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洛阳城内。
董卓死后,尸首被吊在南门城墙上。有人在他肚脐眼上挖了个小洞,插了根灯芯,听说刚好烧了三天三夜。百姓以为要打仗了,打好了包裹随时准备逃生的。
两天后在董镇南的主要参与推动下,朝廷向全国各州郡发连发四文。
第一文:派天朝代表到各个州郡见诸侯史臣,颁布董卓十大罪,晒尸三天。告诫天下当今天子还是你老大,勿以乱生乱;
第二文:凡天朝管辖区域,实行军屯制,闲时为农,战时为兵。设立十户连坐制度,一人逃走十家当斩,并免税三年;
第三文:开设文武贤馆,招纳文臣武将。不论以前做过什么坏事,只要有能力都会任用。
第四文,开设书院学府,年满八岁及以上年岁上不封底,无论男女均可到书院学习知识。
唯独这个第四文,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御史轮番轰炸,在那时男尊女卑的年代,女孩入学实在不可理喻。
董镇南也没那功夫去解释很多,最后简单粗暴的解决了这个事情。派兵围堵了上言的御史府邸,不让其出府。
-----
东汉民风习惯跪坐在地上,镇南吃不了这个亏,跪坐半响腿就开始麻了。
后来找来两个木匠,根据记忆画了草图,做了几把太师椅和类似可坐可躺得罗汉床才得以解脱。
自从当上这个太农令,董镇南各方面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实在是没办法,一时半会找不到能手帮忙。
庆幸的是,现在农民不要交税,耕种热情高涨,原本郊外很多荒废的土地也都翻了一遍。实行的军屯制度也大大减少了军队诸多开支。董镇南按照街道区分设立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的人员天天跟百姓做家访,组织宣传爱国理念和朝廷政策。
以往很多逃离出去的百姓也都回来了,一来是通告起的作用,二来逃离的主要原因是董卓祸乱,各地烽烟四起要进军洛阳勤王,恐战乱而逃离。现在董卓死了,自己的家业祖业毕竟都在这洛阳城。没有不回来的道理。
总而言之,现在的洛阳正在以看不见的速度和看得见的成效复苏。天子对董镇南越发的信任和倚重。
这天,好不容易逮着个空闲,正躺在罗汉床上往房顶休息放空,门外有人来报,蔡邕来访。
“董大人,蔡邕冒昧来访,可曾打搅?”多日不见得蔡邕看来在家修养的很好。走起路来都带风,跟前几日还得靠掺扶走路完全是两个人。看到董镇南出来迎接,蔡邕笑呵呵的拱手上前。
“先生真是折煞晚辈了,我正想着先生休养的如何,准备去登门拜访的呢”董镇南这几日穿梭在各级官员中雷令风行的发号施令,对一些人情照应早是信手捏来。
“老先生,这位是?”看到蔡邕身旁也站着一个妙龄少女。
且瞧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一时半会也是看呆了。
“呵呵呵呵,这是小女,文姬,还不见过董大人”蔡邕抚摸着胡须笑道
“文姬见过董大人”妙龄少女微蹲作福。
“哎呀”一个冷不防董镇南脸红到了脖子,前世自己就是这样,嘴巴上黄的很,实际看到漂亮女孩子就脸红说不出话,结巴呼吸困难,典型的**丝女神综合征。今生这世虽位居高位也还是一时改不掉这个毛病,真是丢人。
董镇南的怪异举动被蔡文姬看在眼里,咯咯直笑“我道杀董卓,颁制令,开学府的是什么大人物呢,原来不止会那些个本事,还会变脸呢”
“文姬,不得放肆”蔡邕站在侧面,没看出董镇南的异状。走上前准备叫文姬安份些,刚好看到董镇南通红的脸。还以为被刚才文姬的话给激怒了。
虽然董镇南给自己的印象很不错,年轻有为,但是自己对他底细丝毫不知。能策划杀董卓,这几日的雷令风行让洛阳变了个样的人,岂能简单?
