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一心想要亡国的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四章:四大政派

第四章:四大政派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冷静。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三千人对阵三万人,前者禁军出身,大多娇生惯养,没参与过什么血腥恐怖的战争,后者乃是各国军队中的精锐,经常南征北战。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应该赢才对。
  “皇帝陛下与诸位大臣皆在此殿,你且说说看,仅仅依靠三千名将士,是如何战胜了联军先锋?”
  迫切自己冷静下来的嬴川质问道。
  斥候不知如何作答。
  一来是快马加鞭赶到此处消耗了不少体力,二来是确实没有经历过朝议这种大场面,况且还有大人物在问自己问题。
  一时之间,他实在不知该如何作答。
  片刻后,竟是昏迷倒地不起。
  几名驻守在殿外的侍卫将斥候抬走。
  嬴川冷哼一声,说晕就晕了?说出去谁信?
  不会是张荀让他传来的假情报吧?
  没准还真有这个可能!
  用脑子想想也知道,三千人对阵三万人,还取得了大胜,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父皇,关于捷报之事,还是莫要过早下定论,必须要弄清虚实才可!”
  嬴川作揖。
  话音刚落,群臣便感到匪夷所思起来。
  按理来讲,听到大捷的消息,应该要感到欢欣雀跃才是。
  毕竟,这可是大秦开展卫国战争以来,首次取得的所谓‘大胜’啊!
  为何大皇子殿下却冷静地有些过分了?
  难道不该将大捷的消息大肆渲染吗?
  莫非...
  这一切都是大皇子故意而为?
  明明已经传来大捷,可是还非要弄清虚实,难道张荀敢假传战报?这可是夷三族的罪名啊!
  往严重了说,这是不亚于叛国的大罪,张荀是为了大皇子才去对抗联军的,所以就不可能假传战报。
  那为何还要搞搞清楚?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等等...
  难道这是大皇子以退为进的策略?主要是让群臣了解到此次战役的来龙去脉,给大家增加对抗联军的信念?
  没准还真是这样!
  良苦用心啊!
  一时间,不仅是群臣有所猜测,就连大秦皇帝嬴楚也往这方面去思考了起来。
  “启奏陛下,大皇子殿下所言极是,此战为何而胜的原因尚未明了,不应及早做出判断,应当等张荀将军回朝之后再做定夺。
  眼下,虽说我大秦将士在面对联军铁蹄的冲锋下屡战屡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前我们就需要一个未曾证实过的大捷用来鼓舞民心。
  微臣认为,当下秦国最需要的,乃是一份得到过证实的捷报!”
  兵部右侍郎公孙起的声音警醒了很多人。
  若是过早的向民间宣布秦国取得了大胜,那么事后发现捷报有误或是联军集结大量兵力一举围攻都城,到了那个时候,该怎么向百姓做出一个交代?
  届时,历经大喜大悲的百姓,肯定会对朝廷大失所望。
  嬴川看向公孙起,露出一个欣慰的笑意。
  心想,这朝堂上还是有明智的人存在。
  难道他们就不用脑子想想的吗?三千人对阵三万人,居然还是大胜?这其中当真就没有什么猫腻?
  然而他露出笑意的这一幕却被很多人都看在了眼里。
  大皇子为何笑?
  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按照公孙起的逻辑推断,现在并不适合将捷报的消息传出去,等彻底将敌军主力击败,或是真正拖延了敌军进攻步伐速度的时候,再去大肆渲染这份捷报也不迟。
  毕竟,现在的秦国可以接受失败,但是无法接受大捷之后的又一大败。
  那会彻底的将民心击溃。
  除非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比如真正意义上的将半壁江山都给丢了,老百姓们看不到战胜外敌的希望了,到了那个时候,一些小胜也可以被渲染成大捷。
  可是现在显然还没有到那种地步。
  满朝文武还寄希望于相邦率领的主力反败为胜与南下迁都这两件事情上面,用来徐徐抵抗敌国侵略。
  “......”
  “没想到大皇子居然能够将事情想到这种程度,还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那个公孙起虽然是孤臣,可是他的话不无道理,尤其是大皇子那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不就是觉着公孙起与他想到一块去了?
