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饮千觞 / 那棵树下深埋的美酒啊 一

那棵树下深埋的美酒啊 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有时候,她想如果没有遇到师傅,自己会是什么样呐?也许会继续流落街头过着乞讨的生活;也许会被人贩子拐卖到哪家老爷家里做个下人;也许还会到青楼做个卖身的技女……至少,她还是为了她自己而活。但也有时,她会很庆幸遇上了师父,从此锦衣玉食,生活无忧,只是不再是自己罢了。
  生死嫁娶也由不得自己罢了。
  阿箐这公主的名号来的……怎么说呢?算是幸运吧。多亏这大王的女儿从小体弱多病;多亏这大王找了一个信教的道士;更多亏她的爹娘给了她一副类似于公主的好皮囊。
  没错,就是一副类似于“公主的好皮囊。”照那些风流士子的说法,她的这张脸本应就是公主的。公主怜慈,才赏了这张脸,给了她这样一个下贱的平民。
  这公主,单字一个怜,倒是应了士子们的说法。
  这怜公主,虽生在帝王之家,尊贵无比,但自打娘胎里出来就体弱多病。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福带一祸?”也就这么个意思吧。怜公主几乎是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有点夸张了啊)。咳咳,总之,怜公主是被病痛折磨不堪啊!
  这信教的赵国大王,看着自己可怜的女儿,痛心不已,召集天下的能人异士,出大把金银,求女儿摆托病患。
  也就是此时,一位道士找上门来,对着大王胡诌,道:“公主天生身子薄弱,容易被鬼怪侵袭,因此病患不断。若在公主身边有一位与公主相貌相似之人,可引诱鬼怪将病患落在她身上,公主便可无恙了。”
  大王信了。
  派了那个道士游历各国,寻找与公主相似之人,替公主抵挡灾祸。不到三个月,道士便在某个不知名的镇上找到了阿箐。为了行路方便,便要她唤自己师傅。
  她这师傅,也不过三十出头,却愣是将自己弄成了个中年大叔的模样。性情豪放,嗜酒。
  阿箐的爹娘去世之前,家中是开酒坊的,爹娘去世之后,家中财产被旁系亲戚洗劫一空,因此才沦落到流落街头。她自小就跟在爹娘身边,耳濡目染了不少,虽不常喝酒,但酿酒,辩酒的能力还是不小。
  有时师傅买上一壶好酒,摆摆手,找来她:“丫头,这什么酒啊?”
  她凑过去,闻闻酒香,伸出手指沾上那么一沾,又放在唇边添上一口,笑容溺出了眼窝,道:“女儿红。”
  “不错啊,小丫头。”师父的大手在她的脑袋上胡乱的划乱一通,再细细地去品酒了。
  一次,师傅喝醉了,伏在桌上,轻轻的问:“丫头啊,如果师傅让你失去自由,但从此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你会恨师傅吗?”
  年纪小小的她,受够了苦难,自然答到:“不会呀,阿箐还要谢谢师傅呢。”
  她还记得,当时师傅没有答话,只是眼神空洞的盯着桌面上翻倒的酒杯,轻蔑的笑啦。
  两日后,他就将她带到皇宫。难得地严肃,对着身居高位的那男人拱手一拜:“大王要找的人我已经找到了,公主的病症想必也很快消去,但请大王给这女娃与怜公主同样的待遇,以防鬼怪机灵,再找上公主。”其话外之意就是让大王封阿箐为公主。
  那男人眉头一皱,但又很快抚。摆手让身旁的官宦拟下一道旨,封了阿箐为箐公主,居怜公主的怡安阁。
  绕是阿箐年幼,也晓得,要与师父分开了。师父的那席话抵多是为了她能在这宫里能自在些。自出了大堂,他就一直低着头,额上的碎发遮住了脸,看不清表情。
  无话。
  师父对她,应该是很愧疚吧!
  她从腰间解下皮囊,里面是阿爹阿娘在她出生前就埋在树下的酒,名千觞醉。
  千觞醉,出自名家――尹家。阿箐的大名便唤作尹箐。尹家是酿酒大户,一壶千觞醉价值千两。爹娘去逝之前,阿箐也算做是个千金小姐。师父怕她吃不了苦,可她已流浪三年,又能吃不了什么苦呢?
  她将那壶原本爹娘打算给她做嫁妆的酒递给了她那此时抬不起头的师父。
  师父于她,是个救她于苦难的恩人。
  师父天性无拘无束,因而自由于他尤为重要。因此他觉得剥夺了阿箐自由的自己尤为可恶。可他不知,于阿箐而言,不再流落街头、为吃穿而担忧,就是最大的幸事。
  师父看着她,拿走她手中的酒囊,问:“不怨师父?”
  她弯了唇角,眼里含笑:“不怨。”
  师父张口,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一位嬷嬷走来:
  “敢问是箐公主?”
  阿箐一愣,良久,才反应过来人家喊的是她。点了点头。
  “那公主请跟奴婢走吧。”
  她转身跟上嬷嬷,未两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她那师父,跪下,猛磕了两个头:“徒儿感谢师父的知遇之恩,望师父从此不再有烦心之事,无忧一生。”
  话毕,又磕了两个头。起身,看向他的眼里皆是笑意,却泛了几朵泪花。
  他本是为了钱才进宫向大王提了这么个可笑的建议,却不料大王信了。给了他赏钱,且派了他去寻这与公主相似之人。他也曾想直接拿着这笔钱云游去,不再管这事,可在镇子上遇到阿箐后又起了贪念之心,想着,也许可以得到更多的赏钱。于是便唬着这小丫头跟他走:
  “丫头啊,叔叔带你去好地方好不好呀?”
  那丫头别了他一眼,道:“我猜你不会带我到什么好地方去。但你若答应包我食宿,我且跟你去。”
  他满面笑容的答到:“好。”
  带她回城的三个月,小丫头次次让他出奇。本以为是个山野姑娘,却识得字,懂大体,辩酒的本事也极高。
  离开镇子那日,小丫头带他去了城西的一家废弃的酒坊,在一棵大槐树下挖出了一坛酒。小丫头问他要了酒囊,打开瓶塞,顿时一股酒香幽幽袭来,纯厚而清冽。
  他笑着问道:“小丫头,你是怎么知道这槐树低下埋着这么好的酒的呢?”
  小丫头没回他。眼里依然含着笑。
  他嗜酒,有时向这小丫头要那酒囊里的酒,想要喝上两口。
  小丫头却抱着酒囊使劲地往怀里塞,不给他。后来见着那小丫头睡觉都抱着酒囊,这才不打它的主意。
  小丫头很文静。外人常说他这徒弟淑女。但他却说现这小丫头骨子里应是活泼好动的,却不知为何,压抑住了。
  一日,他领她到一间茶坊去听话本子。这说书人讲了一位活泼的小姑娘在家族被灭后仍然秉持自己的性子,因这性格吸引了得高望众的夫君最终平反家族血案,最终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他记得,当时她说了一句话:“哪有人可以在爹娘死去后仍可以乐乐呵呵,不变品性的呢?话本子的故事罢了。”这句话说得真是成熟啊!
  三个月的行路,越临近皇都,他的心里越是不安宁,总觉得是愧对于这亠丫头。将她送到皇宫后更觉得对不起她。而此时,她却含着笑望着他,说:“谢谢您,师父。”这于他,无谓是最大的宽恕。
  她随嬷嬷走了。他打开酒囊,豪饮一口:“好酒!”转身离去。
  那两抹身影怕是再也交织不到一起了吧。
  这缘分怕是尽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