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斧声烛影传 / 第四章 金匮预盟

第四章 金匮预盟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晋王走到路口与程德玄一点头,两人各带数骑分头而行,晋王直奔开封府衙门而来,而程德玄侧朝晋王府而去。
  开封府衙门耳房之中,李良全副披甲按剑而立,他眉头紧锁,左手紧握着腰间的剑柄。他焦躁不安地在室内来回走动,军靴上的马刺不时地扎在地砖之上发出哐哐的响声。他不时地挑起布帘向门外望去。李良是一名禁军指挥使,今晚是他在开封府衙值守,这已不是他第一次被紧急通知作出非常之安排,可事情倒底是如何之紧急,他还真不敢猜想。
  两只巨大的灯笼高挂在开封府的门匾之下,两排军士如钉子似的站立在两侧,中间两对士兵手执长枪来回地巡走,在寒风凌冽风雪交加的雪夜显出更加地肃杀与紧张的气氛。
  “将军,一射之外传来马蹄的声音。”禁军虞候王顺急匆匆跑进来向李良报告。
  李良吃了一惊,心想在这个将要天明的时分,有谁居然敢在正阳街头打马穿行,可知京畿之内可是实行着严格的宵禁,而且一路上还有着禁军的巡逻。李良将手一挥,与王顺刚刚走到大门之前,这时传来一声叫喊:“晋王驾临,诸军迎礼。”
  李良抬眼望去,在五花马之上,那位肩披深红斗蓬,身穿玉袍,头戴金冠之人正是晋王赵光义。他迅速率众军士跪拜在雪地之上,口中大呼:“晋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赵光义翻身下马说声:“众军免礼。”这时开封府正门大开,赵光义等一行人进入正堂之上坐定,身后心腹虞候捧出晋王的银批令箭置于案前。他望着堂下值事的将佐,大喝一声:“众将听令。”
  “在。”只见众将佐齐声回应,肃立两侧,赵光义伸手取出一支令箭,叫道:“金甲听令。”
  左侧一个虞候应声出列,单膝跪于堂前,双拳紧抱作揖,朗声道:“末将在。”
  赵光义扫了他一眼,将手中的令箭扔在他跟前的地砖之上,说:“命你持令速往禁军坤字军,着该军指挥使杨开山率坤字全军立刻出发,在五更天亮之前封锁四门,如有犯禁或不服调遣者,就地格杀。
  “得令。”金甲再行军礼,拾起地上的令箭起身飞跑而出。
  “童环听令。”赵光义再次抛下令箭,着童环去调遣禁军岳霖的部众在皇城四周布置。一连安排了八路人马之后,赵光义心中一松,心想这汴京之内已是固若金汤,牢牢掌握在手中了。他正想着城外的驿北镇与西山镇两处精锐禁军驻军之时,一名小校飞报进来,原来是程德玄已回晋王府取齐众将与谋士前来。
  “老纳与晋王贺喜了。”走在前面的竟是一个头顶上面有着九颗戒疤,颈挂佛珠,身披袈裟的胖和尚,他便是晋王帐前的首席谋士,佛号了凡。
  “了凡大师与众将不必多礼,事急已,请众将军参佐与孤谋略。”赵光义看到众人到齐,忙从座上站起,双手抱拳朝众人一揖,说:“请速随孤入后堂。”
  “殿下还需入后堂吗?”了凡低首合什,轻唱一下佛号,说道:“事急已,退无可退,前堂即后堂,后堂亦前堂。”
  “也罢。”赵光义安坐高堂,众人排成环状,站立在案前,大家将一众事项逐一商讨开来。赵光义不时愁眉紧锁,不时喜笑颜开,堂下虞候们不时地手持令箭飞奔而出。
  这时门外小校再次来报,原来是宫中内侍已到府前,欲传宋后娘娘的懿旨:“令晋王火速进宫,于万岁殿前见驾。”
  赵光义心中暗喜,看来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王继恩果然派心腹内侍过来诏唤了。赵光义率众将接驾领诏之后,他将两个小内侍招到自己跟前,又把众人屏到一边,问道:“王首监可有私语带到?”
  两小内侍身上布袍已是半湿,显然从王宫到晋王府,再转程来开封府这一路风雪过来,让他俩受了不少的风雪。稍矮的内侍叫做胡狗,他朝同伴郭坏使了个眼色,只见他两人都从身上某处掏出一张小纸。赵光义接过来看,一张上面画了个长颈瓶,另一张上面画的是个马鞍。
  “瓶子,马鞍,瓶子,马鞍。”赵光义双手一击,嘴中嘀咕道:“是平安的意思啊,这狗杀才果然精明。”看来这王继恩还是挺上心的,这俩小内侍是他的心腹之人。想到这里,赵光义灵机一动,作下安排。
  原来他要这两两名侍分向驿北镇与西山镇驻军营内假传皇帝诣意,令两军都指挥使进宫见驾,由晋王府亲军于半路截杀,夺取信符后,另派人接过军权。可是谁人去合适呢?
