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小时经听大伯娘哼唱一首花鼓子调:“二子,死懒懒!二子,死懒懒……”
写一个老葉讲的一个花庙子“汪木匠”哄骗人的趣。——
两岔村花庙子有一个“二子”,叫汪木匠,绰号叫汪木匠。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屋里穷,二十几了娶不到媳妇。
后来,年龄大了,多方请媒人介绍,招了一个牛寡妇。牛寡妇屋里儿女多,他入赘后又生了几个,一大家子人。
六几年自灾害,吃不饱,饿饭,揭不开锅了。汪木匠洒黑就睡,半夜来拿一扁担就走,到山里后边河村给人家编篅[chuàn方言一种盛粮食的圆囤],一走到傍晚,黑了,到后边河,转过来转过,借几家苞谷借不到。
又累又饿,实在是走不动了。
后来,跑到一个老汉门上。老汉后檐沟了一堆树,他摸摸后转悠,说:“老掌柜,这一堆树准备作啥子啊?”
老汉说:“准备作寿器(棺材)诶。”
“请下木匠没有?”
“没有诶!”
“我给行不行了?”
“行哪,工钱咋算呢?”
“人家咋给咋给?”
“倒是,就是手上暂时没有钱哪!”老汉为难的说。
汪木匠说:“没有钱给我苞谷也行!”
“恁喽!”老汉喜眯眯他叫到屋,饭一吃,安顿汪木匠歇了一夜。
二一早,汪木匠海来挑了一挑子苞谷,给老汉说:“我花庙子木匠家具拿了就来。”
一挑子苞谷,有一十斤,来当是家里就有粮食了,青黄上了。
后来,老汉一等没见,两等没见。等了几个月,老汉拄个拐棍找来了,找到花庙子,问人,“这里,有没有一个汪木匠?”
一问没得,两问没得。问了几家,后来有一家人说:“我们这没有汪木匠,有一个汪铁匠。”
老汉说:“能不能叫来我哈?”
找来一,就是汪铁匠,不是汪木匠。
老汉叹口气:“唉呀,我这大岁数了,还叫人给哄了!”
拄着拐棍垂头丧气的后边河村了。
时间一长,院子人晓得了中绳绳绊绊了。“汪木匠”的号在花庙子就传开了,传为又一村野笑谈。
往年山一大半人一到二三月、三月间,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就揭不开锅了,就端一扁担后山借粮食,来青黄,一要到月麦子黄了上吃。
老葉谝——
借粮食账叫的听,叫编篅。不是真的给人家编篅。往年人也面子,不能说吃不上了借粮食,说给人家干,听。
员大半中村乡龙山、后边河这村编篅。龙山往年能烧“火地”,就是开荒,火地肥,庄稼长,坡坡地种苞谷洋芋多。
山人借苞谷,下半年了拿挂面、拿米、拿干红薯片还。一斤米换二斤半苞谷,有时候换三斤;二斤干红薯片子换一斤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