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听见我说这些骨片有问题,其他人的目光唰的一下就集中到了过来,方建义忙问:“拼错了?你认识这些字?”我点点头:“这确实是八惠书,去年跟着吴教授参加商周遗址科考时我就见过这些骨片。”方建义疑惑道:“你当时见过?怎么那些专家说这是文腾甲骨文?”我看吴教授要张嘴说话,赶紧说:“当时骨片刚刚出土,我也没看太清,当时我也以为是文腾甲骨文。”方建义看着我点点头:“你怎么知道这是八穗书?”我稍微犹豫了一下说:“我父母也都是教师,平时喜欢收藏一些古书什么的,小县城不像大城市的人那么热衷于古玩古物,大家对古物也不太留心,所以我父母搜集到了不少的古书,其中有一本叫《符文篆》,上面记载了一些关于上古时代的文字记录,其中就有龙书、八穗书等几种文字介绍。”
商坤连忙问:“那这上面写的是什么?”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文字有些拼凑错了,而且古书破解起来颇为麻烦,因为八穗书是结合飞禽走兽及草木植被而写,里面还包含有地理信息,一笔一划都有它的含义,一个字可能就包含了好几句话的意思,所以得一笔一划的分开来解读,而且还得根据当时的地理形势来予以判断,有些重要的信息,更要结合五行八卦,所以想破解这些文字,并不容易。那张照片所拍的文字应该是刻在甲骨上的,八穗书一个字可以表达好几层意思,要读懂八穗书,不但要了解各类植物和动物,还要结合地势,不然就会有出入,这照片不是太清楚,很多地方太模糊。
我对方建义和商坤说道:“这照片拍的有些模糊,看不太清楚,方司长,能让我看看这些骨片吗,这骨片我想还得重新拼凑一下。”方建义稍微犹豫了一下:“嗯,好,应该没问题,我来协调下。”我又想了下道:“方司长,吴老师,如果可以,我想去趟这八穗书出土的遗址,这样破解的可能性会大些。”方建义这次没有犹豫:“好,我晚点跟文物局联系下,争取明天带你过去看看,然后再去彭阳遗址那边。”
方建义话音刚落,庞文安就问:“方司,咱们的重点是不是应该放在找那几本书上?这些文字咱们可以先放放,不着急。”方建义笑道:“庞兄啊,那几本书如果还存在,那要么是在周穆王的陵墓里,因为他费那么大的周折、跑那么远才求得一本或两三本书,死后肯定会陪葬,但周穆王的陵墓找了几十年到现在都没找到。至于铭文记载的那个王母国就更不用说了,听都没听说过,连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国名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找了。这些八穗书,一个在商周遗址,一个在黄帝时代的遗址,破解这些文字,说不定还能找到些线索。”
庞文安愣了下说:“那个王母不是在昆仑山吗?”吴教授解释道:“你说的那是神话中的昆仑山,神话里的昆仑山由神陆吾主管,他还管理着天上九域。陆吾人面虎身,虎爪,九条尾巴。山中的土蝼,喜欢吃人。土蝼生有四只角,安静时像只大山羊。山中还生长着一种叫做钦原的大鸟,形状像马蜂,大小类似鸳鸯,钦原如果螫了其他鸟兽,这些鸟兽就会死掉,如果螫了树木,这些树木也会枯死,人遇上它凶多吉少。还有一种鹑鸟,它管理黄帝的各种器具和服饰。山上有一种名叫沙棠的树,形状同棠树相似,黄色花朵,红色果实,果实的味道像李子,但没有核。沙棠可以用来防御水灾,如果吃了它的果实就不会淹死。山中的薲草形状像葵,味道像葱味,吃了它可以解除疲劳。河水发源于此,向南流去,然后再向东流入无达。赤水也发源于此,向东南流去入汜天之水。洋水也发源于昆仑山,向西南流入于丑涂之水。黑水也从昆仑山中流出,向西南流入大杅,但这些所描述的,不是现在的昆仑山。”方建义见庞文安有些迷茫,就苦笑接道:“咱们现在所说的昆山,只是民国时期才给起的名称,那神话中的昆仑山到底是什么山、到底在哪里,目前并不清楚,所以还是从这些文字入手好些。”吴教授和苏晟也点头赞同,卓世名看了看我,对吴教授说道:“吴老,小楚如果去彭阳的话,让卓达跟着一块去吧,他虽然没什么本事,但古医学方面也许能帮上点忙,而且宁夏离北京也挺远,他们彼此也能有个照应。”庞文安也大声道:“大海也一起去吧,他身强力壮的,万一出点事只有他们两个怕应付不过来”,商坤笑了笑说:“我家。。。”话还没说完,庞文安就打断了:“怎么老商,让你们参加这个会就够意思了,你还想继续跟着啊?”商坤也不生气,呵呵一笑:“大家都是杏林中人,都想为医学发展尽点绵薄之力,中医是国家的,不是某一家或几家的,现在有机会能为中医考古尽点力,都不要夹杂其他杂念了,你说呢老庞?”
