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今天来衙门上班,老天给了陈咎一个天大的惊喜。
一进衙门口,过道就被人堵死了,一群差役和刀笔小吏围在一起,时不时的交头接耳。
前边竟然有热闹,这吃瓜群众一定要当当。
“老哥,前面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一个有长颈鹿综合征的差役探着脑袋不停的往里面瞧。“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什么人摔倒了?”
摔倒?这也值得围观?难道汉朝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成这个样子了吗?
“什么人摔倒了?”
差役因为看不到东西正上火呢,陈咎在他耳朵边上老是问,差役直接烦了。“想看自己挤进去看去,老问我干什么。”
最讨厌你们这些伸手党了。
差役的呵斥并没有浇灭陈咎的好奇心,他越发的想看看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仗着自己人瘦体窄身手敏捷,陈咎像在春运在火车上上厕所一样,一路扭曲变形到达了事发的最中心位置。
一个差役靠墙坐着,脸上满是血,哎呦哎呦的叫个不停。
陈咎瞬间乐了,这不是那谁吗?这咋的了这是?让人给打了呀。
郭巴捂着脸,气急败坏的向围观群众述说着自己刚才的遭遇。
“也不知哪个让人刨了祖坟的玩意儿,竟然在这里放了一个梯子,我急着向令老爷报告情况,跑的快了没留神,就被这破梯子绊的飞出去了,哎呦差点没把我摔死。这个缺了八辈子德的玩意儿,我咒他儿子一生下来就没小吉吉。。”
郭巴的身边有一个梯子,上面落了不少血。
陈咎看着梯子挺眼熟,怎么和自己昨天爬墙用的梯子那么像……
围观的群众三观还是很正的,围着郭巴看笑话的同时,也不忘义愤填膺的附和几句郭巴的咒骂。
不说别的,这随地乱扔东西的毛病是挺气人的。
陈咎默默的离开了人群,不能围观了,耳根子疼。
坐在自己的案前,陈咎左看看右看看,一副贼眉鼠眼的样子。感觉别人都没有注意到他这里,便迅速从怀里掏出绢帛,塞进了面前的一堆竹简里面。
想了想陈咎又把绢帛抽了出来,咬咬牙放在了案上一个很显眼的位置。那个地方紧挨着过道,人们进进出出都从那里路过,绢帛放在那里很容易被人看到。
心不在焉的写着东西,心思全挂在绢帛上,看到有人路过陈咎就不自然的直起身,想看看路人会不会注意到绢帛有什么异常。
然而等了半天,所有路过的人都对绢帛视若无睹,仿佛案上的那个绢帛根本不存在。
这哪儿成呢,完全起不到实验的效果呀。
陈咎拿着绢帛站起来,来到一个平常对他还不算偏见的老吏身边,借口问询一下写公文的一些心得。
把绢帛摊到老吏的案上,陈咎问道:“还请老前辈给晚辈看一下,晚辈写的公文还有什么疏漏之处。”
老吏老实人一个,完全猜不出陈咎这是醉温之意不在酒,闷着头看了起来。
没看出来吗?难道是我给的提示不够?
“前辈看这里是不是有一个毛边?”
老吏被陈咎的话所吸引,看向陈咎所指的地方,手慢慢的伸了过去。
陈咎的心刹那间提到了嗓子眼儿,他如同即将发起攻击的猎豹一般蓄势待发,只要老吏看出了什么异常立刻就把绢帛抢过来。
不过老吏显然没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手捏了捏绢帛的毛边说:“还真是。朝廷的这些织工们越来越粗制乱造了。”
陈咎松了一口气,他被自己刚才营造的紧张氛围吓的不轻,这种如同坐过山车一样的刺激感受在是太过瘾了。
陈咎胆子越来越肥,又问了一个更加露骨的问题。
“这绢帛好像和朝廷以前发下来的不太一样啊。”
有吗?老吏心想这后生的脑子怎么长的,怎么尽关心一些材料的质量问题。你是想恶意差评还是怎么的?
“没有吧,我看着没什么变化。”
陈咎的冲到嗓子眼的心又落下了。
“我也觉得是。”
老吏眼直了,我听错了?
低着脑袋听完了老吏的一番建议,陈咎拿着绢帛回到了坐位上。
看来甄假还真是造假界的良心,这要是蒙混过关了自己绝对要做一面锦旗敲锣打鼓的送给他。
写啥字都想好了:造假圣人,天地良心。
陈咎突然又想起了那个传国玉玺。要是自己把它买下来,哪天皇帝家遭了贼,自己把它献出去,说不准就换来一生的富贵。
即便皇帝家遭不了贼,自己把它当传家宝传下去,说不准哪天后代就能用的上。
我家的传家宝是传国玉玺,说出去多体面。
想想就美的慌啊。
陈咎正意淫呢,刘比来叫他了。
“公文写好了没有?”
