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巴豆药效鉴】
巴豆能消水肿腹水;荡涤胃肠,可除寒积便秘,有勇猛之势,斩关夺门之雄。且却痰可治喉痹痰壅,蚀疮又为疮疡之要药。
【巴豆药作用】
巴豆油对口腔、胃肠等粘膜皮肤有烈的刺激作用,能产生口腔、咽胃灼热感,有催吐作用。
【巴豆学成分】
含巴豆油,中巴豆酸的甘油脂为异成分。油中尚含巴豆树脂与甲酸、丁酸巴豆酸结而成的脂。
【用用法】
0.1——0.3g,入丸散装入胶囊服。用适,敷于患处。
【巴豆的禁忌】
不宜饮开水等,以免剧泻下。泻下不止,可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食冷绿豆粥可止泻。畏牵牛子(巴豆烈为上,偏与牵牛不顺)。
无寒实积滞、孕妇弱忌服。
①《草经集注》:“芫花为之。恶腾草。畏大黄、黄连、藜芦。“
②《药对》:“畏芦笋、菰笋、酱鼓、冷水。得火良。与牵牛。“
③《药论》:“能落胎。“
④《草衍义补遗》:“无寒积忌之。“
【附】
巴豆霜(为巴豆仁经压榨,用多层吸油纸包裹,热微烤而成巴豆霜)。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峻下积滞、逐水消肿(下腹水肿证)、豁痰咽(吹喉治喉痹证)。如(局方<水浸丹>巴豆霜黄丹,以黄蜡作汁为丸)用于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口干烦渴等。
【巴豆临床应用】
①防治白喉
对白喉密切触,病人属、白喉恢复患、健康带菌,以轻症白喉病例,均可采用巴豆泥局贴敷的方法以防治。方法:将除内壳的生巴豆仁0.5克在消毒乳钵中研成泥状(朱砂0.5克共研),挑绿豆大的膏点,置于约1.5厘米方的胶布上。贴于两眉间印堂穴,颈扶突穴,经6~8小时(长12小时)揭,可见局出现一小水泡,即用消毒针尖刺破,以消毒棉球拭干渗液,再涂龙胆紫液。对白喉密切触病人属,贴巴豆朱砂膏后,经对照观察,能降低发病率;对白喉恢复患健康带菌,用巴豆泥敷后,可90%以上病例于8~24小时内带菌现消失;对轻症白喉可配青霉素他对症治疗。
②治疗喉梗阻
白喉麻疹后喉炎引的喉梗阻,可用生熟巴豆散约0.5~O.7分,用喷粉器吹入咽,观察2~3小时,如无呕吐、腹泻呕吐腹泻数不多,而梗阻症状尚未显转的,可再行2、3喷咽,1内喷咽不超过3,必要时可连续喷2~3。如呕吐腹泻较着,应立即停止。对质虚弱、心力衰竭发心肌炎病变慎用。多敷病例在喷咽后半小时至3~4小时,可见吸气陷没、呼吸促迫喘鸣等症状显转,数小时至1~2内梗阻除。治疗过中应同时用白喉抗毒素磺胺类、抗菌素。对气下梗阻无效。呕吐泄泻为见应,梗阻症状多在腹泻咸呕吐后得到显改善。生熟巴豆散用3粒生、4粒熟的巴豆研末油成。法:七倍数的巴豆若干粒壳衣,将中4/7炒至黄色,与余3/7的生巴豆共研成粉末。夹在数层能吸收油分的纸内,用力挤压油,再换纸用温热熨斗在纸上熨压,净残留油分,后再研成细末备用。
③治疗支气哮喘哮喘支气炎
苹1洗净,用小刀挖1个三角小洞,另用巴豆仁1粒入小洞,仍将苹盖严,隔汤蒸30~60分钟。凉,出巴豆仁,吃苹,喝苹汤。成人每日吃1个,症早晚吃1个,夜间喘息临睡吃。8岁以下小儿酌减。可连续服用数周。服后具有止喘、祛痰作用;个病例可能出现轻微腹泻。
④治疗急、慢肠炎慢痢疾
巴豆适内壳,仁,不油,入铜(铁)勺中置炭火上炒焦,至巴豆内黑透为,待冷,秤准2钱,研成泥状备用。另将蜂蜡2钱溶,与巴豆泥搅拌均匀,候稍冷,搓条丸,约成80丸,每丸0.15克,内含巴豆O.075克。成人每0.6克(4丸),日服3,空腹时服用;8~15岁,每服2丸;5~7岁,每服1丸;1~4岁,每服半丸;6个月以上,每服1/3丸;6个月以下,每服1/4丸;未满1月婴儿忌服。服后未见腹痛、腹泻、呕吐等副作用。凡兼有发热他症忌服。经治疗急腹胃13例,慢腹泻4例,慢下痢4例,均治愈。药对虚老人的慢泄泻亦有效。
⑤治疗急阑尾炎
将巴豆、朱砂0.5~1.5克研细混匀,置6x6厘米大小的膏药胶布上,贴于阑尾穴,用绷带固定。24~36小时检查所贴,皮肤应发红小水泡,若无现,可更换药。共治疗99例,中急单纯阑尾炎17例,伴有不同的发症82例。少的贴1,多的贴3。效:治愈85例,无效14例(仍用手术治疗)。。
⑥治疗神经皮炎
巴豆壳1两,雄黄1钱,磨碎后用3~4层纱布包裹,每擦患处3~4,每1~2分钟,至痒感消失,皮损消退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