庞文安一瞪眼,哼了一声:“商总的心意我们领了,只是去趟宁夏而已,就不需劳驾您家公子了”,苏晟和卓文安互相看了下也没说话。商木岩刚想说什么,商坤就说:“那行吧,最近我身体也不太好,木岩要是出去了,还真没人替我打点公司的事。”我刚想说我自己去就行,这时方建义端起茶喝了口水说:“好,那就让大海和卓达跟着小楚一块去,你们要精诚团结,不可出差错”。方建义毕竟是国家干部,还是副司长,既然他说话了,其他人也都不好说什么,我也就把话咽住了。
方建义他们问吴教授还过部过去,吴教授想了想说:“我就不去了,那边我去过很多次了,让一尘他们去吧,这次主要是要弄清楚文字的意思,这方面一尘比我在行,一尘,学校那边的工作明天你安排一下,可以的话就尽快过去。”我应了一声,这时卓达说道:“苏伯伯,要不也让子盈跟我们一块去吧。”苏晟笑了笑说苏子盈一个女孩子不太合适,谁知苏子盈却坚持要去,苏晟也没办法,最后只能同意,让我们几个多照顾她一下,卓达一听苏晟同意了,眼睛都陡然一亮。我在心里把卓达骂了八百遍,心想你小子要泡妞也不看什么时候,这是去考察,又不是去旅游,带个女孩子多不方便。不过这几个都是富家子弟,典型的富二代,肯定没吃过什么苦,估计在深山野外待两天就得回来了。
吃完饭后,他们又聊了一会别的,就散席了,我和吴教授跟方建义约好明天上午在文物局汇合,然后就开车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我问吴教授那个商坤是什么人,怎么感觉他和另外三家不是太和,吴教授道:“你也看出来了?上次我跟你说了中医目前有三大派,其实还有一派,就是商坤的汉方派,也叫方派,商坤也算是个奇人,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中医。”“去日本学习中医?”我忍不住打断问。吴教授接着道:“你不要觉得诧异,其实日本的中医学并不比咱们差,甚至在很多方面比咱们还要强,你要知道,目前日本占据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中医药市场,远比咱们要多,这就是日本的厉害之处。中医在南北朝传入日本,在唐朝达到鼎盛,后来在明治维新时日本政府曾一度封杀中医学,但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又开始大力发展中医,他们在中医的基础上进行变革和优化,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方法对中医进行方剂标准化,就形成了现在的‘汉方医学’。”
听到这我点了点头说:“日本在很多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商坤去日本就是学习的汉方学?”吴教授嗯了声接着说:“商坤他本人在中医上颇有造诣,又精通商业经营,在日本的那几十年,他们商家的业务越做越大,大概在二十多年前,他提出了‘以方创标’,就是在汉方学的基数上,把各类方剂分类研究制定经方,相当于把中医标西化,一方治一病或多病,把药方固定下来,他知道中医的发展难度不在医药,而在医生,如果中医能像西医那样把药方标准化,那就相当于拥有很多专家名医了,故此,他慢慢的也是自成一派,叫‘汉方’派或,也叫方派。自此商坤在日本做的风生水起,影响很大。大概在十年前,商坤开始布局国内业务,他是有雄心的,短短十年,在国内的业务虽然赶不上易温寒三家,但也相差不多,假以时日,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者超过他们也不是不可能的。”
教授这些话让我对商坤刮目相看,那样看着一个普通的老者,竟然有这样的魄力和头脑,不得不让人佩服。现在看中医是认人不认药,同一种病,不同的医生就能开出不同的药方,不像西医那样同样的病即使多个医生来看,开出的药方也差不多就是那几样。如果商坤真的能把中医标准化,那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事,这也是好事,但其他三家之所以跟他不和,还是因为他这样的理念和中医传统的理念相矛盾,传统中医的理念是‘天人合一’,讲究的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易温寒三派都是传统的守护者,他们当然跟商坤不是一个路数,虽然他们三家互相也有矛盾,但在对付方派这件事情上,他们是空前一致的。这次组织考察,原本是不让商坤参与的,今天他能来,估计也是方司长花了不少功夫运作的。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看来一点不假,这中医一行就是个大江湖,易温寒方四派是这个江湖的老大,但也是矛盾重重。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五千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
