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血色红衣录 / 第一回 探病伯温埋祸因

第一回 探病伯温埋祸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正月初四,宰相胡惟庸喜得一麟儿,取名胡兰和。胡兰和出生重四斤二两,早产一月,出生便体弱多病,啼哭无力。还未满月,就染了几次风寒,这让胡惟庸十分窝心。恰逢孩子即将满月,有一云游老僧路过胡府,告知胡惟庸孩子的病需静养,最好不见生人,到了七岁便可与常人无异。胡惟庸为了儿子,取消满月宴,并上报朝廷书:所生死胎,已将骨灰运往老家安葬。
  元月初四,胡兰和满月,胡府门可罗雀,只有一个人前来祝贺。“我的右相大人,兰和可好些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背着手缓步走进胡惟庸书房,随即戏谑一番。胡惟庸抬头一看,一脸苦笑,拉着老者坐了下来:“伯温兄,你可别打趣我了,犬子这病可是着实熬坏了我。”下人上茶,两人对坐相谈,期间嬉笑怒骂甚是欢愉。
  洪武八年正月初四,胡兰和刚满两岁,骨骼柔软,行走间还不似正常孩子一般得心应手。这一年,胡兰和的病略有起色,可刘基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春去秋来,光阴匆匆,可朝堂之上的局势却如同湍流之势,面面变故,处处漩涡。明太祖对他们这些开国功臣越来越不信任,次次针锋相对。尤其是他这个右相,更是如履薄冰,屡次被试探。正月下旬,看太祖心情略好,胡惟庸迫不及待地告假去刘基老家探望。太祖知道后,揉了揉额头,派了个御医跟着胡惟庸。
  胡惟庸看见刘基时,刘基已经瘦脱相了。胡惟庸赶忙将准备坐起的刘基按躺下:“伯温兄,你信上说染了病却不打紧,如今怎得瘦成了这副样子。”刘基按了按胡惟庸的手,看了眼身后的御医。胡惟庸急忙介绍:“伯温兄,此乃皇上派来为你看病的御医,你虽还乡,但陛下却依旧惦念旧情,心系于你。”刘基使了眼色,让下人支走了御医,这才开口:“贤弟,我这病,哼哼,事在人为啊。”胡惟庸转了脸色,眼眸中皆是凝重:“此话怎讲?”
  刘基拉紧了身上的外袍,声音又低了一分:“我虽不参政,可多少还是猜出一些。陛下多疑,生怕我们这些老骨头造反,处处相逼。不然你以为,那穿飞鱼服的,是摆着好看的吗?”胡惟庸面色沉重,低头不语。刘基缓了口气,温声说道:“你伴在陛下左右,想必辛苦。”过了半晌,胡惟庸才有些愧疚地说:“陛下.....陛下厚待于我,今年过年,还赏了我好些金银。”刘基神色怪异地看了胡惟庸一眼,没有说话。胡惟庸有些尴尬,自己嘱咐了刘基两句,退了出去,唤了御医进来为刘基诊病。御医开了方子,跟着下人去熬药。
  胡惟庸逛到刘基家的厨房,看房角破落,灶台上的盘子居然有几个还有豁口,心中倍感心酸。一代开国功臣,年老却生活的如此落魄。他从袖子中拿出一锭银子塞给了熬药的下人:“一会出街角买点像样的碗筷,剩余的就买点补品给你家老爷。”下人收好银子,把熬好的药端给了御医。御医看着刘基喝完了药,神色犹豫,最后还是开了口。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