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绝世智谋与旷世爱情 / 第三十六回:走为上计

第三十六回:走为上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齐国终于出兵了,战马嘶鸣,兵车隆隆,士兵的队伍浩浩荡荡,蜿蜒不断。齐国军队经过位于齐国边境的马陵道进入魏国。围魏救赵的时侯,齐国军队走的也是马陵道,孙膑曾经说过,这地方可埋伏千军万马,一定要在这个地方打一仗。孙膑感到这一次,极有可能……
  庞涓得知孙膑和田忌率三十万军队进犯魏国,直逼大梁,命令太子申率十万军队,轻装上路,昼夜兼行,尽快赶回大梁。庞涓嘱咐太子申道:“孙膑诡计多端,你们回到大梁后,不论孙膑进退与否,只可坚守,不可出城与齐军交战,待我率大军返回时,再与之决战。”
  韩国太子见魏国军队开始撤退,推断齐国军队已经出兵,他想借机出城袭击魏军,韩王不同意,他要让魏国军队通通快快地走,走的越快越好。
  韩太子问:“父王的意思是,待魏国军队与齐国交战后,我们再出兵,与齐国共同打败败魏国?”
  韩王微微一笑,道:“寡人是要隔岸观虎斗,让齐魏两国拼死一战,魏国若败,他将无力再威胁寡人的国家。”
  韩太子说:“孙膑深入魏国作战,处于不利之地,我们若不出兵相助,庞涓有可能取胜。”
  韩王道:“孙膑即使兵败,庞涓也将元气大伤,他数年之内也无力威胁寡人。”
  韩太子说:“孙膑是为了救韩国才出兵魏国,我们若不出兵,齐国人会指责我们忘恩负义。”
  韩王笑笑,道:“国家之间无义可言,都是各为其利,只要能使自己的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寡人即使忘恩负义,天下人也无可非议。”
  齐国军队抵达大梁城外,田忌率十万军队在大梁以西按营扎寨,摆出拦截庞涓的样子,孙膑指挥其余二十万军队攻打大梁。
  攻城战斗非常惨烈,许多齐国士兵死在大粱城下,却始终未有一人登上大梁城头。魏国士兵不由士气高涨,这士气也感染了太子申,他请求魏惠王允许他出一支奇兵袭击孙膑的粮草,没有了粮草,孙膑将无法再战。魏惠王没答应,他认为庞涓回来之前,只要太子申能守住大梁就已经非常不易了。
  太子申正是争强好胜的年龄,他来到城墙上找到巡城的庞葱,此时城墙上虽已安静下来,但仍处处可见激战留下的痕迹。
  太子申对庞葱道:“庞将军,你敢不敢带兵袭击孙膑的粮草?”
  庞葱回答说:“元帅不让我们出城。”
  太子申道:“我是问你敢不敢。”
  庞葱说:“只要有元帅的命令,就是赴烫蹈火,我也敢。”
  太子申道:“如果元帅在此,他定会下此命令。”
  庞葱说:“元帅决不会下此命令,现在敌强我弱,若离开坚固的城池袭击孙膑,尤如以卵击石。”
  太子申道:“正因为敌强我弱,孙膑才想不到我们敢出城袭击他的粮草,我们若出兵,必出奇制胜。”
  庞葱说:“太子殿下说的不无道理,可孙膑安营布阵无漏洞可击,若袭击不成必损兵折将。我们军力本来就远远不如孙膑,若再损兵折将,对守卫大梁极为不利。”
  太子申道:“这么说,庞将军是不肯去了?”
  庞葱说:“太子殿下,我这样做是为了守住大梁。”
  太子申看了看庞葱,道:“庞将军,这样吧,大梁的军权交给你掌管,我带五千军队悄悄出城袭击孙膑,五千军队即使全军覆没,也不会影响守卫大梁。”
  庞葱说:“太子殿下,不可冒险,万一殿下不能返回,我无法向大王交代。”
  太子申道:“我可以给你留下亲笔书信,说明此事与你无管。”
  庞葱说:“太子殿下,我不是怕负责任,我是为太子殿下着想。大王进祖庙后,魏国的王位将归太子殿下所有,太子若此时战死疆场,岂不是将王位拱手让给他人吗?”