小女一生溺爱大胆,唯恐惹得他一时不高兴生出什么乱子来。连忙说道“小女乃我老来得子,一生溺爱少知规矩。今日小女对大人开学府招收女学生此举深感敬佩,闹着我要来一同拜会,我想刚好借此机会一同来谢大人当日救命之恩,望大人见谅”
“哦,哈哈,额,蔡老先生多虑,方才是我失礼了,赶快里面请”董镇南还要感谢蔡邕解了自己尴尬之围。
进门后看到两边各摆两把太师椅,中间一张似床非床,似椅非椅的东西,蔡文姬和蔡邕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落座。
董镇南看出两人的情况,主动请蔡邕落座于右侧上位,自己陪坐在下位,让蔡文姬坐于左侧下位。
“这是董大人设计的?”蔡邕好奇的问道
董镇南把自己设计缘由说了一遍,蔡邕赞许“大人真乃奇才”
蔡文姬对这套摆设也是喜欢的不行,听到是这个脸红青年的设计,顿时对他又有了个新的看法。这个脸红标志怕是一辈子也撕不下来了。
“老先生,您别一口一个大人了,在您面前我是一个晚辈,老先生才学博古通今,晚辈应该请教学习”董镇南也确实是听一个老人张口闭口的叫自己大人听着不太习惯。平常出入父亲的军营里,对下面将士也是称兄道弟的,颇得将士人心。
“没看出,这人还是谦卑重道之人”蔡文姬坐在一边没做声,心中又给董镇南的印象深了一刻,是那种单纯好奇的印象,此时的蔡文姬一心对学府感兴趣,知道这个人正在兴办男女入读,正想着法子自己也加入进去,才求着父亲带自己来。
“董大,额,哈哈哈,敢问字号?如觉得变扭,我字号相称也显得亲近”蔡邕到底是文才学士,此来正解决了两边的难题。
“父亲给我取自号,伯庸”董镇南回答。
“伯庸,恩,好名字”蔡邕摸着泛白的胡须略思一会点头称赞。
“先生今日前来,正好晚辈有一事请教”董镇南招呼上茶后对蔡邕说道。
“近日来我连颁多个政令制度,好多事物我也是不熟悉,所看到的只是问题之一二,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对症下药。目前看来至少军民尚安稳,恐有不得当的地方难免后续生乱,先生可否赐教一二?”
“伯庸,我今日登府拜访,一来是感谢救命之情,二来近日你颁发制度造军屯,鼓励耕田,事事我都看在眼里。真的是难为你了。我在家也是思考多日,特前来看是否有用得到我的地方”蔡邕如是说到。
“哎呀,这真的是太好了,我现在正是缺能才干将,几次欲登门拜见,恐怕老先生没休息够,都按捺下来”董镇南高兴地站起来连连道
“先生今天如此表态,我明日便向陛下请旨,请先生出任太常,主抓教育。我原本想兴办学府,让百姓知书识字。军队内也要加强文化培养,现在将士多有不识字者,提高将士个人的素质才能提高战斗力和信息准确传达。但就是差一个主导的人呀。我会拨出经费及一切的便利方便先生实施的。望先生切莫推辞”董镇南躬身说道。
“伯庸乃真才干,刚才一番话让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教育,嗯,教书育人之意,又有管理教书科文和育人的政策实施,这个词好。我愿意毕生倾力来做这个事情”蔡邕也是十分高兴,一来是有人重视自己的学问,二来董镇南如此信任自己,还举荐自己当九卿之首的太常,三来刚刚董镇南所言真的是见识超远,此人日后必定人中龙凤啊。
蔡文姬在一旁也是听得痴醉,现如今这个时代战乱四起,家父从小让自己学习文墨,也懂得了更多世事道理。更加对那些只知道舞枪弄棒的大汉和只知道纸笔文章的文人感到不齿。这个人光只听闻言像是个三头六臂血盆大嘴的恶魔,连董卓都敢杀,御史都敢关。今日一看又犹如某个高才隐士,对江山政治具有独自远见。何况还这么年轻,真的令人时时都在更新对他的认知。
“伯庸,我也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蔡文姬打定主意,站起身子说道。
“文姬,你要称呼大人,怎可直呼大人名号”蔡邕真的拿这个女儿没办法。
蔡文姬朝蔡邕吐吐舌头,看着董镇南“行不行嘛”
“呵,呵呵呵”董镇南挠了挠头,假作思考一番才说道“先生的女儿自当也是才学过人,我主张男女同学,何有拒绝道理。再者有你的加入,让天下对这一观念有异议的人不攻自破,两全其美”
“我就知道你会答应的,谢啦”蔡文姬高兴地跳起来。突然发现自己在外人面前太过张扬,赶紧坐下来当做什么事没发生。
看着蔡文姬蹦蹦跳跳,胸前的发育的小兔子也似乎想跟着蹦蹦跳跳起来,虽然古代连体服饰遮挡了难以看出全部,但正因如此,隐约的美更让人心动意乱。
后人都知道蔡文姬学问不低,但没想到真实的人是这样漂亮,更没想到这么活泼,董镇南一时忘了别人父亲还在场,差点流了口水。
“咳咳,伯庸,我今日前来还为一事,现如今不单单政务需要人手,连军队也是需要能征善战的武将,老夫想为你举荐几个才能武将”
“真的吗?先生真的让我惊喜一波接一波,敢问先生都是哪些人才?”董镇南惊喜连连,赶忙问道
“一个是赵云,字子龙,冀州常山人士,去年我游历到冀州得以认识,此人勇猛过人,武艺非凡,在冀州也是出了名号的人物”蔡邕说完看到董镇南,这分明是在流口水吧?
