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王明顿时浑身一震,他知道最近解缙很是不受朱棣待见,其实这也是解缙自己作死。他参与太子之位的归属问题本就不是什么好事,不论他支持谁,都免不了最后被其他皇子记恨。可他不但像是已经胜券在握,甚至还胆大到向朱棣打朱高煦的小报告。这明显是挑拨人家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不但惹得朱棣不待见,还被朱高煦给恨上了,简直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不过,解缙虽然习惯性作死,但是他应该还没有作到触怒朱棣的地步吧!看朱棣现在这个样子,明显是真的动了杀意。王明真是无法想象,解缙究竟做了什么,居然会让朱棣动了如此杀心?
“陛下,不知解缙所犯何罪?”王明想了想,问道。他倒不是想为解缙求情,如果朱棣打定了心思要解缙看不到明天的太阳,谁说什么也没用。他只是想知道,解缙是如何将素来冷静的朱棣给气成这个样子的。
“何罪?哼!”朱棣冷哼一声,旋即将解缙在内阁中所说的话都说给王明听了一遍。
听了朱棣的话,王明脸色也是很差。先不说解缙这话中对女子的歧视,但是他拐弯抹角地骂徐皇后,这就让王明很是愤怒。
徐皇后可是自己的岳母,那可是自己的半个母亲。更何况,徐皇后还是一个令人尊敬的长辈,现在被一个解缙如此侮辱,简直是大逆不道!
再者说,什么叫“女人如衣服”?王明只想一巴掌打在解缙脸上。按他这么说,那自己家的几个姑娘,岂不是都成了衣服?而他解缙的儿子,岂不也是和衣服生的?解缙应该庆幸他生的早,如果他要是生在几百年后,绝对是万人唾弃的渣男!
“陛下,此人读了那么多圣贤书,但内心却是肮脏不堪!”王明沉默了一会,说道:“弱受此人还在朝堂之中,恐怕会生出许多事端。”
“朕也是这么想的。”朱棣脸色依旧阴沉“此人居然敢当着朕的面侮辱皇后,朕恨不得杀之后快!”
王明却是摇了摇头“陛下三思,解缙虽然为人处事令人不齿,但是此人毕竟是博学多才之辈。当初他为陛下您修书,更是获得了很多读书人的尊敬。可以说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人物,如果陛下杀了他,会让这天下的读书人寒心啊!”
“哼!此人娇纵跋扈,恃宠而骄。如果不杀他,朝中大臣岂不是会以为朕好欺负?”朱棣却是抱着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天下的读书人怎么想,根本就不重要。而解缙这个混蛋敢于冒犯自己,自己绝对不能放过他!
“即使如此,陛下您也不能杀了他啊!”王明苦笑着说道:“解缙毕竟是有功之臣,如果没有他,修书一事必然会耗费更长的时间。虽说功不抵过,但是解缙毕竟是为陛下您分忧,如果因为此时杀他,会让天下人认为您没有容人之量,得不偿失啊,陛下。”
朱棣皱着眉头想了想,王明说的的确有道理。虽然解缙这个人很是不识好歹,而且有些不长眼。但是能力还是没的说的,至少这个学识方面放眼天下,能与之相比的也就几个人而已。否则自己也不会将修书的任务交给他,更不会让他进入内阁。
如果自己杀了他,未免有些不近人情。如果后者是犯了什么罪,那自己倒是还算师出有名。可是解缙现在,说破天了,也只能说他是无心之言,并无不敬之意。虽然自己很是生气,但是自己也不能说他解缙是故意的吧。虽然后者的确是故意这么说的!
朱棣清楚地知道解缙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在自己面前表现表现,提升一下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么!
可是解缙万万没有想到,他想拍马屁的心理却是一巴掌拍在了马蹄上。如果是平时,朱棣可能骂上一两句也就算了,毕竟和智障没必要计较太多。可是现在,皇后正是病重的时候,解缙那个家伙却口不择言,也怪不得朱棣愤怒的要杀掉他。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朱棣脸色一阵变幻,最终,他还是放弃了杀掉解缙的想法。解缙虽有错,但是却不至死。既然不论是皇后还是王明,都劝自己不要妄动屠刀,那么自己就再饶他一次!
“陛下英明!”王明拱手道:“虽然解缙此人死不足惜,但是他却也算是为陛下鞠躬尽瘁。即使他有罪,陛下不如放他一马,不但使后者感恩戴德,更是让天下人都看到陛下的仁慈。”
朱棣点点头,说道:“好了,不提解缙了。你先去等清漪吧,记得,好好待她。”朱棣挥了挥手,他要好好想一想该如何处理解缙。
“遵旨。”王明深深地鞠了一躬,离开了上书房。
朱棣揉揉眉心,说实话,关于解缙的事情,他有些头疼。这个人能力有,但是不会做人。既不能不用,可是用了又心中发堵,这实在是让朱棣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不行!必须要罚!一想到解缙那副嘴脸,朱棣就一阵厌恶。他顿时下定了决心,说什么也不能再把解缙留在京城。虽然他还身肩修书大任,但也没什么关系。毕竟现在修书工作已经快要收尾,也用不上他!让他滚,让他滚出京城!
第二天,朱棣的圣旨便下达,忍无可忍的朱棣终于把还在编书的解缙赶出了朝廷,远远的打发到了广西当参议。
对于解缙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是一个晴天霹雳,好端端的书不能编了,翰林学士、内阁成员也干不成了,居然要打起背包去落后地区搞扶贫,第一大臣的美梦只做了四年多,就要破灭了吗?
更令解缙伤心的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难道就因为自己说了一句错话,皇帝陛下不但打了自己一顿,还要把自己贬出京城?
解缙并没有抗旨,他也不敢抗旨。他背起包袱,在众位大臣们似嘲讽,似同情的目光中老老实实的去了广西,此时的解缙心中充满了茫然和失落,但他没有绝望,因为类似的情况他之前已经遇到过一次,他相信机会还会来临的,上天是不会抛弃他的。
毕竟他解缙现在还只有三十六岁,朝廷还会起用我的。
23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