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当个昏君咋就这么难 / 29 该落实了

29 该落实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多谢陛下赐字。”好不容易等到散朝,这些大臣们简单的吃了口饭,在御书房内跪着郭子兴拜服。
  “何谢之有?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还得有劳诸位爱卿代朕感谢他们。”郭子兴随意的一笑,看着这些大臣们手中的宣纸:“另外,待到这些钱庄将钱物送过来之后,直接将其换为粮食布匹,这些都是百姓的一番心意,爱卿们一定要登记造册,待到此次洪灾过去,着地方根据功绩,为主事者树碑立传。”
  “陛下仁德。”大臣算是看明白了,这钱是赖不掉了啊,本来他们还想着拖几天来着,可郭子兴一是写字坐实了这些钱庄们的所捐款项,二是登记造册,这下是,不但不能不给,而且还不能短斤少两。
  嘴上说着仁德,可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都看愣了,以前就知道当今陛下有些心机,但是没想到这么厉害啊。
  “嗯,经此一事,大家也看到了面对大灾之时,朝廷的无力,故此,朕打算采取些许措施,之前一直在思考,现在有了些想法,朕说出来,诸位爱卿不妨记下,陪朕一起思索,明日上朝时,大家一起论证一下。”郭子兴仔细盘算了一下,慢慢悠悠的说道:
  “其历年来,我大威天灾几乎不断,虽大小不同,而朝廷想要行赈灾之事,却是路途遥远,由地方到中央,一个来回,短则三五天,长则半个月,而救灾如救火,故此,朕意,我大威若再遇此危急之事,可由地方先行赈灾,不必请奏朝廷等待回复。若发生灾害而未及时做出反应的,不管是何级别,全体将官一级!罚奉三年。”
  “其二,情报尚且三五之期为短,那一州乃至多州之粮,运送起来,何其艰难?介于此,朕意待此次灾情之后,各州府县,最低县级,皆应有固定存粮,存粮之数么,就以县里百姓所需一月之粮为准吧。存粮的来源嘛,就由当地税赋的一半,作为存粮的进账吧。”
  “陛下爱民如子,臣等拜服。”在场的大臣哪一个是傻子?听到郭子兴这么说,立马跪倒一片哪有不同意之理。
  “嗯,既如此,那就从这次赈灾开始试行吧。”郭子兴点头,同时心里冷笑,一群老匹夫,见到好处就好像猫儿闻到荤腥一样,倒是一点亏都不愿意吃啊:“户部杨爱青,工部韩爱卿,着你二人今日回去,草拟具体实行赈灾的折子,朕可不要做只会动嘴的皇帝啊。”
  之前是没钱,郭子兴所说的赈灾也只能在嘴上说说,好不容易这有了钱了,不管怎么样,东南四州该动起来了:“另外,下达命令给四州知州巡按,让他们马上着手,救灾如救火,可不能再拖了,另外,户部工部,可要派人,专人专治,若有未怠,逐级追责!事急从权,迟则明日动身,尽可能今日下午就动身。”
  “陛下圣明,臣等领旨。”想要的东西都给了,这些大臣们自然不会在此久留。
  “其禀陛下,户部尚书于谦求见,此刻正在门外等候。”好不容易打发了这些大臣,郭子兴刚想歇一会,就听到高世丽慢吞吞的进来,对着他行了个礼,小心的说道。
  “这都快天黑了,他怎么来了?”郭子兴皱了皱眉头,圣王爷的人?怎么了?圣王爷这是昨天在我这折了面子?今天要派个聪明人来找回场子:“让他进来吧。”
  “臣,于谦见过陛下。”于谦在高世丽的带领下,第一次进入御书房,对着郭子兴毕恭毕敬的行礼,郭子兴简单的应了一声赐座之后,就没了回应,继续看着案牍上堆积成山的折子。折让于谦皱了皱眉头:“陛下勤于政事,却也要注意身体啊。”
  “呵呵,无妨,无非是看看诸位爱卿的文采罢了,大多都是汇报之类的事情,需要朕操心的事情不多。”郭子兴淡淡一笑,算是回应,说着拿出笔在一份奏折上简单的写了两句话:“不知爱卿来见朕所谓何事啊?”
