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按说春节过去了,春天就到了。不要以为春天来了一切顿时就好了起来,滨海湾春天的脚步比小脚老太太走得还要慢,气温依然还是低得让人受不了。眼看清明了,滨海湾的天空还有意无意的飘落着星星点点的雪花。好在这里不是农区,滨海湾的渔人还不懂得为种庄稼的事儿做打算,要不他们一定会被这反复无常的天气给急坏的。
这样反常的天气,就连滨海湾的渔人也是少见的。
到了谷雨的时候,北风才渐渐的少了,东风来了,天也一点点的暖和了。浅滩上厚厚的浮冰也化掉了最后的踪迹。海浪朝着大堤涌了上来,攻坚团的工程兵干起活来手脚也得方便了。随着红旗的前移滨海湾大堤也一点点的在大海里前移,修好的大堤阻挡了涌来的海浪,海浪有些极不情愿,露出了狂虐的本性在大堤上激起了好几米高的浪花,落在了刚刚修好的大堤上,洒在了工程兵战士们的身上,激得他们打着冷战,接着就狂呼了起来,海浪显得很没趣,又退了回去,没一会儿又有一个更大的浪头涌了过来,又依然在战士们的嘲笑中退去了。
今天跟昨天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一切都在重复着跟昨天一样的生活。
攻坚团的大食堂是一个大大的帐篷,帐篷里面好几个火炉子,里面的火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呼呼地烧得正旺,攻坚团的一切还按着行军打仗的模式。简易的生活设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滨海湾寒冷的天气一点也不会照顾一下物资匮乏的工程兵部队。所有的生活生产物资依靠的只有唯一的一条铁路。除了攻坚团的物资,滨海湾其他所有的物资也都急等着依靠铁路运进来。攻坚团每天的粮食和蔬菜是必须提前及时运到的。
每到吃饭的时候,炊事班除了把炉火生得很旺,还要烧一锅滚沸的开水,只有到了吃饭的时候所有的工程兵们才都聚到了一起,也只有这个时候饥饿和寒冷才把所有的人都赶到了大食堂的帐篷里。这是一天里人们最高兴的时候,第一个冬天眼看就要过去了,攻坚团的战士在一起生活吃苦了这么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融洽了,吃饭的时候有自己班跟自己班在一起的,也有自己连跟自己连在一起的,也有老乡专找老乡坐在一起边吃饭边聊家常的。
林海山跟田默耕每天吃饭的时候并不在一起,今天林海山却端着饭菜来到了田默耕的跟前对他说。
“等到夏天的时候,我就下到海里给你抓回一条大鱼来,那时候咱俩可着劲的吃上一顿。”
自从上一回田默耕跟着林海山到渔家吃了一顿鱼,他就永远忘不了那个味。一想起来就流口水,食欲这个东西对人的诱惑太大了,有时候他真想跟林海山说说,他愿意花上一个月的津贴再到那家渔家吃一顿她家炖的鱼。一个大男人为了吃的馋嘴总是不好开口的。那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林海山跟田默耕说起了下海抓鱼的事儿,鱼身上是那样的滑,大海又是鱼的世界,在大海里抓鱼跟水库里抓鱼可不一样,大海的海水是一时一刻都不会平静的,他不相信林海山有下海捉鱼的本事。不过,田默耕真的希望滨海湾的夏天早早的到来,那时候渔村的渔船都会下海打渔了,他们会把打来的鱼卖给营地的食堂,吃鱼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
滨海湾浅滩上的浮冰总是在春天刚一到来的时候就化去了。这个时候的海鸟也开始活跃了起来,成群连片的来在了海滩上,在泥土里找寻着它们可以食用的东西。
滨海湾林地里的树木总是比地里的野草显得迟钝,林地里的落叶树木显然还没有做好泛绿的打算,甚至还没有在冬天的寒冷里回过神来,地里的野草已经耐不住性子开始偷偷地露出了尖尖的嫩芽,即使再细心的人也不会注意到在滨海湾新建大堤的泥土里会有一颗颗野草的种子搅合着撒落在了里面。尽管这些裹在泥土里野草的种子在寒冷的冬天一直沉默着,甚至让人忽略它们跟泥土没什么两样,但是一遇到了温暖潮湿的环境这些种子就会有一股让人想象不到的惊人的生命力萌发了出来。尽管它们还没有想好对付可能遇到的生存的风险和危害抵御的办法,但是这些显然都是微不足道的,顽强的生命力对于它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尽管有的种子已经腐烂在了泥土里,再也不会得到再生的机会,但是它们会化作强有力的肥料助推着新鲜的种子生存得更加的蓬勃旺盛。