哎呀呀,赵云,赵子龙。原来你还在冀州,没跟刘备啊?董镇南心里想着笑的乐出了花。这下子五虎将我得其一。
蔡邕看董镇南没有说话,继续说道:“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因战乱家乡遭涂炭,游历至豫州许县,我从冀州回洛阳途中相识,此人有胆有谋,对内勤政务常有过人见解”
唉呀,这人我是没听说过,不过既然蔡邕如此介绍肯定是必有才华,像那赵子龙就举荐的不错嘛,哈哈哈。看来第一印象也体现在这里了。
“先生还有人才吗?“董镇南急忙的问道
噗嗤,蔡文姬在一旁看着脸红耳赤的董镇南笑了出来,原来这个人不止看美女脸红,是一着急就会脸红啊。
董镇南被这一笑也清醒了,自己太着急了,乱了方寸。
“呵呵呵呵,还有两位,一文一武,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与我老相识了,前段时间还通书信往来,正欲投靠荆州刘表。此人单手能开五百石弓,一口大刀虎虎生威”
“先生说前段时间书信往来,这隔了时间恐怕黄忠人早已到了刘表地界了”董镇南听闻黄忠,原本又是一大大惊喜,听到这里忧心失落。
“伯庸不必操心,料他就算投靠刘表,一时半会也得不到重用,何况,我已经寄了书信到南阳老家,待一段时间,自然就知道下落了。”蔡邕宽慰道
“另外一个,郭嘉,字奉孝,豫州人士,为人虽年轻,但我见过他的文章,才华横溢,与其交谈也是胸怀大志,谋略过人”说完,蔡邕回坐喝了一就茶,貌似在等董镇南回答。
此时的董镇南已经愣了,这冷不丁的,让自己多了四员大才,十分庆幸自己当初阻拦了王允。当时只是想趁机接触下蔡文姬,没想见到蔡文姬闹了个大红脸,反而得到如此惊喜,真是意外收获。
“咳咳..”蔡邕见董镇南在发呆也不知道自己说的他听进了没,咳嗽了两声故作提醒。
董镇南惊醒过来,看蔡邕和蔡文姬都看着自己。心中也是一阵尴尬。
“多谢先生举荐,还望先生替我告知几位贤才,我董镇南别的不能保证,唯独在人才方面,我各方面是从不吝啬,要钱我给钱,要地位我给地位,要发展空间我提供空间。唯一个愿望,希望早日见到他们”董镇南不懂那些古言古文的,直截了当,就像自己写的通告一样。
蔡文姬在一旁咯咯直笑,蔡邕晃了一下神反应过来“伯庸所言真的时常让我耳目一新”
呵呵呵,董镇南挠挠脑袋以作尴尬。
“老先生是否愿意去我的学府和文武贤馆参观?就离我这里没多远,也好在您专业人士下提出建议我及时修改”董镇南借机化解尴尬。
“好啊好啊,我们快去吧”蔡文姬早就按捺不住了。
“你啊,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一番聊下来,蔡邕发现董镇南并没有自己担心的那样,还是温文尔雅,时而虽窘促但是为人自然,对着蔡文姬的肆意也就放开了许多。
三人同行,往书院学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