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郁洲港外的海面上,100多艘战舰列阵着,前方是三十多艘三桅战舰,多为福船样式,只有几艘为广船样式,福船两头翘而船身宽大,其中最小的福船也有60多米长,24米宽,船头和船尾都有一门红夷大炮,两侧各有20--30门佛朗机炮。
最大的一艘船长158米,宽63米,五桅九帆高纵入云,除了船头船尾的红夷大炮,两侧共有60门佛朗机炮。
三桅福船后方是十几艘大型沙船,沙船底平,不能破浪,载人载货却是最佳船型,这些沙船虽没有装备火炮,但上面都是严阵以待的火枪手和日本武士。沙船后方是60多艘各种船型的中小船只,每艘船载人20--80人不等。
东方船只常见的基本只有四个船型,以速度见长的广船,以载重见长的沙船和以灵活见长的鸟船,以及取各方中庸的福船。
自从郑和下西洋,朝廷颁发了禁海令,烧毁了倾全国之力制造的三十七艘宝船后,世间只有一艘宝船幸存,就是这五桅九帆的超大型福船五峰号。
五峰号原是郑和舰队的中型宝船,后被三水王汪直不知道用什么手段获得,随着汪直被胡宗宪假意诏安诱杀,五峰号几经周折落入了荷兰人之手。
李国助的父亲李旦是整个东亚海域最大的海商,控制着台湾、日本、马尼拉三地的商贸,每年利润都在千万以上,手下十几股海盗一边跑商一边打劫,海上势力除了明朝水师整个东亚海域无人能出其左右。
李旦病故后,李国助年幼不能服众,先是李旦义子郑芝龙反叛,占领了台湾的商贸和货船,后有日本人抢占日本的货船商贸。李旦早年因资助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德川家康发达后不但力挺李旦的商业帝国,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李旦死后,李国助面对各方势力的侵蚀,只能求助于母族,德川家出面才保下了日本的产业。
李国助在日本的九州岛站稳脚根后,对另外两处的产业也是势在必得,与义兄郑芝龙多次交涉无果,双方几次大打出手,都是势均力敌,双方各种暗杀下毒手段都用尽了也无可奈何。
几年后,郑芝龙在大明的官位越来越高,升至海防总兵,手下势力也是越来越强,李国助渐渐不敌,他只好把马尼拉的产业赠送给荷兰人,在荷兰人哪里换得五峰号和大量枪炮和火药,继续与郑芝龙作对。
李自成围攻京师的消息传开后,郑芝龙奔走联络各地藩王,打算拥挤新皇帝,李国助通过内地的眼线探得郑芝龙的行程,郑芝龙带着几十人来到淮安府,机不可失,李国助带着近两万手下,一百多战船前来猎杀郑芝龙。
五峰号船头,李国助迎风而立,身后站着一个儒生和十几个具足武士,这李国助身形不高,面容清秀,三十七八的年纪却不显老,他对那郑芝龙也是恨极了,不归还自家产业也就罢了,三番五次地暗杀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
前方三十艘三桅战舰一字排开,三十门红夷大炮对着四里外的郁洲港狂轰滥炸,三十多斤的大铁球打在港口的青石路面上到处弹跳,每弹到一处都是一阵血雨腥风。
港口也有几门神威将军炮,可惜射程不如红夷大炮只能干瞪眼,这边的船只都已降帆,帆船顺着海浪慢慢飘向港口,离港口还有三里的时候,船上的水手都扔下重重的铁锚,在这个距离对面的炮已经可以打到这边了,不过对面的明军已经被轰鸣地炮火打懵了,根本不敢还击。
没过一会,船头的红夷大炮已经打完五发炮弹,这红夷大炮虽威力强射程远,但是安全性太差,打完五发炮弹就需要用湿布降温休息一下才能继续发射,李国助让手下升起后竖帆,在风力和铁锚的作用下,战船慢慢转向,船尾朝着郁洲港继续炮轰,又是一阵炮火连天,郁洲港被轰的七零八落乱七八糟,各种货物洒满港口。
这时赶往鹰息崖的倭寇已经赶回来了,那个身穿红黑色具足的武士向前禀报,抓到近千流民,并没发现岛上的火炮。
李国助常年与郑芝龙火并,人员伤亡较大,他也不想手下全是日本人,为了制衡手下的日本人势力,每次打劫,明朝人也是一个重要目标。
沙船全名为“防沙平底船”,这种船型吃水较少,可以在浅水区航行而不惧海底的暗礁和淤沙。李国助看到战舰的尾炮即将发射完五发炮弹,当即命令沙船和小型船只准备抢滩登陆。
十几艘大型沙船后面跟着四十余艘小型船只,慢慢向海港驶去。
令人意外的是港口的明军居然没有溃败,船只靠近港口的时候对面明军几次佛朗机炮齐射,造成了不少伤亡,不过还好佛朗机炮的数量不是太多。
倭寇们的小型船只直接搁浅在海滩上,近两千倭寇跳下船只冲向港口,后面的沙船在浅水区放下船锚,四千人趟过海水往港口冲去。
众倭寇冲到离海港两百步的距离,对面的几十几门佛朗机炮又是一阵齐射,近距离炮弹打的准,伤亡一下高起来了。这佛朗机为后膛炮,射程虽只有三百步,但射速超级快,子炮放进母炮就能发射,后膛炮散温快,打四十发炮弹才需要物理降温。倭寇们的火铳射程不如佛朗机只能被动挨打。
冲到近百步,双方开始火铳弓箭互射,明军在港口内有掩体,倭寇们在海滩上一览无余,但倭寇们的火铳比明军多,尽管一些火铳在趟海水时被打湿了,但明显还是比对面多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