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煦宋中华 / 第十四章 使臣的收获

第十四章 使臣的收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其实,这还真是赵煦想多了,在宋人的心目中,无论战场上的胜败如何,都改变不了他们的大国心态。由于自身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使得大宋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看待邻国。也许表面上勉强还能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辽国,但西夏那还远不够格。就算在战场上其实没占到多少便宜,但宋朝对西夏的心理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毕竟国家的总体实力放在那里。
  赵煦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是穿越过来的,心态上和一般的宋人不同,更接近于后世中国人。
  西夏使臣听了司马光的回复,知道自己很难在言语交锋中有什么收获,就改变了策略,说道:“我国实有诚意和大宋议和,然眼下和议未成,我国大军自然不能就此偃旗息鼓。只要和议一成,我军自然会谨守国境,不会再跨入宋境一步。”
  司马光和其他在场的大臣听了,心里都暗暗嘀咕:“说得好听,我大宋又不是没有和你们西夏议和过,前些年就算议和成功,也没少见你们袭扰边境,要不然真当神宗皇帝吃饱了饭没事干,才要在西北大举用兵啊。”
  司马光心里是很想尽快达成议和的,所以也没有在言语中和西夏使臣再做纠缠,只是笼统地表示会尽快向太皇太后请旨。
  西夏使臣却不肯就此放弃,他转首对赵煦道:“今日蒙陛下赐见,外臣不胜欣喜之至,机会难得,就请陛下当面给外臣一个答复,也好让外臣能尽早回复我国国主,免得迁延日久,徒生事端。”
  赵煦一听,还没来得及说话,司马光就已经急了,抢着说:“议和之事,自有我朝官员与你对接,哪有劳烦官家亲劳的道理。”
  实际上司马光是怕赵煦不明因由,说出什么不当之言来,那就被动了,何况现在官家尚未亲政,议和的事根本轮不到赵煦做主。
  西夏使臣其实知道现在的赵煦根本没有权利去决定议和的事,他故意这么问赵煦,只是想找大宋君臣的难堪而已。
  谁都知道现在的皇帝年纪尚小,未能亲理朝政,但这个理由大家只能心知肚明,却是不好摆到台面上公开说的。不然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搁,皇帝丢面子就是大宋丢面子,可不能等闲视之。
  西夏使臣还不肯就此收手,反问司马光:“议和之事,非同小可,外臣只是希望能得到大宋天子的回复而已,并未失礼,还是说现在的大宋天子根本做不了主呢?”
  听了这句话,所有在场大臣的心里都咯噔了一下,心说:“坏了,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刁钻,怎么回答都不对,你实话实说吧?皇帝的面子就丢定了,你说皇帝有权决定吧?接下来西夏使臣就肯定会追问皇帝,那样闹出的乱子恐怕会更大。
  急迫之间,就算是司马光这根老油条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才能既不伤皇帝的脸面,又能将西夏使臣打发走。
  有那么一瞬间,紫宸殿内安静得连根针掉落的声音都听得见。最后是一声轻笑打破了现场的气氛。
  在场的大臣都四顾相望,想看看是哪位仁兄这么有种,敢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做“接盘侠”。结果四下看了看,没发现有谁站出来“顶缸”。最后抬头才发现,发出笑声的居然是皇帝本人。
  司马光看了看赵煦的脸色,倒没发现有什么恼怒或者难堪的神情,好像皇帝只是觉得这件事挺有趣,才发出笑声的。
  赵煦坐在龙椅上,一开始心里其实觉得挺过瘾的,能看到下面的大臣和西夏使臣的“表演”,自己在旁边当个“吃瓜群众”挺好,但后来西夏使臣的言辞渐渐锋利,还涉及到了自己,赵煦就觉得不能不有所表示了。
  他发出那声轻笑其实只是为了吸引众人的注意,见目的达到,就开口道:“朕尚未亲政,(这句话赵煦自己说没什么问题)按说现在不应该贸然插手国事,但夏国使臣既然有所问,朕也不好不答。朕问你,你们夏国的国土是如何得来的?”
  西夏使臣没想到赵煦会直接出声,但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答道:“我国的每一寸国土都是我大夏勇士牺牲性命、奋力拼杀所得。”
  赵煦听了,言道“不错,贵使诚不欺我,然我大宋的国土难道就不是我军将士拼杀所得吗?”
  大臣们听到皇帝用这句话反问西夏使臣,心里都是暗暗叫好,同时也松了一口气,有些大臣心想:“真没想到居然要靠官家出面才能挽回被动的场面。”
  西夏使臣立马知道自己被“套路”了,赵煦的言下之意很明显:你们夏国的国土是勇士用性命拼杀所得,我大宋自然也一样。
  “想要光靠嘴皮子收回失去的国土,看来难度比原先估计的要大。再扯皮下去也没什么用处。这次就先应付过去,等回了驿馆,仔细思量之后,再定行止。”西夏使臣心里暗暗决定。
  当下,西夏使臣不敢再多说什么,就此告退。
  待西夏使臣退出紫宸殿后,就有大臣上前向赵煦大拍马屁:什么“官家英武,折服外臣,使夏人不敢小视我朝”之类的废话。
  赵煦原本是想发火的,后来转念一想,今天自己已经出过一次“风头”了,如果再“行雷霆之怒”恐怕就有些太过了。反正这些马屁话,自己只当耳边清风,不往心里去也就是了。当下,不再言语,任由那些拍马屁的大臣在那里“唱独角戏”。
  不过经此一事,百官始知皇帝终非一般幼童,开始心生敬畏。
  西夏使臣离开皇宫之后,仔细思量这次觐见的经过,也有了自己的收获:宋朝的新皇帝年纪虽小,但言语之间英气已露,恐非庸主,现在宋朝皇帝尚未亲政,对我大夏的影响还可以忽略,但数年之后,他长大亲政,将会以何种姿态对待我国,就甚为可虑了。
  同时他不由得联想到之前大宋议和态度的变化,这是否和小皇帝的态度有关,现在想来也难说得很。
  “看来原先以为大宋皇帝只是个傀儡的想法,大错特错了,这个情况必须尽快报于梁相国知晓。”西夏使臣在心中暗道。
  现在的西夏是梁太后和梁乙埋兄妹掌权,梁乙埋任相国。二十四岁的李秉常只是他二人手中的傀儡,和现在的赵煦可以说是一对难兄难弟。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