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人工智能:语言专家,视觉专家,动力学专家……等等。
王大多一眼扫过去,站在陈晨后面的有十几个人。
“怎么和陈晨的一个样,也是两个礼拜没有回家休息了吗?”
“陈晨啊,你的科研团队也是很久不回家了吧?”
“是啊,有什么问题吗?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他们不能走,走了一切灵感都会丢失的”
灵感会不会丢失王大多不知道,他只想知道人工智能什么时候才能研发成功。这样才能让梦莹科技更加强大。
“我们现在卡在哪里了?”
“现在人工智能小依已经完成80%了,只能把神经元芯脑研发一些小问题搞定,就万事大吉了,这是超级人工智能的核心零部件。”
在海底600米的,王大多的科研团队已经探查了一小部分的“淵”,陈晨的实验室团队正在争分夺秒的分解重组。
实验结果让人很是兴奋,如果研发出来,神经元芯脑的人工智能将会强大无比。
2022年,6月,16号。
经过一个星期陈晨的团队奋斗,今天算是把人工智能“小依”研发成功了!
神经元芯脑的开发应用成功标志着王大多梦莹科技的两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小依”和“新人类”计划。
这样就能实现人机互联,一个全新的人类模式正式诞生。
人类的学习、工作效率将会以几何倍数增长。现在“小依”就被安装在“地心”建筑里面,安保等级和王大多一个级别特1级别。
这栋三个标准足球场一样大的“地心”建筑,王大多付出了很多心思。
最前沿的科技成果都会最先应用到这里,人工智能“小依”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之作。
有了小依,王大多工作效率成倍增长,工作进度大大的加强。他不会在关注一些琐事了的,现在王大多终于腾出时间出来和陈晨认真地攀登科技树了。
有了“小依”,王大多就是这座城市的掌控者,王大多就是北部湾之眼的“王”,没有人逃出王大多的监控与审查,意外与风险会降到最低。像“别墅事件”的事情王大多可以肯定不会再发生了。
有了“小依”,王大多的实验结果都会很快速,现在的“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关键的步骤,就是因为有了”小依”才大大的加快。
“小依,现在我们北眼(北部湾之眼的简称)现在的进度是多少了?”王大多问道,他已经很少期待把这座海底城市的进度给加快了。
“现在北眼的进度已经达到36%,预计两年后可以建成。资金消耗已经达到8668亿夏元,我们的账上还是2045亿,资金运行良好。”小依严肃地回复道。
王大多又接着问:“现在生活在“北眼”的海底城市的人员是多少?”
“6830人。”
“可控核聚变,还有什么难度?”
“已经没有难度了,只有解决控制调节温度的开关,就可以应用了,预计2023年七月可以建设“可控核聚变飞船了”。
“生命延长技术可有重大进展?”
“我小依都制造了出来,只要在人的脑袋注射神经元芯脑,就都没有问题的了。”
“引力装置,现在进步怎么样,如果可控核聚变研究成功了,就是建设“瞭野之城”,然后就是建设“太空天梯”,没有引力装置,建设“太空天梯”那就是浮萍。”
“这个大概要很久,2024以后不知道可不可以……”
就这样的一问一答之中,王大多知道了梦莹科技的许多东西。这样的效率让王大多很是满意。
有了“小依”的帮忙,王大多打算把海底的资源进一步开发出去:
随着梦莹科技和部门基金合作建设的“北部湾之眼”的一期工程的成功,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
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没建设“北部湾之眼”筹资更多的资金,王大多决定,在海底城市北部湾之眼,正在筹划建立或已经建立了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
王大多打算从过去单纯的海洋捕捞时代,逐渐过渡到未来的“耕海”时代。
在不远的将来,王大多利用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中,将比在陆地上的农牧场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因为同面积的单位产量,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120倍。
王大多打算将大量养殖海藻和海草等,供应陆地上的牛、猪、羊等作饲料,成立饲料厂。当然了这些产业王大多是不会做的,只能从北部湾之眼入住企业那里招标,毕竟以后这座海底城市要住几百万人甚至更多达一千万人口。
从而获得更多的蛋白质、世界海底田园的总产量不久将会从目前的2000万吨跃增到,8000万吨,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将由水下联合收割机来割取,然后在北部湾之眼工厂经过加工,卖到陆地上。
这样的买卖量大,利润很是客观的。
打造特色的夏国海洋产业!
