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所谓衣食住行,生存之道也。但这个没有人烟的荒岛,首先得解决吃和住,衣嘛,可以不穿,反正是回归原始人生活,不穿更好,反正三个男人是肯定没有意见的,包括张教授这个老头,谁叫咱们是男人呢,哈哈。
开个玩笑,这是没可能的事,要是真的郑东也第一个不愿意,这三个女性中还有他恋恋不舍的林晓呢,这东西可能不分享,看一眼都不行。
要在海岛上生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吃和住的问题。
食的好解决,这里森林茂密,海产丰富,山上有不少野果,运气好还能捕些小动物,再不然下海打鱼。这几百平方公里的群岛,养活几千人都是没有问题的。
像某个生存游戏,开局是一把刀一头狗,最后招兵买马,占领全国,现在郑东是一把斧子一个小弟,这个挑战性的任务就这样开始了。
住处的选址就像驴友们的营地,这个营地也不是随随便便选的,这得有几个条件,这里跟大家科普一下,以后大家出去露营也能用到。
选择四大基本原则:水源补给、营地平整、背风背阴、远离危险。
首先,不能离水源太远,水是生命之源,喝一口水都要跑上几公里,那是很难受的事;其次,要选择平整开阔的地方扎营,但不能选择在河滩上或者河谷中央扎营,也不能选择在河流转弯处的内侧扎营,因为一旦下大雨暴雨,很容易发大水或山洪,特别是热带地方,一年四季都会下雨,没人愿意晚上睡觉的时候被水冲跑吧。
看过一个新闻,说在某处沙漠,平时有游人经过,总是有人把营地扎在干渴的河床上过夜,但谁也想不到在看似几百年没水流过的河床,却常常在半夜涨水,一年到头,这片沙漠被水淹死的人比渴死的人还要多,在沙漠里被水淹死,真是死得比窦娥还要冤啊。
言归正传,扎营还有一条是,不能扎在山顶或迎风面,不仅容易把帐篷吹跑,还很容易让人得病。最后一个是远离危险区,比如悬崖落石,枯木或者蜂巢底下,防止落石、落木、和野蜂袭击,要是谁在半夜睡觉时被头顶的枯木砸中了,而且当时没有挂,那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买彩票吧,说不定能中个大奖。
再说他们三人行。
三人本来是商议着能不能找个山洞,看过很多电影,漂流到海岛都是住山洞的。山洞有天然的好处,不费人工,不怕风雨,晚上在门口烧上一堆火,就可以防止野兽袭击。但他们转了一圈,这里木土肥沃,山林茂盛,就是没有找到天然的山洞,连裸露的石头都没有几处,自己挖个洞还差不多。
挖洞工程太大,也没有趁手的工具,那就搭个窝吧。而且还要搭好一点,这热带地方雨水多,天天下雨,地面也很潮湿,最好是搭一个房子,上面防雨,有门有窗,地下辅上“地暖”,保持干燥,那人就不容易生病了。
说干就干,他们选了一个靠近河谷又离海滩不是很远的地方。这是山中的小盆地,中间一条河水蜿蜒而过,靠山面水,真是个风水宝地啊。
到时这里建好房子,再开垦些土地种些粮食作物,养些野猪野鸡什么的,就形成了自足自给的小型村落了,甚至还能开个木材加工厂,铁匠辅什么的,开玩笑,那也得有人才行啊!不管怎么样,随着第一根木桩打下,“芙蓉岛皇家庄园”就此拉开了它作为未来最神密的皇家庄园的序幕。
他们想过弄个瓦房,瓦房比茅屋好得多,不仅能防漏水,而且不容易失火,因为条件限制,时间紧迫,那就退而求次地用砖墙,顶上铺上蕉叶茅草,等以后有空了,再改成瓦片的。郑东小时候在乡下长大,村里就有一个砖瓦窖,他平时没事时经常去看师傅们制造砖瓦,旧学现用,嘿,这不是要成为一个泥水匠的节奏吗?。
薛大伟对郑东的话唯命是从,张老头也也没啥意见,反正他也不怎么动手,有个好点的居住环境他也乐享其成。
制砖,其实不难。传统的砖分为红砖和青砖,红和青砖的工艺区别就在于“饮水”,就是等砖烧透了以后要适时浇水,密封隔氧,让泥土里的铁不完全氧化,青砖颜色发青,质量好,硬度大,抗氧化能力强,可以保持几百年不坏,中国乡下的老房子基本是青砖建的,缺点就是费的功夫多,成本较大。
这个难不难眼前这位江东才俊,就烧青砖。
第一步是炼泥,做坯。
挖个坑,把纯土加水滋润,然后反复和炼,用脚踩踏,使其变成稠泥,人力翻泥和炼大致要5到6遍,泥土翻填进木制的制坯模中,压实后,用竹刀刮去多余的泥,而成坯形。制坯之前,要在木模下的地下洒上一层细沙,以防泥与地面粘连。
脱模后的砖坯要放置背阳处阴干,以防曝晒使砖坏出现裂纹和变形。
等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就可以入窑烧制了。
