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上回说到郑东收了两个弟子。
薛大伟这时却成为出气的对像,被师姐压得死死的。这个霹雳师姐,现在可不得了,她对郑东不敢怎么样,但对薛大伟却豪不客气,他都成了被虐的对像了。
这个师姐没事就找薛大伟练手,毫无疑问,薛大伟每次都被揍得鼻青脸肿的,王丽丽看到心疼得要死,好几次找李倩瑶理论,但没有用。
薛大伟私下也找过郑东,受不了师姐的虐打,但郑东怎么说,训练的时候就是战场,输了,只能怪技不如人,当然,也限于训练的时候,其它时候必须团结,就连郑东自己,在训练之余,也立马恢复成普通的岛民,一副敬老爱幼的模范岛民形象,不管怎么样,还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嘛。
薛大伟没办法,只能憋着一肚子气,暗暗苦练。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因为有这段受虐的经历,让他脱胎换骨了。首先是抗打击能力强了,身体也越发的粗壮,也可能是岛上伙食好,营养跟得上,力量也加强上来,三两百斤的石头他可以轻易地举过头。
此时的薛大伟,早己抛弃了当年那个高瘦文弱的书生形像了,现在是又高又壮还很黑,倒有点像铁塔一样了,完完全全地一个彪形大汉嘛。
郑东也是没有办法,时间紧迫,不严厉一点,不练点本事,说不定回到中原后,很快被人吃得连渣也不剩了。
李倩瑶精灵古怪,头脑灵活,适合做侠女或地下工作者,再加上女性的天然优势,对情报训获取非常便利,郑东也准备训练她成为特工。
没错,就像那个电影里的赤LUO特工,心狠手辣,办事干净利落,连她也对郑东那些阴招,不,应该叫特殊手段很感兴趣,天天缠着要他教。
所谓的特工手段,不外乎就是离间、**、易容、刺探情报、潜伏、暗杀、刑侦、逼供、舆论战、急救、逃生等手段,有专门针对人体解剖的课程,了解人体的各个重要要害部位,一招毙命绝不拖泥带水。还有就是刑讯的手段,在特殊的手段下,让你如万虫咀骨,生不如死,没有受过被俘训练的的人,一般顶不住半刻钟。
情报获得除了普通的手段,还有一课叫偷,通过专门的训练,绝对比那些做了几十年老贼的人手段还要高明许多,在守卫森严的要地如入无人之境,绝不留一点蛛丝马迹。
郑东教得越多,本倩瑶就越是敬畏,想不到郑东这个看普通的脑袋,装了那么多变态的手段,也可以看出,现代战争是多么残酷,她没人杀过人,真不知道能不能通过那一关。
放心,会让你通过的,郑东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而薛大伟这一边,本性刚直,适合当一个在沙场拼杀的大将,郑东也尽量教他正面的东西,除了武力,还有小队,连、排、团指挥作战,带兵技巧,行军要素,后勤保障,扎营技术,水源补给,防火防疫防控等。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计篇》,郑东会结合古代兵书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武穆遗书等结合实际条件讲解,薛大伟大开眼界,原来兵家的世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啊。
薛大伟本身他文化素质不错,也看过一定的古今作战的书,从小深受各种影视作品的熏陶,有了这些金手指,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一定能成彪炳千古的一代名将。
纸上谈兵终得浅,除了理论的上课,郑东还专门弄了一个作战室,并制作了沙盘,上面有山有水有平原有湖泊等,还有代表各种势力的小旗,经常跟薛大伟展开兵棋推演,李倩瑶也会在旁观看,不过她不是很感兴趣,她倒是喜欢那种幽灵般的侠女,来去如风,来去自如。
兵棋推演,首先是防守战,豪无疑问,遇到郑东这样的行家里手,一开始薛大伟是豪无还手之力,在郑东的层出不穷的各种攻势下,几十万军队瞬间灰飞烟灭。
后来薛大伟学乖了,铁桶战术,无论你怎么引诱,就是不出,严防死守。这种方法短时间内没问题,但长时间就不行了,郑东围而不歼,只断粮道,粮道就是生命的通道啊,没有粮食,任你有千军也马上不攻自破。
这只是防守,还有进攻,征服天下总得进攻吧,况且防守也不是一昧地原地防守,还得攻防结合,套用伟人的话,就是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怕力量悬殊,就怕坐以待毙。
此类的著名的战例很多,比如大家熟悉的三国,有很多经典的案例。曹操和袁绍的淝水之战,曹操和东吴的赤壁之战,就是以小击大,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的鲜明写照。