  “回禀陛下,臣此次求见,是为了钱庄捐钱一事。”于谦皱着眉头看着郭子兴:“其中缘由,陛下自是清楚,但臣貌似谏言,此铸币之事,万不可交。若交出铸币之权,轻则朝纲崩坏,重则世家祸乱天下,臣以为,切不可为也。”
  “嗯,其中利弊,朕早已悉知,明日你谏言一下,让圣王世子,郭全铭,全权监督一下,便可,不至于出什么大问题。”郭子兴也没有抬头。
  郭子兴是害怕,也觉得惭愧,明朝于谦,就是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那位,一生为公,独爱天下,这样的人,可敬可畏,也是可怕啊,尤其是像郭子兴这种贪图享乐,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所以,当他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郭子兴的心里就有些打怵,这也是为什么郭子兴一直没有拉拢他的原因,不管是不是,凉着他是最好的。
  可貌似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只是简单的一次试探,这于谦就已经坐不住了,冒死直柬啊!明明他是圣王一党的,如果有了这监管的权利,对于圣王爷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这可是力压了百官啊。郭子兴甚至敢说,他来,圣王爷肯定是不同意的。
  “陛下!不管如何监管,此时断不可行!世家之祸,你我皆明,陛下之意,无非就是借助王爷之手,平衡世家罢了!”于谦看到郭子兴的态度,最终还是没有坐住,站起来目中带着怒火,看着郭子兴:“还请陛下不要做出如此决定,既然世家们愿意出钱了,那就歌颂他们好了,没必要再给他们这些权利,一旦给了,想要收回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朕不想跟你讨论这个问题。朕累了,爱卿请回吧。”郭子兴实在是不想解释其中的缘由,总不能说,我想把你们都搞下去,但不给你们点甜头你们指定不会打起来吧?
  “陛下!若陛下不收回成命,那微臣就在此长跪不起!”于谦看郭子兴一副伤脑筋的样子,脾气也是上来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打算玩赖的了。
  “爱卿既然能猜到其一,那自然能猜到其二。这么做的好处难道爱卿看不出来么?”郭子兴冷哼了一声,心说咱们各退一步,谁都不找惹谁该多好,你这是干嘛?
  “正因为臣想得到,那些大臣们自然也是想得到的,陛下何必与臣打哑谜,明说了吧,陛下就是想要把铸币权给出去,让各大世家以及世家与圣王爷之间相互争夺!”于谦跪伏在地上:“臣甚至可以断言,陛下要给出的这铸币权,乃是划区域的,就是为了防止世家独大!”
  “但陛下是否想过,此铸币权一旦给出,以世家之底蕴,想要收回来,就是难上加难了,此外,世家之底蕴,可左右一州乃至数州十年乃至上百年,若给出铸币权,各州百姓必是民不聊生,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陛下三思。”
  “嗯,这个朕自然知道。”郭子兴点了点头:“但是爱卿有没有想过,就算是朕不给,又能怎么样?民间私自铸币的不知凡几,爱卿切莫告诉朕爱卿不知道此事。所谓堵不如疏,不妨给它们,让他们自行监管。”郭子兴实在是不想过多的解释,再解释的话,自己怎么对付圣王爷马上就要脱口而出了。
  “敢问陛下,如何监管?如今朝中大臣,十有八九乃出自世家,哪怕以圣王爷的势力,短时间内尚且可行,但长此以往,必生懈怠,祸之根源不除,到时候就真的晚了。世家们尝到了甜头,以后想要收回来,就难了啊。”于谦简直就是认死理。
  最可怕的是,这家伙明明出身寒门,却是个无阶级主义者,只要对天下好,这家伙什么事都愿意做啊,而且还有才华能力。对于郭子兴来说,这家伙就是个刺猬,打不得骂不得。
  “朕说了,朕自有打算,但却不能明说,爱卿确实要听?”郭子兴忍无可忍,寒着脸拿话点着于谦,希望这家伙能够知难而退。
  “陛下,若为天下计,何须以小节?”于谦把头重重的磕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哎,爱卿明明已经猜到了,何须朕来说啊。”郭子兴放下手中的奏折,站起身来:“朕来问你,这货币的作用为何?”
  “自是为了商贾贸易方便。”于谦坚定的说道:“虽商贾贸易之流乃微末小道,但我大威,却不可或缺。若无货币,贸易无法进行,那我大威之民生,则会崩塌。”
  “是啊,衣食住行,皆由货币在其中支撑着,若无货币,那百姓生存必有诸多不便啊,若交由私人铸造,必是质量不一,爱卿所担心的事情,迟早会成为定局啊。”郭子兴叹了口气,让于谦起来坐着:“我大威自立国以来,百姓们生活所需又从何而来?农林牧渔。可对?”
  “陛下通透。”于谦不知道郭子兴到底想说什么,只能随声附和一句。
  “就连爱卿都这么认为啊。看来,爱卿的眼界比起许爱卿,还是稍有不足啊。”郭子兴也忍不住调小了一下,脸上有些得意。
  “哼,商贾之子,目光短浅,皇上切勿被其蛊惑啊。”于谦听到郭子兴提到了许聪,脸上非常不爽,对着郭子兴愤怒的说道。
  “爱卿啊,商贾之子有何不可,朕来问你,爱卿入朝多年,我朝中之臣,世家大族占了多少人?商贾之子又有多少人?平民百姓又有多少人?他们都是何职务?”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