著”,便洋洋得意起来,专门把召穆公叫来嘲笑了一顿,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你也太娘们儿气了。”
  召穆公没想到厉王满脑子浆糊,竟如此执迷不悟,叹了口气,说道:“大王,您这是强行封堵百姓的嘴,哪里是百姓真没有自己的想法呢?封堵百姓的嘴,比封堵河流还要危险哪!治水须疏浚[jùn]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国也是一样,须引导百姓说话。若硬堵河流,等到决口时,伤害的人定会更多;硬堵人的嘴,其后患会更为严重。”
  《国语·周语上》记载,召穆公说: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yōng]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但“王弗听”。
  各位贤达:
  厉王“弗听”的代价是前841年的国人暴动,自己只身逃到了彘[zhì](地名不详),十四年后(前828年)病死于彘。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