“写好了。”
“拿出来我看看。”
陈咎急忙把绢帛双手捧给了刘比。
刘比看完,点了点头。
“这次还像点样子,走吧,郭大人要见你。”
陈咎整理了一下仪容随着刘比出了签房。
走了一会儿,陈咎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
“只有晚辈一个人?”
刘比知道他想问什么。
“郭巴去洛阳城排查线索去了。”
“他的伤……”
“只是磕到了鼻子,多流了点血。看起来吓人,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见到了郭珍,洛阳令老爷还是一身的酒气。
郭珍正在补觉,脸上都是衣服压出来的折子。
“见过郭大人。”刘比陈咎深深一礼齐声道。
“啊,来了啊。”郭珍打了个哈气,伸了伸懒腰,松弛下来后整个人颓废之气四散。
“公文写好了?”
“写好了。”
“拿上来我看看。”
刘比把陈咎的公文捧到了郭珍面前。
一眼看下去,郭珍觉得不错,比起之前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这是呈给尚书台各位大人的寻常文书,不用字斟句酌的写的太刻板,有些跳脱之处反而更能显出些生气。因此郭珍也没有改动,补齐时间,署下自己的名字,拿起洛阳令官印哈了一口气,双手用力按了下去。
还真和陈咎想的一样。
将绢帛卷起来,装进画筒里,盖上盖子,交给身边的仆人保管,等到大人们召见的时候呈上去,所有的工作就算完成了。
陈咎到这时候才算是完全放下了心,既然郭珍都认可了,那假东西也就变成真的了。
陈咎长出一口气的动作让郭珍误会了。郭珍以为陈咎是有感于几天来被同僚排挤,被上司训斥。心中生出了自暴自弃的心思。若他真是抱着这个心思一直懈怠下去,做事变得敷衍了事,那只怕他就毁了。
陈咎身上透着的一股子认真劲儿郭珍还是挺喜欢的,为了陈咎以后的仕途,郭珍觉得有必要和陈咎说道几句。
“你可知为官之道最重哪四个字吗?”
陈咎一愣,他没想到郭珍会问他这种问题。
为官之道所重的多了去了,比如清正廉洁,比如忠君报国,比如勤政爱民,圣人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圣人之言虽然侧重于教化君王,但这道理放在为官之道上也是恰当的。
当然陈咎也不傻,没把心中所想说出来。郭珍这句话明显是话头子,其目的就是把后面的训诫引出来。若是陈咎胡言乱语把郭珍的嘴堵上了,那岂不让郭珍没了纵情发挥的舞台。
有道是老鼠拉木锹——大头在后头。陈咎已经低下了脑袋,作出一番虚心受教的动作。
郭珍果然自问自答起来。“为官者,最为重要的便是党同伐异。”
陈咎又是一愣,用得着这么阴暗吗?郭大人如此教育一个官场萌新,就不怕把大汉的未来染黑了?
不过听到下一句,陈咎紧张的心就松弛了下来。
“所谓党同,就是要团结大多数的人。只有成为了大多数中的一员,你才能在官场上站稳脚跟。团结了大多数,你也就拥有了大多数的支持,相对应的,你的对手也就变少了。敌人一少,遇到的使绊子穿小鞋的恶心事也就变少,朋友一多,得到的助力也就越多。做到这一点,你的仕途就会顺利许多。”
原来郭珍也是标题党啊。用的词显得很高大上,其实说的还是老掉牙的道理。
“你可听懂了我所说的。”
陈咎白眼一翻。自己讲不过瘾,还得我配合你。“晚辈不知,还请郭大人赐教”
孺子可教也。郭珍感觉坐着说不过瘾,站起来踱着步子道:“你刚来衙门,便受到了刘功曹的重用。这本不是你的错。然而你这人独来独往,从不和同僚相熟,平常也总是端着一副读书人的架子,内心里看不上那些所谓的大老粗。于是一来二去,你便不知不觉的将所有人都推到了你的对立面。这衙门里就属你势单力薄,他们不欺负你欺负谁。”
陈咎虽然作出了一副受教的样子,然而他的心中却不是很认同郭珍所说的话。我能力拔群,即便和那些同僚老死不相往来,凭着我的本事,我也能路升上去。他们嫉妒排挤我,岂不更说明我才能出众。有道是不遭人妒是庸才。
看到陈咎虚心受教了,或者说表面上虚心受教了。郭珍满意的点点头,心中又道了一声孺子可教也。
“好了,既然明白了,你便下去吧。以后和你的同僚好好相处,不要再让我看到你垂头丧气的。”
什么?这就完了?郭大人你挖坑不填啊。伐异呢?您老忘了吗?
陈咎顶着一脑袋喵?喵?喵?,躬身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