滨海湾新建大堤泥土的缝隙里一根细如针尖一样的嫩芽冒了出来,它微小到还没有被人发现和注意的程度,甚至又有新翻来的泥土把它们又深深的埋在了里面,只要有那么一点点能透过气来的缝隙它们就会把细细的尖尖的嫩芽再一次露出地面,这种对拼命追求阳光的生命力一下子就得到了攻坚团战士们的敬畏。
尽管它长得还很小很弱,开始对给它生命力的新鲜泥土还有些不适应,但是滨海湾肥壮的泥土很快就使它显出了生存的活力。这棵小草长的很不起眼,而且就长在工程兵天天干活来来往往的路上,每个人都看到了它,都小心的躲开了它。在攻坚团战士们的眼里这个可爱的小生灵是赋予神圣使命的,是来向他们告知滨海湾的春天已经来了,这是攻坚团来到滨海湾迎来的第一个春天,这棵小草又是这个春天里送给攻坚团战士们的第一个礼物。好像滨海湾的春天自从有了这棵小草就开始变得生动了起来。好像这个春天从出现这棵小草开始滨海湾就不再是原来的滨海湾了。
没错,的确是滨海湾的春天到了,没过几天在这棵小草的旁边又接着有好多的小草长了出来,它们相互簇拥着,而且越长越旺,小草也越来越多好像短短的几天整个滨海湾都变绿了,而且绿的色调是一天一个样子。
尽管滨海湾林地里时断时续的白色还没有褪去,但是那早已不再是冬天遗留下来的白雪了,是杏树花、李树花、桃树花的雪白。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新打出来的水井见水了。”自从那天晚上攻坚团的大喇叭宣布这个好消息开始,攻坚团的好消息就接连不断的传来。
从外面拉来了好多的建筑材料,开始建筑坚实牢固的营房了,新建的营房还有供战士们洗澡的澡堂子。
“哪怕是一个礼拜能轮流洗上一回热水澡,估计身上的虱子就再也找不到了。”尽管那些新兵还不相信老兵们说的洗澡是除掉身上虱子最好的办法,但是身上的虱子已经让他们感到了苦不堪言,自从攻坚团在营地里打出了自己的水井,攻坚团的用水再也不用到渔村里去拉水就能尽可能的满足生活用水了,及时的洗换几次衣服已经让他们发现虱子明显的见少了。
攻坚团的战士们还是愿意把给他们带来一切希望的功劳都归功于那棵在大堤上最先露出嫩芽的小草身上,但是那棵小草再也找不到了,大堤上到处都长满了野草,野草的种类又是那样的繁多,至于那棵小草长大以后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实在让他们说不清楚了。
随着工程兵的到来,滨海湾注定是不会再沉寂下去了。
营区的大喇叭在刚一建营区的时候就立在一棵高高的冷杉树上。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营区的大喇叭总是按时的响起,除了转播每天的国家新闻还要播报军区的新闻。这一阵子除了建营区还有新建的猪场也开始养猪了。
“同志们,咱们再加把劲努力的干吧,相信国家是不会亏待咱们的,你们不是从每日新闻里听到了吗?人民才是新中国的主人,那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做这个国家的主人,我们这个新中国是全国人民的新中国,并不是为某个人和某些人服务的国家,为了这个国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地工作。”
一个个子高高的,滨海湾的太阳已经把好多的人脸都晒黑了,只有这个人的脸好像天生就对阳光的紫外线有一种特殊的反应,他的脸原本是白白净净的让滨海湾的阳光给晒得通红通红的,就象传说中的关公一样。他的鼻子好像比别人的隆起高一些也坚挺一些,这样就显得他的性格中带着一股刚毅。尽管这样一点也没影响到他是一个英俊战士,他就是林海山,以前很少有人认识他。
林海山已经是钎锤班的班长了,自从到了攻坚团林海山就像变了另外一个人似的,这天早上太阳刚从东边的大海上升了起来,林海山站在了正在向大海延伸的大堤的大块的条石上,这是一个退潮的时刻,大堤里面已经露出了宽阔的泥滩,到处还能看到快速横行的螃蟹钻进了泥土里,泥滩上留下一个个小洞洞,凭着洞口的大小滨海湾的渔人能够准确的从里面挖出一只只的螃蟹来。林海山正用他响亮的声音在对钎锤班的战士们讲话,因为他的话实在有些鼓舞性,以至于大堤上所有的工程兵都静了下来,他又接着说“这是一条海防大堤,即防止海浪涌上岸来,又可以在不损坏土地和森林的情况下使滨海湾的陆地面积扩大了几十公里,用不了多久这里也许就会挺起许多高楼来,也许是人工又造出一片新的森林来。”