真是难啊,就一把斧子,三个人,白手起家,真正的白手起“家”啊。
第一天,平整地基,挖坑,引水,砍树,做木坯模。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简单,但每一样都要付出很多很多,好在他们时间很多。薛大伟同学最是兴奋,虽然他从没干过苦力活,满身大汗,手都磨破皮了,但为了建设美丽家园,楞是咬呀坚持着。
等太阳落山时,他们的工地己初见雏形,从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到真正像是个建房工地的样子了。
三个人像泥猴子样,从林子里钻了出来,吓了三位女同学一跳,还以为是哪里来的野人呢。
三位女同学的成绩了也不错,她们把海滩上的小石子捡来,在沙滩上摆了一个大大的SOS英文字母,三个字母还分成不同的颜色,既好看又实用。
还捡了好多扇贝,就等他们一起来晚餐了。
然后就是生火,做饭,这是上岛后的第一次晚餐。
他们现在不知道的是,等N年以后,每年的今天是某个国家的重大节日,叫“感恩节”,每到这个节日,全国人民扶老携幼,举国欢庆,彻夜围着火堆跳舞,感谢上天的恩赐和带来光明。而最具有标志性的就是丰富的晚餐必然有鱼生、仙人掌和烤扇贝。
生火,怎么生啊,火柴没有,打火机没有,打火石更没有。这当然难不倒我们的兵王郑东同学,很简单,钻木取火啊,这个是野外生存必备的技能。
找根大一点的枯枝,用斧子砍一个小小的缺口,底上铺上一层用干树叶或干木屑做成的引火绒,然后找一根细木条,用手搓着在大木头缺口上面钻呀钻,过不了多久,大木头就会因为摩擦生热而冒出火星来,火星掉在火绒上,就会把火绒引燃,继儿冒起烟来,用口轻吹,很快就点燃了,再把它放在准备好的柴堆下,过不了多久,一堆熊熊的篝火就出现在海滩上了。
有火了,大家都很兴奋,再也不用吃生的食物啦,有了火,就可以摆脱茹毛饮血的生活了。老是吃生的,不是野人也会变成野人,有了火,才能算是真正的文明人类。
大家全然不顾一天的劳累,围着火堆又蹦又跳,放声高歌。火红火红的火焰映红了他们那一张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脸庞。
烧鱼,烤扇贝,甚至烤仙人掌(不知是哪位同学出的馊主意),在滋滋地冒着香气,好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食物了。
几位女同还甚至还发现了一种带壳的果实,就像国内的榛子,试过了,用石头砸看后,里面的肉很脆很甜,可以生吃,她们捡了不少。
把这种果实放在火堆里,听到“啪啪啪”直响,那是果实被烤裂的声音。
等烧熟了以后,把它们扒出来,砸开,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哇哇,真是太好吃了,又香又脆,还有一点点牛奶面包的味道。
大家商议了一下,就叫它牛奶坚果吧。
这种出在东太平洋的坚果,其实后世也有卖,炒熟了以后还真是很香,不过因为它的壳实在是太厚了,一般会预先加工一个小口,每一包再配一个铁钥匙,要吃的时候用钥匙一撬就开了。
还不说,这种后世进口的坚果,味道很好,营养价值也很高,当然价格也不菲。
大家围着火堆,吃着烤鱼,嗑着牛奶坚果,又唱又跳,一夜狂欢,很晚很晚才睡。
在这里,他们感觉很放松,因为除了天和地,就是他们一群人了,可以畅开心菲尽情聊天,跳舞。平日的生活规矩太多,人情世故也很复杂,使得人们不得不带着各种面具生活,在这里,他们可以彻底放下,甚至可以做平时在生活中不敢做的事情。
可惜没有酒,一醉方休多好。
可能周边森林的小动物们也跟一夜未眠吧,它们在黑暗的森林中,默默地注视着这几个会生火的家伙,这个小岛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正是这几个家伙,给小岛的夜晚带来了光明和喧嚣,也带来了快乐!
从此后,一连好几个月,郑东他们过着上午打猎,下午盖房子、建设家园的生活,过了不一两个月,一个具有东方乡村特色的几幢小屋就会建成,虽然可能只是小小的庭院,但以后还可以扩展嘛,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落啦。
大家期待吗?放心,一定会有个满意的结果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