金元以后,中医开始没落,自清朝末年,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国内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易温寒方四派之所以对此次科考如此重视,也正是因为此事关联到他们的生死存亡。如果真能找到《黄帝外经》和《阴阳方典》,哪怕只找到一本,那对中医的发展也将是历史转折性的。
把教授送到家,约好明天一早来接他去文物局,回到家后洗漱完我就想那两片骨片的文字,那确实是八穗书没错。八穗书只存在于传说,之前一直没有出土过类似的文字,历史书籍中也没有记载。我也只是在《符文篆》中见到过,在饭局上我说《符文篆》是我爸妈在地摊上买的,其实不对,这本书时我太爷爷遗留下来的,我太爷爷曾在民国时期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年轻时经常外出考古。
有一次去河南新乡考察发现了一处汉代古墓,在挖掘的出土的文物中有两卷竹简保存较为完好。当时社会比较混乱,附近的村民听说挖出东西来了,就一窝蜂的跑过去哄抢,太爷爷情急之下就把这两卷竹简放在包里躲了起来。后来辗转回到家中,太爷爷拿出那两卷竹简仔细研究,发现一卷乃鬼谷子所著,名曰《符文篆》,另一卷是对《符文篆》的注释,为张苍所写。张苍乃战国名仕张仪之孙,精通天文、律历及算学,著名的《九章算术》就是他修订的,那处汉代古墓的主人极有可能就是张苍。张仪是鬼谷子的弟子,那《符文篆》估计是鬼谷子传授于张仪,张仪又留给张苍的,想到此处,太爷爷痛心不已,想必那古墓定还有其他文物,只可惜现在都毁于一旦。平复好心情后,太爷爷小心的打开那两卷竹简,上面记载的乃是八穗书的书写特征及破译之法,另外在书的最后几页,是有关中天八卦的一些描述。
据里面记载,中天八卦乃神农氏与黄帝所创,中天八卦不同于伏羲八卦,除了卦辞、卦象、卦图外,还有卦符,中天八卦有四个卦符:烛照、幽荧、建木、凤鸟。伏羲八卦可调和阴阳、堪舆风水、预测福凶;而中天八卦除了这些以外,还可观象于天、俯则于地、穷究天地之变、洞悉造化之谜。神农氏与黄帝深知此卦太过厉害,但卦即已出世,毁掉又怕反伤自身,所以就让人带着卦象和卦神图,远走西域山,埋入山巅之下,神农氏与黄帝只留下了卦辞和四个卦符,《符文篆》上也只有卦辞和卦符,中天八卦的卦辞是结合卦象、卦图和卦符而写,所以虽然没有卦象和卦图,但也能运用一二,但也只能是堪舆风水、观俯地理而已。
《符文篆》里的卦符是四副图案,烛照是两个圆圈一大一小,大的套在小的外面,两个圆圈中间是黑色,小圆圈的中间是一个黑点。幽荧是一个黑色的小圆形,外面套着一个圆圈,在黑色的小圆形中间有个白点。建木是一根粗大的木头,上面有二十七跟树枝,每层三个,共九层。凤鸟是一个跟凤凰似的的鸟,但生有双头,这四个卦符画的栩栩如生。八穗书也是神农氏所创,在一些包含机密信息的文字里,神农氏加入了中天八卦的元素,所以有些八穗书必须依据中天八卦来解读。
我太爷爷也是研究古代文字的,他明白此书的重要性,知道一旦公布天下必会引起极大的轰动,此书也必会被当做国宝珍藏,届时想再看此书将会非常困难,所以他就多了个心眼,连夜将书简的内容抄录下来,并加上自己的注解,打算第二天就将竹简送到研究院。就这样连抄带批,写完最后一个字时天已快亮了,也许是一夜没睡有点着凉的原因,突然肚子疼的厉害,太爷爷就拿着刚抄好的书去厕所了,他这上厕所看书的‘习惯’一直传到我这。当时家里还没有电灯,是点的蜡烛,也许是风吹的也许是猫碰的,结果蜡烛倒了,把一桌子的文件给烧了个干干净净,差点把房子都给点着。
太爷爷痛心疾首,差点晕过去,好在抄的竹简完好无损,也算是对太爷爷的一点安慰。第二天他就把手抄的《符文篆》带到研究院交给院长,把来龙去脉也仔细跟院长说了一遍,院长听完后眉头紧皱,他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也不愿承担什么责任。他知道这《符文篆》的份量,但原竹简被烧,所抄的内容无从考证真伪,万一有点差错,那责任可就大了,所以院长就对太爷爷说这事需要研究,让他把竹简先保存着,等院里研究好结果后再另行安排。
太爷爷也知道院长的难处,就把竹简妥善保存好,但后来局势动荡,天下大乱,这事也就不了了之。直到太爷爷临终前,他才把竹简交给我爷爷,并且一再叮嘱我爷爷此书事关重大,不得外传。我爷爷只是个普通工人,不搞研究,所以就把这书放在了箱子地下,从没看过。后来我爸上大学时才翻出来,但我爸对这些古文不怎么感兴趣,所以这书也就只能是压箱底了。等我上学的时候,我爸发现我对古文感兴趣,就时不时的把这书拿出来让我看看,等上大学后我选的古文专业,这才正式把书交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