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庄宗的荣耀 / 第十三节 知彼何如

第十三节 知彼何如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魏州附近的原野上,一队队的骑兵,步兵在各自都头、军使的带领下,进行着安营扎寨的工作。
  就在李存勖改编“银枪效节军”,晋军迅速收纳魏博地区的这段时间里,刘寻也已经完成了七万大军的集结,前锋已挺进到了魏州境内。
  在听完参军的禀报后,他一时间难以相信,李存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安抚好了魏博?
  仔细想来,李存勖先以雷霆手段除去张彦,以其首级获得被乱兵荼害的民心;然后把叛军的主力改编为自己的侍卫亲军,这样的行为不可谓不冒险。
  不过这样一来,魏博地区的****就失去了最大助力。
  最骁勇的兵马成为了最亲近的士兵。
  李存勖不损一兵一卒就获得了一个强大军镇的军民支持,这在当时不能不让人称奇。这也让刘寻不得不感叹年轻人的魄力。
  从李存勖后续的命令来看,用人也是十分妥当的。
  李存勖在得到魏博后,任李存进(先王义子之一)为“天雄军”都部署,负责管理魏博降兵(除“帐前银枪军”以外)。
  李存进此人也是晋军中文武双全之将,曾历任慈、沁二州刺史,有内政管理经验,常以法为其根本,人有犯者,必依律枭首磔尸于市,因此魏博地区的军民们很快恢复了秩序,不敢轻易冒犯。
  而“帐前银枪军”的指挥权,李存勖则交给了在柏乡之战中有力挽狂澜之功的李建及,他作战勇猛,性格豪爽,常把战斗获得的个人财物赏给自己手下的将士,所以这样的将领很适合率领出身牙兵的“帐前银枪军”。
  (领导风格和以往的牙兵将领类似,让下属更容易接受)
  用人是一种学问,有各种方法,但评价标准只有一个,人尽其才,各安其位。
  只要结果是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说明用人用的不错。
  搞定了魏博军政要事,我们来说说一个熟人的下场。
  贺德伦投降后,被李存勖改任为云州节度使(山西大同附近),当然,这种水平的将领自然无法出现在晋军排位前列,河东拥有太多胜过他的优秀将领。
  贺德伦在之后的梁晋交锋中,因所部军心不稳,多有逃逸,表现极差;又被查出心有叛意,最后被张承业下令诛杀。
  ......
  刘寻似乎在参军送来的这些信息里面寻找着什么。
  他清楚魏博之乱在于人心,只有收服了当地的人心,才能平定这里的****。
  他之所以佩服李存勖,是因为他想不出一个比李存勖现在所用的办法更快速、更见效的方法了。
  用信任来获取魏博牙兵的感激,将感激转化为忠诚,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决定,但也是一个极其有效的决定。
  冒险,高效?
  骑兵,奇袭?
  是果决,还是赌性?
  是自信,还是贪婪?
  在翻看更多关于李存勖的信息档案后,刘寻坐帐中,微微叹息。
  “大人,这晋军怎如此轻狂?我们才进入魏州两日,就有晋军在我们不远处隔河扎下营寨,不过数千人马,就敢明目张胆的在对面挑衅。”
  参军见刘寻似有不快,即上前寻个话头说道。
  此人就曾在数战中遭遇过晋军,碰过几次钉子,因此,很是不忿。
  刘寻看他一眼,淡淡的说着:“做你该做的事,这些气话,说来无益。”
  “下官知道了。”参军被刘寻目光这一扫,抱拳答道。
  刘寻虽对此人略有不满,但想到这人是梁帝朱友贞派来此地的参军,也是其耳目之一,便不多说,只挥手让其下去。
  这人顿时退了出去。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