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从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开始,一些人就开始大量兼并土地,逐渐形成了地方豪强。
到了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更是依靠了河南河北的豪强,才能够打入关中,当上皇帝。
所以,朝廷为了维持统洽的稳定,不得不与地方豪强进行联合,其实施方式就是欧洲哈布斯堡一样进行联姻,而这股地方豪强势力进入皇宫就会形成很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外戚势力。
无论东汉还是西汉,外戚势力都对朝政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两种外戚势力又略有不同,西汉外戚几乎完全依靠于皇权,而东汉外戚有着相当强大的独立性。
汉朝先后有吕氏、窦氏、霍氏等多个外戚集团干政。
外戚霍光废掉了刘贺,迎立了汉宣帝刘询。
外戚王莽篡夺了西汉皇位,灭亡西汉。
外戚梁冀飞扬跋扈,仅仅因为九岁的汉质帝刘缵对自己略有不满,就派自己在皇宫的亲信在饼里下毒毒杀了他。
因为汉朝普遍是年幼皇帝继位,所以与皇帝血缘相近的外戚势力往往会把持朝政,久而久之就成了皇帝的心腹大患。
为了对付外戚势力,皇帝又扶持起了宦官势力来相互制约。
永元四年(公元92年),汉和帝及宦官郑众等合谋诛除大将军窦宪,曾经北伐匈奴封狼居胥的他被迫自杀,被夷灭三族。
这是宦官集团真正第一次意义上从汉朝历史舞台出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宦官逐渐从皇帝的狗做到了皇帝的盟友。
宦官和外戚虽然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依附于皇权的势力。
在两大集团之外,皇帝下面的各类的地方官员以及豪强、读书人形成了士大夫集团,他们完全独立于皇权,有着不逊色于皇权的强大的影响力。
根据实力的划分:士大夫集团大于外戚集团大于宦官集团
所以,为了维持皇权的秩序以及以及自己的权力,皇帝更乐意让宦官掌权。
于是,在皇权的支持下,实力最弱的宦官集团常常压制着外戚集团和士大夫集团。
但同时没有性能力的宦官,一心捞钱,比其他两大集团更加的腐败。
宦官之中,地位最高的叫中常侍。
原本只有四人,后来扩充到十人,因此又叫做十常侍。
东汉末年,十常侍地规模从十人扩充到了十二人,但人们依旧习惯称其为十常侍。
公元168年,又一位少年天子继承皇位,这就是12岁的刘宏,史称“汉灵帝”。
灵帝继位后,首都洛阳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汉灵帝的外公,外戚集团的大将军窦武,为了掌握权力。牢牢掌握皇帝,密谋发动政变。
但不幸的是走漏了风声,双方刀兵相见。。
宦官与窦武的士卒相互对峙,在皇权的支持下最终窦武兵败被杀,被夷灭三族。
汉灵帝又不蠢,从古至今只有篡位的外戚,没有篡位的宦官。相比于没见过的外戚。他更信任身边陪伴他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