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跟往常任何一次看了夜场电影一样,我跟老友走在空旷的街道上。一辆夜班车迎面而来。「为什么那些人还在愿意在比晚高峰时候还挤的公交车上去挤呢?」「1617(谐音一路一起)嘛。」「还记得你第一次参加跨年的时候吗?」「记得,1314(谐音一生一世)嘛。」「那个时候的小情侣们也像这样。当时身临其境嘛。」「那年一共有12万人参加解放碑的跨年,我们首先保守排除20%左右的如同我们这一班人的一样的吃瓜群众。在排除掉剩下96000人中存在的20%左右的夫妻,无论年龄。」「那么还剩...7万7千人左右。」「现在社会流动逐年增大,在场的所有情侣,每一年分手的概率逐年递减,但第一年理应是最高的,因为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最多。」「对。」「那么,到底有多少人一生一世了这三年呢?」
吊诡的问题吧。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认为我是一个非常悲观的人。从我这里听到好话的概率不高,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跟我讲话。同样的,也就没有几个人喜欢我口头上模棱两可的数据分析。是个人都想听好话,是个人都想获得美好的祝福。这就是为什么,你们不愿意听我慢慢跟你念叨,你们愿意年年听钟声许终身。
跟三年前第一次恋爱结束后长达8个月的萎靡不振相比,第二次走出来用了6个星期,第三次用了5天,第四次...还没有第四次。有人说这是经历多了,曾经你感到脆弱之处,经过反复,已经感受不到那份脆弱了。另一种想法就是,比起以前,以后的每一次所投入的精力与感情都不如以前多了,所以你能感受的东西也就比原来少了。但我觉得都不是。我觉得这是人为了避免再度面临脆弱而进行的自动筛选和跳过。王大锤被发1000次好人卡后,成就了他那副「僵硬脸」;青年总裁面临家庭危机,迈入中年后便不惧风暴...
每一次告白都越发漫不经心,每一次心动都变得更加懒得感动。所以当一个人真的找到了自己觉得那人能跟自己互相理解的时候,你会更不想失去那个人。死循环。「真爱至上」,一套经典的英国爱情片。它里面有句话我深表同意:「当你真的爱一个人的时候,圣诞夜,你必须得说出来。」洋为中用,圣诞夜无法鼓起勇气,跨年夜似乎也成了一个更好的选择。无数人都选择在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选择倾诉一切,告白,然后被接受,或是被拒绝。
我很悲观,所以我怕被拒绝。就像我因为怕吵架所以不愿意参加辩论一样。更多的时候我宁愿相信我被拒绝,基本上每一次也都是被拒绝。不走心,发好人卡,诸如此类原因。我多么想和「真爱至上」里面那个爱着自己朋友的妻子的男人一样,在表白之后,一句「Enough」就能抚慰我整个人生的东流之路。我试了,可我没法达到这个状态。心有不甘,心有不服,等等。当然大部分时候我看看我身上的肉就能放宽许多。「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运气」。每一次想到这句歌,我就真的很感慨:如果不是那天偷跑下楼,去吃晚饭,怎么可能会遇见。这一切我始料未及,这一切也打破了我生活本有的杂乱无章的平衡,然后我发现,我有更美好的目标可以去争取了,于是我想达到我生活的新平衡。
每一年我都谢谢这个世界,给我带来的改变,以及对我的善待。今年,我依旧感谢。但零点声响后,其实跟以往一样,没任何改变。但我照样感谢。即使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善待我。
几年前为了跟一个女生告白,可以把「浮夸」唱得声嘶力竭;现在,我连唱「浮夸」的力气都没有了。寻找变得越发困难,找到也就变得更加渺茫。也许那一头的那个人,说出「其实我们可以做好朋友」的时候,想的是「你这么个损色还敢在我面前摆姿色」,但我都只能微笑,接受这张好人卡。
因为麻木。
因为自我保护。
因为我害怕别人伤害我,所以我在尽力伤害别人。
不是吗?
你们都看见的,每一次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