在计划中,王大多又打算将世世代代捕鱼用的渔网,用强大的吸水装置替代。
利用北部湾之眼的电场,在海底城市的外围发出的光、一定频率的声音和溶于水中的特殊化合物,能够引诱和迫使鱼群集中在一起,游近船上放下的吸水管道,吸水管道连水带鱼一起吸进船舱中。
到那时,连同海底牧场向我们人类提供的各种鱼虾类一起,人们从海洋中所获得的海味将达15亿多吨,比现在向海洋索取到的多上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随着世界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大量开采,陆地上的这些资源将日益枯竭。
这一块王大多不打算涉及能源板块。虽然矩阵电池抢走了传统的一些利益,但是嘛石油产业链,王大多打算交给部门基金来开发和应用。
有了北部湾之眼35%和梦莹科技30%股份的部门基金,现在已经将目光转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据估计.海底的石油蕴藏量约为1000亿吨,仅北冰洋的石油储量就可供世界用上50年。目前,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陆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己发现了500多个油气田,一个为期十年的世界海洋边缘钻探计划的实施已近尾声。
部门基金探索和开采海底石油,并将把生产基地建在海底,王大多没有什么意见。有了北部湾之眼海底城市,对于海底石油开采后的运输问题,这个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于海底石油开采后的运输问题,人们将用大型潜水艇。设想把巨型塑料筒沉入海底,里面装上10万吨原油,由潜艇拖带航行。
这是比较保守可靠的方案,部门基金经过论证,决定采取这样的方式。
海洋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人们称之为“蓝色的煤海”,它将转化为人类未来的能源。未来的海洋热能转化厂,将设置在海中,在沿海可由电缆供给城市用电。被誉为“未来的燃料”的重水,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陆地水高得多。从重水中可以提取氢的同位素,陈晨的科研团队正在用它来进行热核反应试验。
如果获得成功,它将成为取之不尽的能源。
在全球各个国家之中,现在除了夏国遥遥领先之外,岛国算是第二梯队。
王大多吸取“别墅事件”的教训,打算单方面对岛国进行海底城市的技术封锁,不让其获得建设海底城市的更加先进的技术。
现在梦莹科技和部门基金联合打造“北部湾之眼”海底城市,这己不是幻想,而是现实。
只是现在还是小范围的圈子知道而已,并没有向社会报道。打算两年之后才会向社会开放。
目前除了夏国之外,岛国已经在自己的国家建造了一座海上游动的“小城市”。它大多用钢铁做成,中心是一座6层大厦。设有室内小花园、电影院,水电全部自己供应。
先对于“北部湾之眼”的海底城市,岛国这个就是幼儿园级别的,王大多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因为他梦莹科技掌握了核心科技,制造“重肽钢”的技术。
饲料厂王大多打算向夏国企业招标。海底能源就让利给部门基金吧,有他们出力,北部湾之眼繁荣的速度也会更加的快速。
动员能力梦莹科技是比不上部门基金的,王大多还是必须承认人的有点的。
他王大多只不过运气好,得到了奥多文明的“火种计划”罢了。
王大多吃过了饭。也许是早饭,中饭,还是晚饭吧。
反正,在这座“北部湾之眼”的海底城市之中,仿佛时间都是静止的。没有白天和昼夜,没有春夏与秋冬,也没有阳光和风。
这里只有,忙碌的机器,精力充沛的作业人员,都在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因为每个目标的,每天,每小时,每秒的进度都被小依所掌管,人和机器在工作时间里,是不需要额外的情绪的。
在工作时间段,小依就是他们的一切。如果那些员工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制度,这样的工作环境,王大多也不会强求,最低一天1000块的日新,不愁招不到人。
现在北部湾之眼陆续建设一些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