以自己的长处击打敌人的短处,抓住敌方的的命门,断其虎尾,诱其入毂,围而歼之。就像那位伟人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这个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非常适用的,而那个伟人领导下的军队最擅长的就是打伏击。
除了这些,还有攻城战,遭遇战,伏击战,地道战,平原战法,山地战法,海上战法等等,郑东把当年在军校学习到的那一套都尽数教给他。
还有一点薛大伟比较疑惑的是,郑东讲的大多数是适用于古代的战法,对现代的却很少提到。薛大伟问过他,郑东当时沉默了一会,拍了拍他的肩膀,叹了一口气:“以后你会知道的!”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随着课程的深入,薛大伟也渐渐成长起来。很多年以后,郑东手下的第一猛将薛将军,经常感叹,要不是当年郑老大循循善诱,尽心教导,也就没有他的功名成就的一天。
开玩笑,他们所生的时代,那技术,那理念,那是几千年人类智慧的结晶,虽然这个时代,能割据一方的诸侯也是人精中的人精,但是比起几千的人类智慧,那只能是就萤火虫与太阳的光辉相比吧。
从热兵器回到冷兵器时代,拥有自己喜欢的兵器是必不可少的。
他们没办法从后世弄些枪炮过来,不然那叫无敌了,怎么办,自己打造呗,谁叫他们有现成的打铁铺呢。
还是郑东主操,经过近一个月的敲敲打打,六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兵器,连张教授和林晓王丽丽也有一份,当然,都是他们自己选择好的。
李倩瑶,喜欢古代侠女,她选了一把峨嵋剑,细长剑身,轻盈舒展,外加几把飞刀,这是郑东要求的,以后能用得上。
薛大伟喜欢刀,像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他觉得特有霸气,横刀立马,气吞山河,所以照着打了一把。
另外打了6把匕首,按特种兵的标准,人手标配。这可不是普通的匕首,经过特别锻打,钢质异常坚硬,不仅可以砍、削、劈、扎,还在背部设计了锯齿,关键时刻可以锯断臂粗般大的铁条,救人一命。这种匕首在特种作战中非常有用,至于张教授他们三个,没有过多要求,用来防身就可以了。
郑东平时还喜欢用军刺,这个对于单打独斗比较方便,但要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还是用有份量的武器比较好,他从小很喜欢三国的赵云,赵子龙一身是胆,作为战神的形象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所以他选了长枪。此枪全身是精铁打造,丈八左右,通体乌黑,份量不轻,虎头圆身,枪头锋利,寒光直闪,再配上他那虎背熊腰的身躯,要是骑上马,披上明光铠甲,还真有赵子龙的味道。
在古代战场,用枪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用枪能更省力。小说里很多武将决斗,一开头是半斤八两,难分高下,但最后用枪的却能占到优势,相比用刀,用枪的一方能更好地保存体力,最后胜的机会也比较多。
用枪的枪法也很多:扎、刺、挞、抨、缠、圈、拦、拿、扑、点、拨、舞花等,枪法无穷,招招毙命,自古以来,长枪,一直被誉为冷兵器之王。
每个人都拿到自己的兵器,那高兴得,好像自己就是古代大侠,大将军一样,跃跃欲试,恨得不马上去校场比划一番。
郑东是武术世家,熟悉很多武术套路,刀枪棍棒,样样都能玩出个花来,这孩子不得小了,多少女孩子就是喜欢这样的啊。
下面的日子,他就得手把手地教他们各种兵器的使用了,当然李倩瑶和薛大伟是重中之重。
后世留传下来的武术,套路很多,花架子也很多,不可能从这些慢慢地练,而且时间紧迫,也不容得他们像小孩子那样花几年时间,去练这些其实没多大作用的花招,所以郑东教他们的都是精华部份,这都是各门派的精华,经过时间沉淀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他们进步就非常明显了。
这是一个尚武的部落,这是一个骨子里尚武的民族,那就是华夏民族,从古到今,从未改变。
他们有了自己的武器,也就是有了自己的武装,这是“工农割据”的前奏吗?还是真如那个伟人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任重而道远,郑东,你们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