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子龙呀!你说我们学好了枪法,是不是应该回家看看爹娘呀!”赵风问了问赵云,其实是想征求赵云的意见。
“我认为百善孝为先,我们在成就大业之前还是得回去见见爹娘的。”赵云把心里真实的想法告诉了赵风。
“我也是这么想的!”
说完过后,兄弟俩一阵开怀大笑!分别了四年后,终于可以见到爹娘了!兄弟俩心底里不知想了多少次爹娘了,在角落里不知哭了多少回了,甚至于每个梦中都有父亲那彪壮的身影,母亲慈祥的脸庞……
“我们都改变了这么多,不知爹娘改变了多少。”赵风说。
听了这话后赵云的眼中涌出些许的眼泪。
“好了,哥多言了!爹和娘生你的时候也才20岁左右……”赵风说到后来,嗓音也变得呜咽,是的我竟忘了父母准确的年龄了。
过后兄弟俩沉默了许久,没有说话。似乎在反思着什么。
天边,黄昏已经来临,田野上只有两人两马在行走,天上的乌鸦在叫着,麻雀在飞着……
看见乌鸦后,赵云说道:“就连乌鸦都有反哺之情,我们竟然连父母的准确年龄都不知道,我们该当如何呢?”
是呀!我们该当如何呢?
田野是无边无际的,田野里长满庄稼的地可是少的可怜!荒芜的田地倒是多的犹如牛背上的毛一样。
过了一会儿,这看似望不见头的田野终于见到了边,不过映入眼帘的还有头戴黄巾,身穿布衣的黄巾贼!
望见黄巾贼,这兄弟俩可是异常的冷静,丝毫没有退缩。
此时在那边的黄巾贼见到两骑正在过来,也是没有任何的举动,还是懒洋洋的躺在杂草上。
“这些黄巾贼的纪律也太差了吧!”赵云望着躺在地上的黄巾贼嘲讽的说道。
“看他们没有袭击我们,我们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们。”赵风说“他们也都是无奈才造反,不然谁会赌上自己的性命去造反呢,留他们一条命吧!”
唉,赵云对这个有着妇人之仁的哥哥也是没办法,也只好答应。
“喏,那边有条路,咱们走这边吧!”赵风指了指那边的一条幽径。
这条幽径有着天然的树坐着屏障,还有草丛在遮挡不怎么仔细看还看不到。
“这,这条路我们没走过还是不走了吧!直接走黄巾贼哪儿,我们井水不犯河水,不惹他们不就可以了。”赵云说话时支支吾吾,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哥做出什么决定后不会反悔。不过他还要在不可能中寻求希望。
“假如人家来进攻我们怎么办,不是还要造成伤亡呢?”
赵云还是失败了。
随后,两人拍着两马绕过黄巾贼进入了那条路。走进幽径,一阵芬香冲鼻而来。
“好香呀!”赵云说道。就这样两人两马很快边走到了路的尽头。
到了大槐树旁,赵云和赵风便知道要到家了。“哥,这条路好近呀!一下儿就到了。”赵云乐呵呵的说道。到了家又可以吃到娘做的他最爱吃的兔子肉了,一种久违的思念漫上心头,穿梭在脑海之中。
“那当然,哥小时候经常在这玩。”
赵云心想:这个哥哥就知道这样,被人一夸,就高兴的不得了。
“子龙,你看前面的地上有一滩血迹。”赵风指了指前面。
“哥,那好像是我们的村子!”赵云这句话一出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使赵风心惊,急忙赶马前去。
像这样的血迹越来越多,有的血迹旁还有着残肢断骸。赵云,赵风找到家时发现地上正躺着一具尸体,这具尸首不是别人的,正是赵风和赵云的家父——赵安的。
兄弟俩见状嚎啕大哭了起来,还是赵云想的多,连哭带跑的进了他娘的房间,看见他娘也上吊自杀了。
见到这种惨样,子龙掏起龙胆亮银枪跨上白龙驹跑到村子的东面想找村民问问清楚到底是怎么了。可是,他越往东走发现的尸首越来越多,其中有他儿时的朋友一一夏侯兰的父亲——夏侯音(虚构人物。)
在找了许久,赵云终于找到了一个活着的村民,用刚刚哭的沙哑的嗓子问道:“大伯,你知道这是怎么了?”
“唉呀!说来话场在2天前有股头戴黄巾的军队来到了村子,其中一个头头见你家母亲长得漂亮便想糟蹋你娘,你娘不从,上吊自杀了,你的父亲见状杀了那个头头,其余的士兵见头头被杀,四散逃命,后来其中一个士兵带了更多的士兵来屠村,你爹也死于非命。”
“什么?是黄巾贼!”赵云大怒!乘马去找田野边的黄巾贼报仇!
在靠进那些黄巾贼时,发现期间有个穿着锁甲的大汉正使着长刀,正在和黄巾贼厮杀。
顷刻之间,血肉横飞,看样子黄巾贼不是那大汉的对手。赵云正要上去,却被一人拦住。
“子龙勿要冲动!”见那人身披白甲,手握长枪,哦!原来是赵风!。
“我看此人一定是咱们赵家庄的,肯定和我们一样,刚刚得知,找到这儿有一股黄巾贼便来报仇雪恨,看样子武力不错。”赵风分析道。
“嗯,是不错,可我也要报仇雪耻报仇呀!”赵云愤愤不平的说道。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呀!此人也已经杀了这一小股黄巾贼了,就不要再杀了。”赵风提醒道。
是呀!我何必再浪费力气呢!这股黄巾贼被杀的已经差不多了,再杀就是浪费力气。
不过此人的武力的确不错!为了防止以后他和我们作对,还是要趁早拉拢呀!赵云想道。
不过正在愤杀的年轻人,不知道后面有两个人正在他的后面议论他。
“好了,我们得回家处理爹和娘的后事了。”赵风见赵云的怒火消掉了,便劝他回家。
“嗯,知道了。”赵云答道。
回到村子后,赵风和赵云将母亲的尸体拉了下来,和父亲的尸体一起拖到了槐树下的一个山坡下,挖了层土,将赵安和顾氏的尸体合葬后埋了起来,在土上树了个黄木板,用小篆在木板上写了“父亲——赵安,母亲——顾氏之墓”这几行大字后离开了赵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