  “晋王四弟魏郡王廷美与晋王交厚,可着其节制驿北镇,令军士不可轻动。”军都指挥使潘美久在军中,对各方势力了如指掌,“驿北镇禁军都指挥使不在,副指挥使见了魏郡王前去,定不会生事。”
  “那如果魏郡王意欲靖难怎么办,不就让他轻易掌控军队了吗?”赵光义问道。
  “断无可能,莫说此时魏郡王之威望尚不足成事。就算魏郡王有胆起兵,可是姚副使与众将是否有胆跟从呢?”潘美望着晋王分析道:“就算勉强起兵,将帅互疑,纵然行军到到了正阳门下也是徒然,白白送却性命罢了。”
  赵光义望着一脸正义相的潘美,心中想:潘美啊潘美,你人长得俊美可是心里太阴毒了,你的意思孤心中已明白。如果廷美敢于起兵便是他兵败之际,命丧黄泉之时,怪不得为兄了。
  “好。”赵光义经手击了一下文案之面,继续问道:“谁可往西山镇驻军营一趟?”
  “非我莫属了。”晋王话音未了,潘美朗声接住,他走上前说:“请晋王赐令箭。”
  “潘枢密,军中无戏言,你可能制住二万西山镇驻军?”赵光义竟然呼潘美为潘枢密,听得在场各将佐心头热血沸腾,晋王许下富贵了。
  “晋王,潘某不才,愿当众立下军令状,定能说服程副使节制约好众军,以待晋王之令。”潘美心中狂跳,寻思着富贵险中求,这枢密使的高官之位唾手可得。如果晋王伏兵斩了西山镇驻军正使,对与他不和的程副使来说,不也是天上掉下来的富贵吗?他没理由放着升官发财的机会不选,而选择引颈就戮。
  “好。”赵光义将诸事分别布置完毕,率众将从人浩浩荡荡朝王城万岁殿而来。
  且说宋皇后于宫中接到皇帝跟前内侍来报,称皇帝在万岁殿中身体不适,她率身边数宫女匆匆来到万岁殿中。宋后进入殿后里间,只见皇帝躺仰面躺在卧榻之上,似乎已失去了生机。宋后顾不得见礼,连忙扑到榻前,连呼数声陛下,却没有一丝反应。
  宋皇后将手捉住皇帝的一只臂膀摇着说:“陛下,请不要吓臣妾啊。”却感觉摇着的是一支僵硬的树枝。宋后心中狂跳,制不住地乱想,她抖抖擞擞地将手指伸到皇帝的鼻下,没有感觉到一丝气息。宋后心中一顿,口中哑然,竟呆坐于地,半天没有任何反应。
  随从宫女的拉扯与哭叫将宋后从麻木失魂之中惊觉,她唉了一声,没有哭出声来,只是泪水从眼角不断地涌出。宋后站了起来,叫道:“继恩在哪里?”
  王继恩从帐幕外应声而出。宋后端视着王继恩半晌,本欲问他皇帝去逝的原因与经过,但转头又想,事已至此,还是先做后事安排。
  “继恩听诣,速传皇二子赵德芳来宫。”
  “速传太师宋景来宫。”宋景为宋后之父。
  “速传玄武军都指挥宋宪来宫。”宋宪为宋后之兄。
  “速传丞相与太师来宫。”
  宋后一连下了十几道懿旨之后,似已用尽了所有气力,全身虚脱坐倒在榻上,望着双目紧闭的皇帝,再也忍不住心中之悲,她扑倒在皇帝身上失声痛哭起来,顿时万岁殿内一片哭泣之声。
  不知过了多久,宋后正在迷糊的抽泣之中,她隐约听到殿外传来唱名之声:“X王驾到。”我儿来了,宋后心中稍定,用衣袖擦拭了一下泪眼,刚站立起来,她看到一众将士簇拥着一位身形高大,身着王袍的人进入后殿之中。
  是晋王!宋后心中再吃一惊,又软坐在榻,却再也无力站立起来。
  “宣先皇太后懿旨。”王继恩从偏殿走出,后面跟着的小内侍弓着腰身,双手之上托着一只镶金盒子。王继恩打开盒子从中取出一封圣旨,他立定一边,将手中的圣旨展开。待众人均跪伏于地,他朗声念道:“宣先皇杜太后懿旨:前周之没,缘于新皇年幼,不能服天下之望,众将疑生,终致祸起萧墙。今传吾懿旨,以为赵家之训以冶天下,传长不传幼,兄终弟及,以保我赵氏江山万代,富贵永传。背吾训者,逐出宗祠,人神共诛之。”
  王继恩读毕,将懿旨对折,上前扶起晋王后,他跪拜于前,口呼:“晋王万岁,万岁,万万岁。”殿中各将士从人等纷纷跟着呼拜。
  晋王接过懿旨,高举于头顶之上,朝各方向一转,然后交还于王继恩,令其重新锁入金匮之中。他朝众人说:“孤本欲力扶皇兄诸子,然母子三人有金匮预盟,且先太后存懿旨在此,母命难违,孤与王弟及诸臣工共勉力。”
  他走到宋后之前双膝跪地说道:“请皇嫂训示。”
  宋后不见父兄前来,心知事已至此,不可再逆转了,她望定晋王说:“瑾遵先太后懿旨,我孤儿寡母之命全赖官家护佑了。”
  自此这大宋十八军州,天下百万生灵便掌握在新皇帝赵光义的手中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