  大殿下还真是智慧过人呐,想来此前所作所为,都不过是刻意为之罢了,那都不是真实的他。”
  “......”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臣,忍不住的在心中夸赞嬴川了。
  毕竟,这两日,他的改变实在是太大了,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那个公孙起,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朝中四大党派之一,他与相邦吕渊一样,都是属于孤臣,只忠诚于皇帝一人。
  可惜,他没有相邦独揽大权的实力,没有实力,又不融入浑流当中的下场,只能是被人排挤。
  所以他这个兵部侍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权力早就被架空了。
  朝中四大政派:
  其一,军方。
  虽然这个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兵部节制,但那都只不过是政治节制罢了,真实的兵权还掌握在军方那些人手里。
  掌握军队的那些将军,基本都是出身于将门世家。
  老臣蒙熙,即使被朝中各党派人士厌恶,但大家伙依旧没有让这个老家伙下野,其原因就是这位内史大人,背后站着将门世家——蒙家,这是一个掌握着军队实权的家族。
  其二,外戚与宗亲。
  当朝皇后与太后,都是楚国皇室中人,他们嫁到秦国之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扶持了很多在秦的楚系贵族,逐渐形成外戚围聚的现象。
  至于宗亲,便是嬴姓一族了,不过怎么说,秦国的宗室,在本土的力量还是很雄厚的。
  其三,外客及朝中新锐
  这支势力本来是由相邦吕渊扶持的,但是身为丞相,无论地位还是权力,都是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他根本不可能成为一党的领头羊,不然的话,皇帝嬴楚根本就睡不着觉。
  所以他在大量引进各国英杰入秦之后,便让他们自由发展了。
  可是宗亲与外戚时常挤兑外客,这就导致了让外客官吏不得不抱团取暖,一致对外。
  在经过吕渊暗地里的帮助之后,外客的势力,已经占据秦国朝堂大半了。
  其四,贵族集团。
  这支势力虽然不显于朝堂,但是他们有钱有势,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秦国的内政,而且,许多的朝中新锐,背地里与贵族集团都有所勾结。
  以上只是概括。
  四大派系远没有这般简单,互相间也都有联系往来,堪称错综复杂。
  而公孙起却不耻于与结党营私之人为伍,所以混迹朝堂多年,仍然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兵部右侍郎。
  大秦是以左为尊,其左侍郎的权力,要远比右侍郎大许多。
  “陛下,张荀将军到了,正跪在殿外。”
  朝中大臣们议论之声逐渐消失后,一名太监向嬴楚小心翼翼地汇报。
  后者已经迫不及待,当即让张荀进殿答话。
  此人手上提着一个简陋的木箱,表面有着几层粗布包裹,进到大殿后,先是向嬴川点头示意,莞尔一笑,紧接着,便半跪在地,抱拳道:
  “启禀陛下,末将幸不辱命,击退敌军先锋,目前敌军主力已暂时在蕞城安营。”
  嬴川在看到他的笑容之后,一颗本该热忱的心,此刻已经凉透了。
  一个区区的禁军教头,为何如此牛(破音)啊!
  还真特么让他赢了!
  张荀啊张荀...
  等一下...
  张荀、张荀、张巡...
  张巡?!
  艹!
  不应该啊,这是一个架空的世界啊!
  难道他还真是那个唐朝中期名臣张巡?
  想到这里,嬴川欲哭无泪。
  “快和朕说说,你是如何只依靠三千甲士,便将敌军先锋击溃的?”
  嬴楚连忙问道。
  此次战役,乃是卫国战争的首胜,虽然规模有些小,可毕竟还是胜了,意义非凡。
  这时,张荀看向嬴川,发现对方的神情有些落寞,便是微微皱起眉头,不过很快,他自认为发现了原因。
  “大皇子一直在看着我身上,难道是我身上战甲所染的鲜血,让殿下的内心有些触动了?殿下不会是以为我受伤了吧?
  还是说...殿下通过我身上的血迹,联想到了战争的残酷?为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心痛?肯定是这样!”
  张荀眼前一亮。
  如此忠厚仁义的大皇子,要是当了皇帝,肯定是一代明君!
  相比之下,他看向嬴楚或者文武百官脸上洋溢着的喜悦时,便暗自摇了摇头,感到有些失望。
  我们这些浴血沙场的将士,为了你们的平安,不惜性命,前赴后继!
  可是当战争胜利了,你们却只关注胜利之后的喜悦,完全不会想到,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是如何的悲苦惨痛!
  还是大皇子人好啊!
  能顾及到我们这些马前卒的情绪,也能做到真正做到忧国忧民...
  他又联想到了嬴川在朝中的各种不公平待遇,感到胸中淤积,深呼吸一口气,郑重开口道:“其实末将之所以能胜,与大皇子离不开关系!”
  殿内众人闻声一愣。
  大殿下有没有亲临战场指挥,即使他真的会练兵,可也不是影响战争胜败的直接因素吧?
  所以这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即使想为大殿下揽些功劳,也用不着这样吧?这太牵强附会了!
  不说群臣诧异,就连嬴川现如今都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管本殿下何事?
  本殿下没让你赢!
  “c***”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