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老杜的记忆里提取的,关于端木的信息。
当时老杜被公孙衍利用,公孙衍当时化装成流浪歌手于剑南,在京城的四元桥底下守株待兔,算准了老杜会出现,并用高超的吉他指法,导致老杜精神分裂病发。
时间是2000年3月底,于剑南利用老杜的精神分裂,并违规使用时空规则,将老杜代入公元前489年。
代入地点,是陈蔡之厄前夕的宛丘南郭,于剑南利用他冒充颜渊,动机不明。
于剑南利用老杜,断断续续作案四次,代入的时间坐标,集中在同一天,即公元前489年农历3月的某天。
老杜被利用,浑浑噩噩的冒充颜渊,一共大半天,上午在羲皇陵算卦,中午回到公良孺家老宅,下午周游团队开会,听取曾参,仲由的局势汇报。
天黑的时候,端木突然回来了。
端木一行十人左右,都骑着骏马,跟随他回来的,是几个化装成平民的楚国护卫。
端木此次出差,收获很大,有钱有粮还有料。
端木回到宛丘南郭的院子,顾不上休息,来到大厅,汇报奉命去找楚王的任务进展。
当时开了半天的会,已经散会了,而且端木此行事关机密,仲尼没有召集全部弟子参会。
只有参与过这个机密的颜渊,仲由,加上端木和仲尼,一共四人。
端木汇报了去找楚王,一路上的情况,情况是这样的:
端木从宛丘出发,去载郢,去找楚昭王。
端木和楚昭王不熟,也没打过交道,所以带了一件信物,昭王见到信物会无法拒绝他。
这件信物,就是祖龙玉珮。
宛丘离载郢不算太远,西南直行五百里,太平时期骑马,一大早出发不停赶路,要一天或一天半。
可是当时很不太平,南方各国交战,正路走不通,要路过的新蔡,黄淮,太别山,当时这一带密不透风的战场,收割生命的坟场。
四国军队,流民,强盗,山贼,水寇的势力,把这一带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蛛网。
要想绕过这张网,端木只能走东北绕圈,过商丘,从宋、吴,越,楚四国后方绕道,要画大半个椭圆。
老路和新路路程的差别,用积分求和换算的数值,大致相当于以宛丘和载郢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直径,画出的圆周周长,C=πd,π=3.14159,是平时三倍多,加上吃饭休息,预估需十几天,往返要一个月的样子。
可端木出发时并不知道,楚王当时不在载郢,这样的军事机密,外界很难第一时间得知。
楚王当时带兵亲征去了,王弟熊子綦为先锋,楚王居中军,正在向商丘方向推进。
端木对准商丘出发时,楚昭王正在新蔡,熊子綦在城父,直线距离分别是80里,50里,一个时辰的路程,但是军队动向保密,又多国混战,百姓分不清谁是谁,宛丘城内毫无消息流入,端木就这样和楚昭王擦肩而过。
端木骑着马,绕过商丘,认真的用马蹄画着大椭圆,画到了建康。这才听到吴国百姓盛传,楚军跟吴军又打起来了,而且楚王亲征。还有,吴国老帅伍子胥被剥夺军权,军师孙武辞职不知去向这些消息。
还有,楚军在陈蔡之间击溃吴军,在城父再破吴军,在商丘又破吴军,这些消息也流进端木的耳朵。
端木还听说,越王勾践为吴王牵马三年,吴王宽仁,刚放他归国。
端木哎呀一声说,错过了!可此时楚王究竟在哪?在新蔡、城父、还是商丘?无法确定,而且楚王的坐标随时会变,会战之地,也凶多吉少,不敢折回追寻。
载郢,没有必要去了,但是听到越王归国的消息,端木脑袋里灵光一闪,发现了一个好生意,打马去了会稽。
端木是商王族后裔,也是商族末代大法师遽伯玉的外孙子,天生是商人,遇见好买卖心痒痒,忍不住。
端木发现的这个好买卖的切入点,是范蠡。
越王的肱骨之臣范蠡,也是端木的密友。
渊源是这样的:范蠡的师父文真人,是道祖嫡传,一代宗师。
文子与端木的外祖父遽伯玉是至交好友,众所周知,遽伯玉是商朝灭国后,隐藏在卫国的最后一个商族大法师,他让端木拜仲尼为师,将商族法脉藏于未来的主流,儒家。
商族法脉的信物,就是祖龙玉珮。
但是当时端木还没有成器,遽伯玉的天命已到,不久将归,只好把祖龙玉珮先交给仲尼保管,待端木悟到商族和儒家精髓,再交给他继承法脉。
越王牵马三年,忍辱偷生,必有所图,刚刚归国,正无计可施,也不敢轻举妄动,外界事务,全靠范蠡文仲打理,而越国的当务之急,是需要一个代理人。
端木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商机,立即打马到了会稽,会晤范蠡,和越王勾践,不出所料,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