  太子申道:“庞元帅曾对我说过,身为太子,若无功于魏国,大王进祖庙后我将无法使公子大夫们臣服于我,所以,即使九死一生,我也要为魏国建功。”
  庞葱说:“太子殿下作为人质被困于韩国,已经有功于魏国,不必再冒此风险。”
  太子申道:“任何一个公子在太子之位,都可以当人质,但并非任何一个公子都能在疆场上建功,我只有做公子们不能做之事,他们才能臣服于我。”
  庞葱说:“太子殿下守住大梁,也是疆场建功。”
  太子申道:“有坚固的城池,有英勇善战的十余万将士,任何一个公子都可以守住大梁,但敢于在强敌面前出奇兵致胜,他们都不能,尤其是在庞元帅不在之时……我要做的就是他们不能做的事,我要建的他们不能建的奇功。”
  庞葱沉思片刻,说:“太子殿下既然如此之说,那我只好代殿下出城一战……不过,太子殿下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太子申道:“说吧。”
  庞葱说:“不论我遇到任何危险,即使全军覆没,殿下也不可出兵相救。”
  太子申犹豫道:“这……”
  庞葱说:“太子殿下若不能答应,我不出击,也不会让太子殿下出击。”
  太子申道:“好,我答应……不过,若无机可乘,庞将军万不可贸然行事。”
  庞葱说:“太子殿下放心,我决不会以卵击石。”
  晚上,孙膑独自一人坐在帐内,他面对军图正在思索如何既减少伤亡,又使攻城战斗看上去更加激烈。两个将军走入营帐,他们说有要事请教孙膑。
  将军甲说:“军师,我记得你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膑道:“这是《孙子兵法》上说的。”
  将军乙说:“军师还说过,兵贵胜,不贵久。”
  孙膑道:“这也是《孙子兵法》上说的……”孙膑扫了他们一眼,道:“你们说这些,是不是劝我不要继续攻城?”
  将军甲说:“不错,军师,再这样攻下去不行,士兵死伤太多。”
  孙膑道:“那你们说怎么办?”
  将军乙说:“撤离大梁,诱敌出城,在城外将敌人消灭。”
  孙膑道:“庞涓未归,魏国军队敢出来吗?”
  将军甲说:“魏军即使不敢出城,我们也不能继续攻城,若攻城不克,疲惫不堪,就无法战胜即将归来的庞涓大军。”
  孙膑道:“你们的意思是养精蓄锐,等待庞涓归来?”
  将军乙说:“是的。”
  孙膑笑笑,道:“你们想的很好,但那样很难战胜庞涓,只有攻城不克,又疲惫不堪,才有可能打败庞涓。”
  两位将军不解地相互看看。将军甲问:“军师,你能对我们明示吗?”
  孙膑道:“现在不能。”
  将军乙说:“何时可以?”
  孙膑道:“待庞涓回来之后。”
  田国急匆匆走入,脸带愧意地对孙膑说:“军师,因为卑将的疏忽,魏国军队袭击了堆放粮草的军营,粮草损失惨重,请军师处罚卑将。”
  孙膑眼睛豁然一亮,道:“好,烧的好!”
  田国一怔,问:“军师,你说什么?”
  孙膑道:“我说粮草烧的好,魏国人烧了我们的粮草,我们就可以不攻城了,不攻城便可避免更多的伤亡。”
  众人疑惑不解地看着孙膑。
  田国说:“军师,你是不是……安慰我?”
  孙膑笑笑,道:“不是。”
  庞葱袭击齐军粮草旗开得胜,魏惠王在王宫内设酒宴款待庞葱和参战将军,做为守城统帅的太子申也在坐。魏惠王称赞庞葱足智多谋,胆大过人,一把火烧的孙膑无力攻城。庞葱说,这是太子殿下的智慧,他只是执行太子的命令而已,因此首功应该是太子的。韩王说,太子只是动了动嘴,为韩国立下大功的还是庞将军!太子申听父亲如此之说,心中很不自在。
  魏惠王听说齐国军队为补回粮草损失,正在城外四处抢粮,与庞葱商量可否再出击一次,制止齐军抢粮。庞葱沉思片刻,说:“卑将袭击孙膑粮草成功,是因为孙膑意料不到,如今孙膑早有防备,卑将若再次出击,不但难以取胜,极可能全军覆没。卑将不是怕死,庞元帅的大军未归,出击的军队若覆没,将影响守城军队的士气。”
  太子申决不会再放弃扬名的机会,他对魏惠王说:“父王,庞元帅不在,孙膑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他决不会想到我们敢于再次出击,因而我们还可以出奇制胜。请父王下命,儿臣愿率军出击。”
  魏惠王沉吟片刻,道:“用兵之事,寡人不如庞将军,你与庞将军商定吧。”
