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娃子,你也是真是的,干嘛老和你二哥拌嘴皮子呢,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像个小孩子一样的,知道了么。”
刚刚说完柳长富的他,随即又转过头来,对着正面色得意的柳长贵说道。
“不说就不说……大哥,我们是不是准备进入看看?”柳长贵翻了翻白眼,将目光移到了那道裂缝上面,当即开口问道。
“嗯,里面情况不明,我们一人点一根火把,把能带的东西都带上,不能再等到夜里了,现在就动身进去看看。”
听到大哥柳长生的吩咐后,柳长富从背包取出了些材料,用其制作了三根火把,同时用火折子将其点燃后,分别交到了两人的手中。
“好了,准备差不多了的话,我们就出发吧。”柳长生说完就背起背包,一手拿着火把,一手拖着九宫八卦罗盘,一马当先地领着身后二人,走进了这石壁裂缝里面。
刚刚走进裂缝内部,就会发现石壁裂缝内的通行宽度,要比外面看起来的更加狭窄崎岖,只能勉强地够一个人通过,因此三人走得都格外的缓慢。
越是往里面走,柳长生就越觉得空气的温度越低,从刚开始觉得一丝清凉,渐渐地有点寒冷起来,这让他心里不禁奇怪起来。
缝隙一直延伸进黑暗的山体深处,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空气压抑且寒冷,三人的意志力也在逐渐被蚕食着。
也不知道是走了有多久,就在众人已经精疲力尽之际,只是忽觉前方的道路,开始慢慢地开阔起来,三人眼见不由大喜过望,逐渐加快了行进速度。
“我不行了,实在是走不动了,折腾了大半天的时间,结果进了个死胡同里。”柳长贵坐在一旁,气喘吁吁地开口抱怨道。
“……”
柳长富倒是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看在四处观察的柳长生,神情也有点垂头丧气。
柳长生心里却并没有放弃,他觉得冥冥之中好似有股力量,在悄无声息地指引他们过来一般,这种感觉刚开始还没有,直到出现那些诡异瘴雾开始。
所以他并不相信,这个如同巧合般突然出现的山壁裂缝,里面会什么发现也没有,于是拿起一块石头用力敲击山体,同时用耳朵贴着仔细听声响,沉闷的石头撞击声,在狭窄的空间里回荡,一直向着出口的方向缓缓传去。
突然一阵较为清脆的声响传出,立刻就引起了柳长生的注意,忙抓着火把将头凑了过去。
“这里的岩石质地有些不同,听声音似乎后面还有很大空间。老二,接下来就看你的了!”柳长生手指捻了捻山壁上的岩石粉末,然后拿到鼻子前嗅了嗅,接着回过身来对柳长富说道。
“好咧,放心吧大哥,交给我了!”
“呵!”
柳长富闻言后站起身来,扭了扭脖子,摩拳擦掌,一声大吼之后,肩膀全力撞向了石壁处。
只听“轰隆”一声
石壁在猛烈的撞击下纷纷碎裂开来,坍塌出了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小洞,同时一阵阵刺骨的阴风吹了出来,使得三人都不自觉地打了个哆嗦。
“这哪来的风,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冷啊。”柳长贵双手抱在胸前,颤颤巍巍,躲到了石壁的一边。
柳长生很快恢复过来,举起火把走进了那洞口内,剩下两人一见,也忙拿起火把跟了上去。
石壁洞口的另一边漆黑一片,在火把火光的映照下,勉强可以看清一些轮廓,三人一见马上就知道是什么了,俨然是一条由青石砖砌成的墓道,所谓的墓道简单说就是墓前或者墓室前的甬道,起到连接墓穴各个墓室的作用。
石壁上的青石砖体积很大,整齐的堆砌排列起来,构成了墓道的两侧墙壁。古代墓葬的墓道构造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大型空心砖砌成,另一种是用小型的长方形砖砌成。
而眼前的这处墓道所用的石砖,和常见的这两种都不一样,这里的石砖体型硕大异常,且表面粗糙,质地坚固,还可以看出有人工雕凿过的痕迹,应该是天然的石料,经过人工后天雕凿而成的。
两边宽度约在两米左右,墙壁每隔五米就各有一盏油灯,上面布满了厚厚的灰尘,由于年岁已久已经无法使用,墓道曲曲折折的通向黑暗里。
此情此景之下,柳长生三人不禁都喜形于色,折腾了这么多天下来,居然真找到了墓穴所在,而且是在如此机缘巧合之下。
“老二你走我后面,保护好三娃子,我们这就进去探它一探,看看这古墓到底如何!”
在原始社会早期的时候,墓穴形式非常的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一个土坑,墓坑一般也较小,只能够容纳尸体而已,没有棺椁之类的东西,尸体也没有特殊东西来包裹。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而在大汶口文化后期的时候,少数墓坑的面积已经很大了,坑内沿四壁都用天然木材垒筑而成,上部用天然木材铺盖其上。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墓室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迄今为止已经发展出了许许多多的墓室格局。
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木椁地宫:进入阶级社会后,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差别,统治阶级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规模。
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的套棺,将砍伐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板用榫卯构成一个扁平的大套箱,下有底盘,上有大盖,在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分别安放随葬品。
第二种砖石地宫:从汉代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筑墓室,木椁墓室逐渐被取代了。这种变化主要是从西汉中期才开始的,然后普及到了各地。
西汉中期,中原一代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又开始出现石室墓,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所以也故称“画像石墓”。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住宅。
从汉代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砖石砌筑的墓室和地宫一直在不断发展着。
第三种土洞地宫:在北方黄土富集地区,利用土层厚,粘性强,质地均一和降水少的这些特点,开凿出成土洞土宫,墓室壁面有精美雕刻和壁画。比如说西安乾陵的陪葬墓,永秦公主、章怀太子和懿德太子三人的墓,唐僖宗靖陵地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