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回到家安排好阿大买地招人,舅舅黄鱼在镇上买几个铺子后。剩下的日子里,冷锋就在宅子里好吃好喝的养着,闲着就看看书、练练字,时不时的到铺子里转上一圈。再不就是带着阿二在来安县里转转,看一些名胜古迹,欣赏一下古代的建筑艺术。而买来的几个铺子中最重要的粮行基本上都是黄鱼在管,黄鱼虽是农户出身,但是小时也读过几天书,跟着账房后一直在学习读书写字算账,管理个粮铺还是比较轻松的。
由于手上现银多了起来,冷锋首先连本带息的还了去上海之前从高利贷商人处的借银5000两本金5千两利息,当时约好月息一厘五不足1月按一个月算,销毁了借条。随后又打发舅舅亲自带人到皖北收秋粮,冷锋料定战火还会再起,粮价必会大涨!
冷锋将舅舅送到镇外,让阿二呈上程仪(古代人远行,亲友按礼仪送给一些钱作盘缠以壮声色!)。冷锋说:“这里没外人,我就直说了这笔买卖是咱自家的,我相信你一定会尽心做好,路上好吃好喝别亏待了自己!”舅舅感动异常:“虽说自己与这个外甥并无血缘关系(舅舅老妈带着他改嫁给了当时一个人带冷锋老妈的冷锋的丧偶外公。),但张黄氏和冷锋却对他比亲弟亲舅还亲!”舅舅黄鱼说道:“多谢少爷,此去必不辱使命不出一月必有大好消息传回!”
送别舅舅黄鱼后,冷锋带着阿二张豹又回到了宅院里过起了悠闲地日子。
一月后,黄鱼为兴盛粮行采购的二十多万斤的粮食运到了,没两天就传来了老毛子南侵的消息。冷锋趁着粮价涨了一倍,赶紧将粮食运到南京出售,收获现银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两千两之多。如何让这些银子钱生钱是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于是冷锋就被老爹爷爷两人召去一起进行商议。
“小冷锋,现在南京的粮食买卖这么火爆,我看我们还是再买两处铺子,扩大规模吧。”老爹张成龙一直管理着家族里粮食的买卖,理所当然的想继续扩大粮食买卖的规模。
“不行,这次粮食买卖之所以这么热卖,主要是河南旱灾和毛子南侵,又不可能年年发生天灾人祸,再做粮食买卖不太保险。”冷锋还没有什么表示,爷爷先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爷爷说的不错,经过这一次,相信江南的人家都会想法存上些粮食,往后的买卖可能要冷清些了,所以我们不可能过多的往粮食买卖上再投入。”冷锋可是知道接下来的几年中原江南都是风调雨顺,粮食一直是大丰收,直到虫熊大战爆发,关外卷入了战争才发生改变的。离熊虫大战还有四五年呢,自然不可能将宝贵的银子用在这上面。
“那我们到南京江北开几家旅店,南京这地方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开旅店一定能赚钱的。”老爹再次给出了建议。
这次爷爷倒是没有反对,看来也是有些意动。冷锋微微摇头,看来现在两人的眼光都有些小,以后还要让他们开阔一下眼界啊。叹了口气后开口说道:“你们也不数数南京城里有多少家旅店、酒楼,从郊外到城内每走上几十步就能碰到一家。虽说也可能赚钱,但是要和那么多的人竞争,劳心劳力,最后也就能赚个皮毛。”
“冷锋仔,你是不是有什么主意了,你说一下吧,就别再折磨我们了。”老爹见冷锋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立马问道。
冷锋微微一笑,压低声音凑近两人说道:“我们要做就做其他人干不了的,我打算办工厂,而且就办纺织制衣厂。”
“办工厂,还是纺织制衣厂?”老爹和爷爷都有些吃惊,在清末工厂可是个新鲜玩意,只听说洋人那里有很多工厂,在中国可是相当的少见,因此两人都有些吃惊。
“不错,就是办工厂,现在咱们这里很少有什么工厂,用的洋布、洋火、卷烟等等都是洋人卖给我们的,如果我们办起了工厂,就可以少让洋人赚我们的钱了。我们不仅要办纺织厂、粮食加工厂,以后赚了钱还要继续办洋火厂,造纸厂,洋灰厂,蜡烛厂,制糖厂,卷烟厂只要是洋人有的,我们都办。”投资办厂冷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可以赚钱,又可以为中国的工业基础打下点底子,还可以趁机拉拢大批的商人,可谓一举数得。
老爹和爷爷还没从冷锋说出的未来规划中回过神来,想到未来自己是这么多工厂的东家,浑身一阵的激动。
等了一小会儿,老爹才提出第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先办纺织厂、粮食加工厂,听说纺织厂要用洋人的机器生产,我们的本钱够吗?”
“办一家很大的纺织厂、面粉厂是不太够的,但是我们可以先办一家小点的,少进些机器,等赚了钱再扩大规模。”首先办纺织厂面粉厂冷锋也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因为冷锋知道明年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纺织厂就会由清末状元张骞创立生产。而冷锋想的是趁张骞还在当官时去上海招一批熟练的技工和技师,要是等张骞回南通办实业搞生产后再去挖人,付出的代价就要大多了。
“冷锋,那我们是在南京办呢,还是在来安建厂?”老爹问了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只有知道在哪里办厂,才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至少可以买下适合的地皮,建建厂房。
“既不去南京,也不在来安,我们就在旁边的万山洼办。”在哪里建厂冷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建好后的纺织厂面粉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自己的主业,南京的官府势力太强,来安也有不少张家的仇家,这对矢志造反的冷锋来说可不想成为一块肥肉被各方勒索。
当然上面的话是不能告诉两人的,冷锋只好从地理位置安全性、环境条件,并且万山洼里原本就有不少棉花田原料比较充足等方面的对比来说服两人。虽然冷锋完全可以撇开他们自己先斩后奏,但是冷锋一直将两人当做家人,不太希望过多的用强硬手段。最后,虽然心里还有点疙瘩,但是两人都同意了冷锋的意见。