后面的话林海山也只是猜测,谁知道他的猜测就像有了先知先觉一样,几十年后,这里真的出现了一片森林,也同样像森林一样挺起了高楼。
“快看,那小子干起活来是多么的卖力气,就象给自己家里干活一样,一点也不会藏着私心。”有人指着一个身体瘦瘦的,中等个头的穿着一身绿军装正在把抡起的大锤一下接一下的准确的朝着钢钎砸去,没一会儿一块不规则的大石块就变成了一根有棱有角的条石,滨海湾的大堤就是用这样的条石相互错节的垒起来的。这个抡大锤的也许是出汗太多的缘故,原本草绿色的军装在阳光的暴晒下加上汗渍已经泛出了淡淡的浅绿,就像秋后着了霜的绿草一样的颜色。
“你们或许不知道他在没有当兵之前,在家是一个放羊的,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有,有时甚至光着脚,放羊的没有鞋穿可想而知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儿,更何况他家的山又是那么的高,山里的石头又是那么的多。自从当上兵,不但有鞋穿,有衣服穿,冬天有棉衣服,夏天有单衣服。甚至有时候还能吃上一顿肉,这样的生活简直就像过年一样。没有当兵以前,别说识字就是连他的名字康世辉都不会写,到了攻坚团不但学会了自己名字,而且是识字班里文盲识字最多的,除了能给家里写信,还能独立的看刊物和报纸了,这样的生活是他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劳动,没有理由不真心真意的为这个国家作出贡献。”显然说话的要不就是康世辉老乡,要不就是跟他沾亲带故的。这样的说法好像有点揭人家老底的样子,即使让康世辉听到了也是没关系的,在那个时候穷困毕竟不是可耻的事儿,甚至从古至今让人从来不会想到的竟是一种光荣。
在他们的眼里劳动好像是最光荣,最快乐,最高尚的事儿。出了一身又一身的臭汗会得到人们诚心赞许的好评和眼神,这种尊敬和爱待一点也不会让人们感到奇怪,在人们的心里唯有劳动才能创造出幸福和美好的生活来。
劳动毕竟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儿,在疲劳的时候也少不了报怨,但是疲劳和饥饿就像是一对孪生的顽皮的双胞胎一样,在你忍无可忍的时候,只要好好的睡上一觉,饱饱的吃上一顿,一切就都过去了。
下午的时候,滨海湾的天空铺着一层淡灰色的云层,阳光从淡灰色的云层里射出了橘红色光线来。人们总以为这样的天气会下起雨来。下雨对于攻坚团的战士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有下雨的时候人们才能过好好的休息休息。
到了晚上收工的时候,淡淡的云层终于没有执拗过阳光的照射,成了一片红通通的火烧云。攻坚团的战士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军营里走去。
滨海湾的夏天来得很突然,人们还没有从温暖舒适的环境里享受够,天就热了起来。滨海湾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一样让人们感到难受。冬天的时候,人们尽管多穿了一件又一件的衣服还依然感到寒冷。夏天的时候,人们尽管把衣服穿到了最少,除了短衣短裤再就是一件外衣外裤了还一样的炎热。滨海湾夏天刚来的时候,工程兵就像刚到滨海湾一下子接触到滨海湾的冬天一样,一时不能从滨海湾的寒冷里适应过来,也一样不能适应滨海湾的夏天的炎热。
其实夏天的炎热在哪都是一样的,只是人们习惯的把这种难熬的闷热,又加上在这样闷热的天气里干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惹得汗水淋淋怪罪了滨海湾。