  太子申和庞葱再次登上大梁城头,太子申望着远处齐军的营帐,请求庞葱答应让他出城袭击齐军。
  庞葱说:“太子殿下,你没有必要冒险。”
  太子申道:“有必要……你没听父王说嘛,我只是动嘴,那意思是说,我还没动过手。”
  庞葱说:“大王不是这个意思,大王是不愿在众人面前赞扬自己的儿子。”
  太子申道:“大王即使不这么看,别人也会这么看,要想服众,我必须亲自出马。”
  庞葱耐着性子说:“殿下,使众人佩服不在一时一事,此次殿下作为守城十万大军的统帅,只要能在庞元帅大军回来之前守住大梁,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太子申道:“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说过,任何一个公子都可以做的,我要做他们不能做之事。”
  庞葱看了看太子,说:“殿下,你太要强了,太要强的将领,容易被敌人利用。”
  太子申自信地笑道:“我不是要强,我是自信,孙膑绝不会想到我们敢再次出击……”
  太子申不顾庞葱的反对,率五千军袭击齐军,结果又一次获胜。孙膑为表示恼羞成怒,命令军队再次攻打大梁。攻城战斗从日出打到日落,又有许多齐国士兵倒在大梁城下……
  庞涓听说此事后,兴高采烈道:“堂堂孙膑,竟然在庞葱、太子申这两个后生面前束手无策!”庞涓命令二十万修整待命的军队立刻回国,他之所以没有和太子申一起回国,就是为了等这一天,等孙膑的军队疲惫之时,再与之决战。
  庞涓的大军终于要回大梁了,孙膑.田忌见目的达到,便装出害怕的样子率领军队撤离大梁。庞涓担心孙膑玩弄计谋,命人转告大梁的太子申与庞葱,万不可追赶孙膑,待庞涓赶到大梁,再做决断。
  齐国的军队义无反顾地向齐国撤退,田忌总觉得庞涓屡屡中计,这次不会再上当了。孙膑自信地说,庞涓屡屡中计,是因为他总是过高估计自,这次他也不会例外。
  庞涓到达大梁,立刻命庞葱查点齐军的军灶。庞葱很快就查清了,齐军几座营内,共有十万军灶。庞涓对太子申道:“十万军灶,可供数十万大军做饭,这说明孙膑并未受多少损失,我们不可轻敌。”
  太子申说:“如果孙膑是有意多挖军灶,迷惑我们呢?”
  庞涓微笑道:“他想不到我会从军灶来察看他的军队。”
  庞葱问:“叔父,那我们还追不追?”
  庞涓道:“当然要追,孙膑深入魏国的腹地,是我们战胜他的最好时机……庞葱,命令全军尾随齐军之后,既不冒进,也不可放走孙膑。此外,派出精干的小股军队,沿途袭击齐军的营地,让他们不得安宁。”
  齐国军队马蹄急急,步履匆匆,继续向齐国撤退。田忌担心孙膑天天减灶,庞涓不会注意,孙膑笑着说,他如果注意不到,就不是庞涓了。
  庞涓果然天天注意齐军做饭所挖的军灶,当齐军的军灶还有五万时,太子申认为齐军的粮食在急剧减少,军心必然不稳,魏国大军可以与孙膑决战了。庞涓认为还不到时侯,他命令全军,仍按原来部署前进。”
  孙膑只走不打,加之魏军小股军队的不停骚扰,齐军上下难免有些沉不住气。田国对孙膑说:“军师,士兵们都问我能不能不走了,与魏国人打一仗,惊心动魄的一仗?”
  孙膑道:“走就是为了打,不走这一仗就没法打胜。”
  田国问:“我们要走到何时?”
  孙膑道:“走到庞涓认为我们不堪一击之时。”
  齐国军队再有一天的路程,就要撤入齐国境内了,庞涓再一次命庞葱查点齐军的军灶。太子申沉不住气了,对庞涓说:“孙膑就要进入齐国了,若进入齐国,元帅再战胜孙膑就难了。”
  庞涓仍是那么自信,道:“他跑不了……”
  庞葱兴冲冲回来了,他告诉庞涓齐军的军灶还有三万。
  庞涓高兴地击掌道:“真是天助我也!”他问庞葱:“庞葱,你知道我为何让你每到一处,先查点齐军留下的军灶吗?”
  庞葱说:“看看齐军还有多少粮食。”
  庞涓摇头道:“不是,没有粮食,煮野菜兽肉也需要军灶。”
  庞葱问:“那是为什么?”
  庞涓道:“军灶越来越少,说明逃兵越来越多,如今他还剩三万军灶,说明孙膑的士兵已不足十万人……”
  庞葱顿悟:“叔父,我明白了……”
  太子申在一旁说:“既然孙膑的军队已经不足十万人,必然加速撤退,元帅万不可让他跑掉。”
  庞涓冷笑道:“我说过,他跑不了……”他命令道:“太子殿下,庞葱,我率三万精兵轻装去追赶孙膑,你们率大军跟随其后,这一次,我要让孙膑一败涂地,以雪前耻!”
