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说罢两人就在棺椁中一眼扫过,首先吸引两人的便是一具身高有近两米有余,身披黑色鳞甲战衣战袍,手握长柄战斧的男性干尸,正一动不动安静地躺在棺椁中央。
这具干尸不止长得尤其的高大,仔细一看之下就会发现,除了身高异于常人以外,干尸双臂也和普通人有着不同,他那双干枯脱水的双臂比常人还要粗壮出不少。
“咕噜……”
柳长贵看着两条干巴巴的手臂不禁咽了口口水,收回眼睛后略微看了看自己的大腿,让他不由好笑的是两者之间居然会差不多,那具干尸的双臂粗细竟和他大腿一般大小,而且要知道的是这具干尸已经在这棺椁里躺了上千年了,身体里的水分、有机体等物质早就消失殆尽了,所以现在才会干枯成这个样子,相信如果这具棺椁的主人现在还在世的话,硬硬生生地站在两人面前,那他整个块头看起来一定格外的唬人。
“嚯,好家伙,这具干尸身形居然如此高大魁梧,这要是还活着的话,我们就算再来几个恐怕都不是他对手啊。老天保佑,可千万别让发生尸变!”柳长富看着这具巨型干尸感到惊讶之余,也在心里不断祈祷它别发生尸变,要不然今天就真的个屁朝凉,别想着以后还有机会再出去了,全部都得在这里给他陪葬。
在中国历代资料当中,都常有尸变的记载,所谓的尸变是指,死尸受了某些外间因素而突然复活的情况,但这复活的死尸已失了人性,处在一种生死之间的过渡期,只是一具没意识的行尸走肉而已。这种说法在民间比较盛行,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中的第三篇,讲述的就是一个有关于尸变的故事,且古尸受十八种外力的作用下,尸变后之物也总共有十八种之多,其中就以僵尸和血尸最为可怕。
血尸就是所谓在风水宝地上尸变的尸体,血尸的攻击力极强,且力量奇大,并且全身都含有剧毒,活人与之接触即死,大批血尸可以聚集进攻,那等场面就算神仙来了也得有来无回。
据说墓地风水绝佳对后世也会有帮助,但同时它也是十分凶险的,一旦古墓的风水被破坏或者被改变,那你在古墓土层上一铲子下去,就会发现了土的颜色呈血红色,带酸性,那就说明了古墓下面一定有血尸,也有人说血尸墓虽然凶险异常,但其中宝贝一定数不胜数,因此这样的古墓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当然这只是比较迷信的说法罢了,其实之所以古墓的土质中会带血呈血色,是因为古墓地层设置了保护层的缘故,一般比如说设置了火顶、酸顶,或者朱砂顶的古墓,用洛阳铲探出来的土质都是红色的。特别是用了酸顶的古墓,那带出来的土色若如鲜血一般,其中必定包含有大量的朱砂成分。而一座古墓如果有这等构造,就表示了它的规格结构也同样很高,所以才会形成血尸墓下面都是宝贝的说法。
至于为什么会说血尸墓下会有血尸,一方面是以讹传讹,主要还是因为朱砂乃是驱除邪煞之物,而在古墓里设置用朱砂来保护,必定是想对古墓里面的某些东西进行阻隔,因此后人认为用朱砂封锁古墓,墓中尸体必有异变。
两人虽然惊讶于棺椁干尸的奇特身形,但片刻之后便都回过神来,一边警惕地观察干尸的变化,一边继续翻找着棺椁内的随葬品。棺椁内陪葬的东西数量不算太多,而且冥器品质虽然也都不错,可与外面藏宝室的金银宝器相比也好不多哪里去,而且也没有和壁画女子相关的重要线索,二人此时也是不免大失所望。
不过就在二人灰心丧气甚是沮丧的时候,一面镶嵌于棺椁底部的古镜倒是引起了他们两人的注意,这面古镜呈圆形巴掌大小,造型古朴,镜子正面光亮照人可以清晰地看见两人的轮廓,镜子背面铸刻有多种纹饰和铭文,其钮座共分为内区、中区,和外区三个部分各铸不同的纹饰。
外区主要铸刻的是日月星辰纹饰,其中日月流转,星河璀璨,恢宏壮丽;中区铸刻山川河流纹饰,山川耸立,河流奔涌,同样的气势磅礴;而在古镜的内区铸刻有的是各种不同种类的飞禽走兽,其中每一只动物的神情动作都栩栩如生,好似真的在镜子上活生生存在一样。最后在内区正中央是古镜的铭带部分,在外区边缘上还刻有一圈复杂的铭文,看不懂是哪个朝代时期的文字,而这一部分是古镜的镜钮。
看到这里就连柳长富这样只对钱感兴趣的粗人,这时也不禁对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到赞叹,真心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就是这么一面才巴掌大小的镜子上,古人居然也能做出这么多花样来,而且还是不带重样的,这要是放到现在怕是也没人能做到吧,不敢想象古人凭借当时的技术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有学者推测可能古代时候其实有些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只是不被当时人们的世俗观念所接受或者被掌握在了统治阶级的手中,没有被得以承认和广泛的应用起来,以至于后来在时代变迁和战争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从而就此绝迹于世间。
“嗯,这古镜好像是用来镇尸的,我以前和老表他一起去倒斗的时候,在一座清代古墓里见过类似的情况。那座古墓的墓主棺椁里头也发现了这样类似的铜镜,也就挂在棺椁的一头,不过那面铜镜没有现在手里铜镜这么古朴和精致,大小上也要大出不少。我听那个老表说这是用来镇尸用的,那具干尸死后一定发生过异常,所以为了防止他尸变才有人挂了那面铜镜。”柳长富将铜镜从棺椁上取了下来放在手掌上看了看,对着一旁的柳长贵解释起古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