滨海湾寒冷的冬天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太阳了。每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总会把无私的热量向大地漫洒下来,晴朗的天气里,人们尽情的享受着阳光带来的温暖和惬意,只是冬天的太阳出来的太晚,落下去的太早。人们总是把脸跟太阳贴得很近,还没有从太阳的热度中充分的享受过来,就不见了。
那一天晚上攻坚团的工程兵从大堤上收工回到军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战士们走到军营大门口的时候,有一条灰色的像狗一样的动物慌不择路的顺着军营的大门口跑到了军营里去了。其实这个会家伙并不是没事儿闲溜达才走错了路径,而是它在追赶一只野兔,用铁丝网围起来的军营虽说向世人宣告这里是军事禁区,但是野兔全然不在呼这些,铁丝网的空隙刚好能使一只成年的野兔进进出出,就象军营的粮库,尽管老鼠是让人人烦恼的东西,但是老鼠想什么时候出入粮库要看它们肚子的饥饿状况来决定。野兔进入军营也是很随便的,它们已经意识到了这里穿着绿色衣服的人们是不会打它们主意的。攻坚团尽管是在森林的脚下扎下了营区,但是一切都不会向动用林区里的任何,哪怕是一根引火柴,林区里的野兔也还是像军区没有来时一样,自由的在这里穿来穿去的。进入了营区的野兔觉得营区跟林区里的其它地方没有啥两样,一会又顺着来路出去了,日子长了营区铁丝网的草窠里已经让野兔踩出了一条小路。这天这个灰家伙就是追着野兔才误闯进军营的。
“是一只狼。”
人们这才意识到它的长相跟狗有些差别。明显这是一条成年的大灰狼,尽管大灰狼闯进了军营,它也意识到了这里实在不是它的去处,呲着牙,瞪着眼露出了狰狞可怖的嘴脸。尽管有人提议应该把它打死在军营里,大灰狼对人类可没干出一点的好事来。打死它也不算干了一件什么坏事,但军营里有规定林区里的任何野生动物只要没有对人身进行攻击,有可能使人的生命受到危险的时候是不允许进行击毙的。显然误闯进军营里的大灰狼目的绝不是来打着营区的主意来的。至于它跟野兔之间的关系人是没有必要去裁判的,最后那只大灰狼还是被攻坚团的战士从营区的大门赶了出去。
晚饭的时候,运输班的战士们从大灰狼联想到了去年冬天夜里的一件事。
滨海湾冬天的夜里是很冷的,零下二十多度,棉帐篷显然不是理想住所,尽管炉火哄哄的燃烧着,营区的宿舍的地面依然冻着薄薄的冰。但是一点也不影响这些年轻汉子们的呼呼地睡眠,半夜的时候棉帐篷突然撕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
“有棕熊来了。”不知是谁在梦里喊了一嗓子。
呼呼啦啦全宿舍的人一下子都起来了,真的以为是棕熊钻进了营区宿舍的棉帐篷。
竟有人说出了他已经看到了棕熊的影子。以至于整个宿舍里的人们后半夜都没有敢再睡去,生怕棕熊再次钻进棉帐篷里要了自己的命。尽管这件事第二天反映到了团部,团部对于铁丝网的围墙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没有一点的损坏的地方,紧闭的大门棕熊更是不可能随便的出入。最后的结论是风惹的祸。这些棉帐篷都是CX远东战场上退役下来的,在仓库里已经保存很多年了,已经没有那结实了,风是很容易撕开的。这也是攻坚团要盖新营区的主要原因。
不过在林区边巡逻的时候,有两个战士讲述了他们最惊险的遭遇。
一只棕熊在离他们十几丈远的地方正朝着林区外面走来,也许它是在觅食,显然棕熊已经发现了巡逻的战士,因为它已经停下了脚步。能不能对人发起攻击?也许是棕熊当时在犹豫的事。
“如果它再敢朝着咱们走来,就必须开枪,而且是同时朝着棕熊要害的部位开枪,以免一个人命中不了要害,那样会惹来棕熊对人更加疯狂的攻击。”在人的生命受到棕熊的攻击和危害的时候棕熊已经不再是让人保护的野生动物了,它就是人的敌人,对于危害自己的敌人开枪是合理合法的。
但是犹豫过后的棕熊转回了它的头朝着林区深处的方向去了。
这时候那两个巡逻的战士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擦一擦头顶上的汗,他们的命是有幸从棕熊嘴里留下来的,当然棕熊的命也有幸从他们的枪口下躲开了,因为他们已经决定了只要棕熊再超前迈上一步,他们枪膛里子弹的速度一定要比它迈开第二步的速度提前到达它的头里。
这是攻坚团里的战士来到滨海湾第一次遇到的棕熊。彼此之间算是搭成了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