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煦宋中华 / 第三十二章 车盖亭诗案

第三十二章 车盖亭诗案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和赵煦预料的一样,朝廷里的“治河之争”陷入了僵局,看来短期内似乎不用赵煦出面了;不久之后,朝堂里几乎所有大臣们的注意力都被另一件事吸引了过去。和这件事相比,“治河之争”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是什么事如此重大,让所有人都去关注呢?简单地说,就是朝廷近期又发生了一起文字狱案件,事关前宰相蔡确。而且有消息说,这次蔡宰相在劫难逃,会被流放至岭南。
  当初神宗病重,赵煦尚未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身为朝廷次相的蔡确图谋拥立神宗的弟弟继位,(详见本书第六章)但没有成功。他不甘心就此失败,于是就到处宣扬说自己对赵煦有拥立之功,由此得罪了太皇太后。
  再加上蔡确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人物之一,等到赵煦即位后,旧党上台,自然没有蔡确的好果子吃,不久他就被太皇太后贬到陈州当地方官去了。
  开玩笑,皇帝是你拥立的,那还要我干什么。——摘自高老太太的内心独白。
  至于蔡确被贬的理由是什么,这很重要吗?当领导看你不顺眼,想要让你“穿小鞋”时还需要理由吗?何况蔡确是新党,这就是最大的理由。结果就是元祐元年闰二月,蔡确灰溜溜地到陈州钓鱼去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按照以往大宋朝堂斗争的一般流程,这就算是结尾了。只要朝廷的政局不发生诸如皇帝驾崩这样重大的变化,被贬的一方只能安安静静地在地方上“逍遥自在”了,顶多就是在私下里和朋友吹吹牛:“老子当年在朝廷里如何如何”。这也是大宋前期文官内部政治斗争的“标准剧本”。
  但从赵煦这一朝开始,这个“剧本”发生了变化。而第一个发生变化的“案例”就出在蔡确身上。(这位老哥运气不好)
  作者君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次文字狱是这样发生的:蔡确被贬后难免心情郁闷,有一次就到一处叫车盖亭的地方游览散心,文人嘛,游览之后难免冒酸气,就一口气写了十首四言绝句。(真是文思如尿崩,挡都挡不住)
  很快,这十首诗就被蔡确的仇人——吴处厚拿到手了。(至于吴处厚和蔡确之间的恩怨,和本书关系不大,略过不提,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百度,还是挺有意思的一段历史)
  这位老吴同志之前被蔡确“欺负”后一直怀恨在心,本来就在找他的把柄,这次蔡确自己把把柄送到吴处厚手上,他当然不会客气。很快,吴处厚就将蔡确的诗上呈朝廷,说其中“内五篇皆涉讥讪,而二篇讥讪尤甚,上及君亲”。这里的君亲指的不是赵煦,而是太皇太后。(敢情是个人都知道现在的“老大”是谁)
  朝廷里当权的守旧派接到吴处厚的上奏,如获至宝,立刻加以发挥,开始肆意攻击,并以“邢恕极论蔡确有策立功,真社稷臣”的言论弹劾蔡确。
  这就是宋朝历史上最大的文字狱——车盖亭诗案的开端。当然所谓最大只是相对而言,和明清那种动辄株连成千上万人的文字狱不能比。大宋最黑暗的时候,也比明清要宽容得多。
  在原本的历史上,高太皇太后就此决定把蔡确流放到岭南新州。(今广东一带)要知道,宋朝时的岭南还属于未开发地带,毫不夸张地说,去了岭南基本上就意味着九死一生。
  按照赵煦的本意,蔡确在神宗驾崩前后的“上窜下跳”直接威胁到了他的继承人地位,太皇太后将蔡确贬官到地方,他是乐见其成的,所以毫不讳言,最初蔡确被贬的时候,他心里很爽。
  但这次守旧派用文字狱这种手段来贬谪前任宰相,赵煦觉得“过界”了,甚至还要把前首相贬到岭南,这是自仁宗朝以来就不曾发生过的事,搞不好蔡确就得死在那了。(历史上蔡确的确死在了岭南)
  赵煦认为:蔡确有罪,但前次贬官已经足够,虽然知道太皇太后痛恨蔡确,贬谪之意甚坚,但赵煦还是决定要出手阻止。这不仅仅是为了蔡确,也是为了一大批在车盖亭诗案中将要被牵连的新党人物。这些人可都是大宋的精英,赵煦不忍心看到他们就这样倒在朝廷的内耗中。大宋的人才再多,也不应该这样无谓地消耗。
  和前几次赵煦“偷偷摸摸”的举动不同,他知道这次如果出手就意味着自己正式在百官面前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而且还是和太皇太后公开“翻脸”。
  赵煦知道以往那种对付太皇太后的温和的手段这次不会再起作用。在对付自己政敌方面,太皇太后可不是一个“善茬儿”。
  在原本的历史上,身为旧党的吕大防和刘挚曾以蔡确母亲年老,岭南路远,主张改迁他处,高太皇太后坚定地表示:“山可移,此州不可移。”即使后来蔡确的老母找了个老太太出宫的机会向她跪求赦免,也没有让她动摇。
  尽管如此,赵煦还是决定出手,自继位至今,已经快两年了,他一直在达到自己目标的同时尽量隐藏自己,不与太皇太后产生直接冲突。但这次蔡确的事触及到了赵煦心中的底线:文字狱这种玩意儿,决不允许出现在自己统治的王朝里。尽管现在说“自己统治”还有点名不副实。
  但赵煦也清楚地认识到:这次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难度可以说是“地狱级”的,成功的希望很小。而且不管成功与否,自己想要在这件事情过后“全身而退”是绝不可能了。这就是说,赵煦自穿越以来,相对平静的生活即将被打破,将来的皇帝生涯对他来说会变得充满坎坷和不可预知。
  虽然已经无数次在心里为自己打气,但赵煦在即将“摊牌”的前一个晚上还是紧张地失眠了。此刻的他不知道自己做出的选择会给大宋、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他只知道这么做是对的,是有利于大宋的,这就够了。赵煦在心里默默念着后世林则徐的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他在心里默念了几遍,才渐渐睡去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