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申岭隧道‘,白降河大桥指挥所
白降河曲线特大桥,位于伊川,汝阳交界处的摩天岭下,全长五百零八米,二台,十四墩。挖基土石方二万二千多立方米,灌注混凝土六千八百多立方米。这项工程,技术复杂,要求精确。参加大桥建设的临汝民兵团和铁四局一处五分队的一千三百名建桥战士,土法上马,英勇奋战一百零八天,建成了主体工程。
大桥开工前,面临着重重困难。正如群众所说:‘白降河,石漫滩,会战全靠镢头锨,机器影儿也不见。’这青天一顶,乱石一片的白降河滩上,战士们提出:“蓝天作帐地作床,铁锨镢头是刀枪,”困难再大也要提前建成白降河大桥。“”但是,有的人却说:‘无机械,缺材料,图纸也没有搞好,不能开工。’工人,民兵坚定地表示:‘动工日期是一分钟也不能拖延,拖延开工日期是一定不行的。“”在一无图纸,二没有复测放桩,只有几个控制桩的情况下,工人,民兵,革命干部组成了“三结合“技术小组,顶风冒雨,日夜测量,经过八天苦战,就完成了十六个墩台桩位测定工作,给大桥的施工创造了先决的条件。
挖基的战斗开始了,这个仗怎么打?工人,民兵们说:“咋快,就咋干。”要求十六个墩台基础全面开挖。有人不同意,他们说:‘全面开挖不行,基深,水大,流沙多,无机械,无模板,挖不好就塌平了,出了事故不好办。’工人,民兵豪迈地说:‘白降河大桥来参战,就不怕千难和万险,没有机器也要干。’基坑出了水,他们把裤腿一挽,赤脚下水破冰。晚上提着马灯,用脸盆,水桶往外排水。
当地群众听说工地抽水困难,主动把六台抽水机送到工地。基坑步步加深,出土更加困难,民兵们就把木料制作成双筒卷扬机,并采用“以轻带重”出土法,解决了基坑挖基出土困难的问题,使功效大大提高。
基础挖好了,没有木材,没有模型板,没有搅拌机,怎么办?能不能灌注?广大工人民兵就地取材,大胆创新,。无搅拌机,就用人工搅拌。无模型板,就打土墙,垒石头墙,用土墙,石墙代替模型板。十六个墩台基础同事时浇灌。激战二十六天,全面完成了白降河曲线特大桥基础工程。战士们高兴地说:‘土办法威力大,白降河大桥开红花。’
在大桥建设中,广大民兵在老工人的帮助下,干中学,学中干,不仅很快掌握了拌合混凝土,捣固,绑架,立模型板等各项技术。而且敢想敢干,在桥墩灌浆过程中和工人一起创造了人工移动铁塔的奇迹。
桥墩节节升高,工地上只有两座固定式高空灌浆输送铁塔。每拆装一次要十四天时间。仅能灌注一个桥墩,严重影响着大桥的工程进度。广大民兵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用人工人力整体移动一万四千斤重,四十米高的铁塔迁移建议。有人说:‘“用人力移动四十米高,一万四千斤重的铁塔,书本上没有见过,也根本不可能。”还’说:“万一砸坏了桥墩谁负责。”民兵们回答:“铁塔移定了,出了问题我们负责。”
工程领导大力支持工人,民兵的意见。遵照毛主席“我们要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做斗争”的教导,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对每一个措施,,每一个步骤都认真研究,慎重对待。干部,老工人,担任现场指挥,用八根大绳控制铁塔顶部,使用绞磨横移的方法移动灌浆输送铁塔。经过两小时二十分钟的战斗,胜利地把铁塔从一个桥墩移动到另一个铁塔要去的桥墩处。使死铁塔变成了活铁塔,做到了一次拼装多次使用。
建桥战士们为了早日建成大桥,他们抢白天,战夜晚顶风冒雪拼命干。许多同志,家有急事,亲人病故不回家。铁四局一处五分队木工班的同志们,以顽强的精神,连续高空作业三十二个小时,提前八天完成了高空绑架,立模任务。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为了解决提升灌浆问题,民兵们大胆地在中心柱立柱上安装摇头扒杆。在第一次实验时,因扒杆接头厚度不够而折断,实验失败了。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结果又失败了。广大工人,民兵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概,又进行了第三次实验,用两根杉木杆加固了摇头扒杆,一整车的灰浆都吊起来了。
土扒杆实验成功,提升灌浆的功效大大提高。有八个桥墩都是用土扒杆作提升工具灌注起来的。修建三号墩的民兵,冲破旧框框创造新的工作法,桥墩,桥帽,模板一次立起,一次灌注成功。工人,民兵技术员紧密配合,边立模,边检查,边加固,边灌浆,环环相扣,使任务提前再提前,原来七天的任务两天就完成了。广大工人民兵奋战一百零八天,胜利完成了白降河曲线大桥主体工程。最后仅用六天时间,精彩结束了白降河大桥的架梁铺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