  庞涓带领魏国先头军队马不停蹄,人不歇脚,一路追来,一直追到夕阳将要落山,他没有丝毫宿营的打算,他只有一个信念,今天一定要追上孙膑。
  天色渐渐暗了,只有西方远处的天际间尚有些许亮色,山谷中的树木开始模糊起来。庞涓的军队进入了马陵道,他决不会想到,马陵道四周的山坡上早已布好了天罗地网。
  几棵被砍倒的大树横在路上,拦住了魏军去路,每棵树上都插着一把带血的长剑。前面的军队停了下来,士兵们不安地看着树上那一把把带血的剑。
  前队的将军把这件事报告庞涓,庞涓冷笑道:“这是孙膑吓唬我们,他是害怕我们追上他。”他命令前面的士兵,立刻搬开大树,继续前进。
  魏国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拔掉树上那带血的长剑,正欲搬动大树,路旁传来喊声:“你们看,这里有字,齐国人留下的字。”
  路旁一棵大树的树皮被刮去一大块,白色的树干上写有字迹。
  几个士兵停止搬动大树,围上去,查看着,却怎么也看不清树干上的字。
  前队的将军走过来,对士兵们道:“看什么?赶快清理路上的树木。”
  士兵说:“将军,这里有字,是齐国人写的。”
  将军凑上前看了片刻。
  一士兵问:“上面写的什么?”
  将军道:“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走吧,走吧,不看了!”
  此时庞涓走了过来,他对将军道:“我要看,看齐国写的是什么。”
  将军命令士兵们点燃几支火把,士兵们举着火把走到树下,火把的光照亮了树上的字:
  庞涓死于此树下军师孙示
  庞涓看罢脸色突变。
  将军对一旁的士兵命令道:“快,把树上的字刮掉!”
  话音未落,无数支箭矢从山丘上飞来,一片片士兵中箭倒下。
  庞涓也身中数箭,他望着夜暗中耸立的山丘,仰天长叹道:“我又中了孙膑的诡计!”
  山丘上又飞来一片箭,有几支射中了庞涓,庞涓身子晃了几晃,他抽出剑,支住自己的身体。一个将军和几个手持盾牌的士兵冒着箭矢急步赶到庞涓面前,将庞涓护在中间。
  将军说:“元帅,我们保护你冲出去。”
  庞涓将射中胸膛的一支箭折断,道:“我们出不去了……”
  将军说:“元帅,我们能出去,齐国人不是我们的对手,他们从来没有面对面地打败过我们。”
  庞涓又一声长叹,道:“那是过去……从此后,魏国休矣……”他说着发出一阵狂笑:“孙膑,你这小子,今日因为我终于名扬天下了!”
  笑罢,庞涓猛然挥剑向腹部刺去……他的身体缓缓倒下,那倒地的声音很重,尤如倒下了一座山峰。
  ……
  阳光出来了,照亮了山谷,山谷中到处是魏国士兵的尸体。孙膑蹲在庞涓面前,轻轻地擦去他脸上的血迹,他擦的很仔细,很小心。田忌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
  一个齐国将军走来,对孙膑道:“军师,魏国数十万大军已被我彻底打败,庞葱与太子申被田国将军抓获。”
  孙膑只是“呃”了一声,轻轻地擦着庞涓脸上那最后一抹血迹。然后为庞涓整好衣服,扎好元帅的斗篷,站起来,向田忌点点头。田忌抬手示意,走过来几个士兵,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庞涓的尸体抱上一辆马车,那马车沿山谷驶去。
  孙膑久久地望着远去马车……
  马陵之战后,魏国厚葬了庞涓,魏惠王答应与齐国永世和好。
  孙膑要走了,鬼谷先生要他辞官离开临淄。他把整理抄写的《孙子兵法》留在齐国,这是鬼谷先生让他留下的,他还留下了自己写的一部兵书,人们叫做《孙膑兵法》。
  钟离春也要走了,她向齐王要了块封地,打算与妹妹钟离秋在自己的封地上一起抚养春秋。
  孙膑走的那天,钟离春,钟离秋,还有小春秋一起去送孙膑。她们一直望着孙膑的马车消失在天际,在她们的视野中,只剩下了大地,太阳和天空。
  按:“走为上计”是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意思是,有计划地主动撤退,以退为进,寻找战机,消灭敌人。此计在谋略上被推为上策。孙膑以走带战,将庞涓引诱到马陵道,一举歼灭,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写上了精彩的一笔.
  注1:《孙子兵法》风靡天下时,世上流传过这样一种说法,说《孙子兵法》乃孙膑所作。公元一九七二年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一号西汉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既有《孙子兵法》,也有《孙膑兵法》,此种说法,才最终得以更正。
  注2:《三十六计》是后人根据孙膑和庞涓之间的计谋之战,以及中国古代许多有名的战例总结而成。本书中的“三十六计”绝大部分故事,是根据《三十六计》中的计谋精邃演义而成,并非是历史原貌,特此说明。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